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031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移动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尤其是一种具有短路保护装置的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冷凝器作为空调中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蒸汽换成液态,将冷媒中的热量带走的部件,是空调不可缺少的基本部件。空调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冷凝器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它的散热效果相应地逐渐降低,为了保证冷凝器的冷凝效果,移动空调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冷却。

现有的移动空调通过罩极马达带动打水叶轮高速运转,将集水盘中的冷凝水打散成颗粒状或雾状并洒在冷凝器上来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冷却,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如下严重问题:1)该罩极马达安装在冷凝器的下侧,此处长期是高温高湿环境,罩极马达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很容易造成马达短路,严重时会烧毁整机主控制器,导致整机无法工作,缩短机器使用寿命;2)打散的水不能充分、均匀的洒在冷凝器上,影响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和冷却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罩极马达短路且冷凝器冷却效果好的移动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底座、冷凝器、罩极马达和集水盘,所述冷凝器、罩极马达和集水盘均设置于底座上,所述集水盘设置在冷凝器的下方,所述冷凝器包括外冷凝器和内冷凝器,所述外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内冷凝器的外侧,所述外冷凝器的两端和所述内冷凝器的两端分别贴合,所述外冷凝器的中间部分和所述内冷凝器的中间部分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隙,所述集水盘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空隙,所述罩极马达的引线上串接有短路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靠近罩极马达处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折弯并均匀排布在所述空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面向外冷凝器和内冷凝器分别开有若干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引线上安装有铆钉。

进一步地,所述防短路保护器为保险丝。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除湿机构为微型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短路保护器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在罩极马达的工作回路串接短路保护器,短路保护器在罩极马达异常情况下发生熔断,从而保护整机主控制,延长移动空调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外冷凝器和内冷凝器之间的空隙设置冷却管对冷凝器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加快了冷却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罩极马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冷凝器,21.外冷凝器,22.内冷凝器,23.空隙,3.罩极马达,31.引线,32.短路保护器,33.绝缘保护器,34.铆钉,4.集水盘,5.水泵,6.冷却管,61.洒水孔,7.降温除湿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底座1、冷凝器2和罩极马达3,罩极马达3和冷凝器2均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靠近罩极马达3处设置有降温除湿机构7。在本实施方式中,降温除湿机构7采用微型风扇,通过其形成的风力对罩极马达3所在的区域进行除湿和降温双重作用,极大改善罩极马达3的使用环境。冷凝器2包括外冷凝器21和内冷凝器22,外冷凝器21设置于内冷凝器22的外侧,外冷凝器21的两端和内冷凝器22的两端分别贴合,外冷凝器21的中间部分和内冷凝器22的中间部分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隙23。

如图2所示,底座1上还设置有集水盘4,集水盘4设置在冷凝器2的下方,集水盘4内设置有水泵5,水泵5上连接有冷却管6,冷却管6折弯成若干相连的U型结构排布于设置于空隙23内,冷却管6面向外冷凝器21和内冷凝器22分别开有洒水孔61。水泵5将集水盘4中的冷凝水引到冷却管6内,冷却水从洒水孔61分别洒在外冷凝器21和内冷凝器22上,提高冷凝器2的冷却效果和速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罩极马达3的引线31上串接有短路保护器32和铆钉34,铆钉34用于将引线31固定,短路保护器32的外表面设有绝缘保护器33。在本实施方式中,短路保护器32采用保险丝,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在罩极马达3的工作回路串接短路保护器32,在罩极马达3发生异常情况造成短路时,短路保护器32能够熔断,造成电路断电,从而有效的保护整个工作回路,防止整机烧毁,且加工成本较低,极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以及降低检修频次和劳动强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