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809阅读:9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装有新风系统的中央空调设备在工作时,室外的新风经新风机组表冷器进行热交换后送入房间,可实现向房间提供新鲜空气以保证室内氧气含量的目的。但现有的新风系统不能对引入室内的新风中的PM2.5粉尘粒子和臭氧进行过滤,所以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得不到保证。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原新风系统中增加净化功能段以使新风系统具有净化功能段。但多数净化功能段采用HEPA滤芯祛除PM2.5粉尘粒子,不仅风阻大、净化风量小,还需要频繁更换滤网,成本较大。还有部分净化功能段采用ESP静电除尘技术,安全性较差,且会产生过量的臭氧,对空气造成新的污染。同时,市场上的净化功能段即无除臭氧功能又不能对PM2.5进行智能控制,不仅使用不便,也达不到保证室内空气洁净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不能净化室内空气中PM2.5粉尘粒子和臭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包括与室外空气连通的新风进口、用于对新风进行净化的新风净化段及用于将净化后的新风送入室内的室内新风口,所述新风净化段包括沿新风流向依次设置的初效段、高效过滤段和臭氧还原段,初效段包括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段包括充电电场和集尘巢,所述集尘巢包括电介质材料制成的载体,载体上开设有蜂窝状微通道,臭氧还原段包括蜂窝状的基网结构及涂覆在基网结构表面的分解臭氧涂层。

所述初效过滤网的材质为呢绒。

所述充电电场与集尘巢以抽拉方式设置在新风净化段中而形成抽屉结构,所述充电电场比起集尘巢更为靠近所述新风进口。

所述新风进口处设有可防雨的百叶而形成防雨百叶风口。

新风净化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器与执行元件,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CPU处理器,与CPU处理器电控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设置按键和液晶显示屏;智能控制器具有控制输出端,所述执行元件包括与控制输出端导电连接的风机、电磁阀及除尘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系统的房间内,室外新风由新风进口流经新风净化段,经新风净化段净化之后再经过新风机组升/降温后再由室内新风口送入室内。在具体的净化过程中,初效段的初效过滤网先滤掉空气中的毛发等大颗粒灰尘和飞虫。初步净化之后的空气再进入高效过滤段中并被在充电电场中带上电荷,带上电荷后的较小的粉尘粒子(尤其是PM2.5)被集尘巢中的中空微通道所吸附而由空气中脱离出。去除PM2.5之后的空气再流经臭氧还原段,蜂窝状的基网结构对空气的阻力小,而涂覆在基网结构上的分解臭氧涂层可将空气中的臭氧还原分解。所以安装有该新风净化系统的房间内的氧气含量和空气洁净度均可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去除新风PM2.5、臭氧的新风净化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流程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防雨百叶风口1、新风净化段3、新风机组5、智能控制器6、室内新风口7,防雨百叶风口1与新风净化段3之间通过软连接2实现气路连通,新风净化段3与新风机组5之间通过软连接4实现气路连通。防雨百叶风口1设置于室外并用于引入室外的新风,室内新风口7设置于室内并用于将经净化、升/降温处理之后的空气送入室内。

室外的新风经防雨百叶风口1、软连接2送入新风净化段3,新风净化段3吸收新风中的PM2.5粉尘粒子和臭氧,净化之后的新风再由新风净化段3流出并被送到新风机组5进行热交换后再由空调送风口7送到房间,以保证送到室内的新风的温度与洁净度。

沿新风流进的方向,新风净化段3包括依次设置的初效段、高效过滤段与臭氧还原段。

初效段的主要部件为初效过滤网,可以滤掉空气中的毛发等大颗粒灰尘和飞虫,起到保护高效过滤段及风机盘管的作用,材质为呢绒网,可水洗、可永久使用。

高效过滤段包括充电电场和集尘巢。充电电场使空气中的粉尘粒子带电,集尘巢用于收集空气中的粉尘粒子。新风流经充电电场时,新风中的PM2.5等粉尘粒子会带上电荷。集尘巢采用静电除尘技术,包括形成蜂窝状中空微通道的电介质材料载体及用于将电能引入电介质材料载体中的电极片。电能引入后,在蜂窝状中空微通道内形成强烈的电场,它对空气中运动的带电粉尘粒子施加巨大的吸引力,在仅产生最小气流阻力的同时能够吸附几乎100%的空中运动微粒,对PM2.5等颗粒污染物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充电电场和集尘巢以抽拉方式安装在新风净化段内而形成抽屉式结构。独特的抽屉式设计,使得可直接将集尘巢由新风净化段中抽拉出来进行清洗,使得集尘巢拆装简易,清洗简单。

臭氧还原段包括蜂窝状的基网结构及涂覆在基网结构表面的分解臭氧涂层,当空气流通蜂窝状的基网结构时,臭氧被涂覆在基网结构表面的分解臭氧涂层还原分解成O2。蜂窝状的基网结构可增大分解臭氧涂层的面积,增强还原分解臭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段系统,通过三个功能段的作用“过滤+吸附+分解”,实现了去除新风中的PM2.5和臭氧的目的。同时,由于充电电场与集尘巢采用了电介质材料载体形成的蜂窝状中空微通道静电除尘技术,无裸露金属部分,可以避免产生拉弧放电及由此引发的臭氧释放。就算在静电除尘过程中产生了少量的臭氧也会被设置在高效过滤段之后的臭氧还原段所还原,能够更好地保证送入室内的新风的洁净度。

为实现对新风净化系统的自动控制,新风净化系统还包括智能控制器6与执行元件。智能控制器6包括CPU处理器,与CPU处理器电控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液晶显示屏,设置按键及控制输出端。所述执行元件与控制输出端电控制连接。执行元件包括用于调节风速的风机、用于控制冷热源的电磁阀及用于除去室内空气中PM2.5粉尘粒子的高效过滤段。液晶显示屏可实时显示PM2.5数值以监控室内空气品质。

液晶显示屏可显示内容部分列举如下:室内温度、PM2.5恒净指标、制冷、制热、净化、自动、高速、中速、低速、清洗提示等。设置按键用于开关机控制系统和调整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通过设置键可进行温度、PM2.5的设置与确认功能。

集尘巢独特的结构和材料使其可清洁或清洗,而无需频繁更换。当新风净化系统运行状态下,室内空气中的PM2.5含量达到一定时间还不能达到设置值时,液晶显示屏上的清洗提示闪烁提示用户对集尘巢进行清洁。所以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以时间为清洗标准的模式,用户只需要根据清洗提醒功能对集尘巢进行清洗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