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补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488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补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主要是针对北方城市的保暖措施。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节约燃料且减少城市污染的集中供热,也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的需要供热的建筑供应生产、生活和采暖用热。其中,集中供热一般是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集中热源,其供热网分为一级网和二级网,一级网为热电厂供热首站或区域锅炉房至小区换热站供回水管网,二级网为小区换热站至用户供回水管网。

一般的换热站二级网在供暖季首次短期充水量需要几百吨,是工业用水级别;且换热站二级网运行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水量损失,尤其故障时还会增加额外水量损失。但城市自来水管网都是按照居民生活用水设计,管径偏小,换热站短时大量充水将会对城市自来水管网形成较大冲击,造成自来水管网压力大幅度降低,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带来巨大影响,高层居民面临无水可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补水的装置,其用一级网中的水来补充二级网,不会给城市自来水管网带来冲击,避免影响居民用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补水的装置,其包括:集水箱,具有进口和出口;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开关阀的进口与所述一级网相连,而其出口与集水箱的进口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开关阀在打开时允许所述一级网向所述集水箱内注水;第二开关阀,其进口与所述集水箱的出口相连,而出口与所述二级网相连,使得所述第二开关阀在打开时允许所述集水箱向所述二级网补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构造为能够在所述集水箱内的液面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而在所述集水箱内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液位低于所述集水箱的出口,而所述第二预设液位高于所述集水箱的出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的进口与所述一级网相连,而其出口与所述第一开关阀的进口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阀皆为截止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开关阀的进口与所述一级网的回水管相连,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二级网的供水管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集水箱上设有液位观测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集水箱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污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箱是软水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集水箱和第二开关阀之间的补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集水箱连通供热系统的一级网和二级网,集水箱可以存储一级网中的水,防止在二级网供暖季首次充水、故障时损失补水或运行时消耗补水时水量不足。集水箱的进口与第一开关阀的出口相连,第一开关阀的进口与一级网相连,使得第一开关阀在打开时允许一级网向集水箱内注水;集水箱的出口与第二开关阀的进口相连,第二开关阀的出口与二级网相连,使得第二开关阀在打开时允许集水箱向二级网补水。该装置在二级网充水时,消除对城市自来水管网带来冲击,也降低用水的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全稳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补水的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供热系统中以向二级网30补水的装置10在供热系统中的流程示意图。该装置10消除二级网30补水对城市自来水管网带来的冲击,且节省自来水作为补水的运行成本。

如图1所示,该装置10包括集水箱1、第一开关阀2和第二开关阀3。集水箱1具有进口和出口,其进口通过第一开关阀2与一级网20相连,出口通过第二开关阀3与二级网30相连,使得集水箱1储存一级网20的水,满足二级网30的补水需求。第一开关阀2的进口与一级网20相连,出口与集水箱1的进口相连,使得第一开关阀2在打开时允许一级网20向集水1箱内注水。第二开关阀3的进口与集水箱1的出口相连,出口与二级网30相连,使得第二开关阀3在打开时允许集水箱1向二级网30补水。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10通过集水箱1连通供热系统的一级网20和二级网30,集水箱1可以存储一级网20中的水,防止在二级网30供暖季首次充水、故障时损失补水或运行时消耗补水时水量不足。集水箱1的进口与第一开关阀2的出口相连,第一开关阀2的进口与一级网20相连,使得第一开关阀2在打开时允许一级网20向集水箱1内注水;集水箱1的出口与第二开关阀3的进口相连,第二开关阀3的出口与二级网30相连,使得第二开关阀3在打开时允许集水箱1向二级网30补水。该装置10在二级网30充水时,消除对城市自来水管网带来冲击,也减少用水的成本。其中,本装置10以换热站一级网20回水作为二级网30补水形成全闭式系统,水质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城市自来水(尤其是阶梯水价)和自来水处理的成本相比较,在热电厂供热首站或区域锅炉房的大型水处理系统的成本更低,且水质标准更高,减少对管网(尤其是居民家用散热器容易结垢、堵塞散热器等)的腐蚀性,延长管网的使用年限。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装置10还包括控制组件(图中未示)。控制组件构造为能够在集水箱1内的液面低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打开第一开关阀2,而在集水箱1内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关闭第一开关阀2,其中第一预设液位低于集水箱1的出口,而第二预设液位高于集水箱1的出口。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阀2来确保集水箱1中的水量,满足二级网30的补水需求,实现全自动补水,无需专人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换热站人力运行成本。控制组件可以是通过机械式或电子式的方法来进行高低液位的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阀门、水泵等,从而来实现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的液位控制。例如,控制组件优选是与浮球开关(常用于抽水马桶)、电子式液位开关控制或液位继电器控制等。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装置10还包括第三开关阀4。第三开关阀4的进口与一级网20相连,其出口与第一开关阀2的进口相连。第三开关阀4一般处于打开状态,满足控制组件控制第一开关阀2为集水箱1自动注水。但是,在特定情况下,第三开关阀4可用于关闭上述的自动注水。该装置10中的第一开关阀2、第二开关阀3和第三开关阀4皆可以是截止阀。截止阀在开闭过程中密封面之间摩擦力小,比较耐用,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不仅适用于中低压,而且适用于高压。

一级网20中,热电厂供热首站或区域锅炉房至小区换热站为供水管,反之为回水管;二级网30中,小区换热站至用户为供水管,反之为回水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阀4的进口与一级网20的回水管相连,使得通过换热机组的水注入集水箱1,不影响一级网20的正常工作;第二开关阀3的出口与二级网30的供水管相连。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箱1上有液位观测管、排污阀等部件。在集水箱1深度方向上设有液位观测管,方便人工观测集水箱1的液位,常用的液位观测管可以是透明的连通器。在集水箱1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污阀,清除沉淀在底部的杂质等,保护集水箱1中水的水质。该集水箱1可以优选地为软水箱。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装置10还可以在集水箱1和第二开关阀3之间连接的补水泵,在第二开关阀3在打开后,补水泵从集水箱1抽水向二级网30补水。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10既可以消除供暖季首次充水等大量集中用水时对城市自来水管网形成的较大冲击,又节省自来水的成本。集中供热企业从热源厂至各换热站铺设补水专用水管也可以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多个换热站与热源厂首站形成补水专用水管网,其核算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没有可实施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