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4542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改能源[2016]617号“关于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力争实现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城热电联产全覆盖。这标志着热电联产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针对目前暖抽汽供热系统来说,蒸汽换热之后形成的疏水直接返回热电机组的回热系统,这造成了疏水的热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热能损耗较大。另外,现有的供热机组设计的采暖蒸汽压力为0.2-0.5MPa,而实际运行中,特别是在采暖初末期,热网水所需温度一般只有70-90℃左右,远低于设计采暖蒸汽提供的热能,存在着很大的可用能损失,而且目前无有效措施将其进行回收,需要设计一种供热系统,充分利用疏水热能,同时降低采暖初末期可用能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提高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的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疏水换热器、抽汽换热器、疏水循环泵;所述吸收式热泵设置有热源进口、疏水出口、热网水进口、热网水出口,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网水出口连接至热网供水管,热网供水管上设置有疏水换热器、抽汽换热器;所述疏水换热器上设置有疏水进口、疏水出口,所述吸收式热泵通过疏水循环泵与疏水换热器的疏水进口连接;所述抽汽换热器上设置有热源进口、疏水出口,抽汽换热器通过疏水循环泵与疏水换热器疏水进口连接。通过控制抽汽换热器开关可以实现热网水通过或者不通过抽汽换热器,调节热网热网供水管供水的温度,实现供暖初、中、后期差别化供暖,降低可用能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的热网供水管上设置有一号热网水旁路,所述一号热网水旁路上设置有九号阀门,所述疏水换热器的热网水进口通过七号阀门连接在一号热网水旁路一端,所述疏水换热器的热网水出口通过八号阀门连接在一号热网水旁路另一端。通过疏水循环泵、抽汽疏水管与热泵疏水管的配合,将经过一次热交换的疏水引入疏水换热器进行再次热交换,实现疏水热能再次利用,降低热能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还包括采暖抽汽管、一号抽汽支管、抽汽疏水管,所述热网供水管上还设置有二号热网水旁路;所述抽汽换热器热源入口通过一号抽汽支管与采暖抽汽管连接,一号抽汽支管上装有一号阀门;抽汽换热器的疏水出口通过抽汽疏水管连接在疏水循环泵上,抽汽疏水管上装有三号阀门;所述抽汽换热器的热网水进口通过十号阀门连接在二号热网水旁路一端,所述抽汽换热器的热网水出口通过十一号阀门连接在二号热网水旁路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还包括二号抽汽支管、热泵疏水管、热网回水管;所述吸收式热泵疏水出口通过所述热泵疏水管连接在疏水循环泵上,热泵疏水管上设置有四号阀门;吸收式热泵热源入口通过二号抽汽支管与采暖抽汽管连接,二号抽汽支管上装有二号阀门;所述热网回水管与吸收式热泵热网水进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还包括循环供水管、循环回水管;所述循环供水管通过六号阀门与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进口连接,所述循环回水管通过五号阀门与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出口连接。

进一步优选。

所采用的阀门均具有调节功能。

所述疏水换热器为板式水-水换热器,疏水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布置型式为逆流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实现供热系统梯级加热,可差别化供暖,降低可用能损耗;实现疏水循环利用,提高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吸收式热泵、12-疏水换热器、13-抽汽换热器、14-疏水循环泵;15-采暖抽汽管、16-一号抽汽支管、17-二号抽汽支管、18-抽汽疏水管、19-热泵疏水管、01-循环供水管、02-循环回水管、21-热网回水管、22-一号热网水旁路、23-二号热网水旁路、24-热网供水管、31-一号阀门、32-二号阀门、33-三号阀门、34-四号阀门、35-五号阀门、36-六号阀门、37-七号阀门、38-八号阀门、39-九号阀门、40-十号阀门、41-十一号阀门、42-十二号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该实施例涉及一种热电厂梯级供热系统,它包括:吸收式热泵11、疏水换热器12、抽汽换热器13、疏水循环泵14;所述采暖抽汽管15分别通过一号抽汽支管16、二号抽汽支管17与抽汽换热器13、吸收式热泵11连接,且分别在支管上装有一号阀门31、二号阀门32;吸收式热泵11的低温热源进口与循环供水管01连接,且在吸收式热泵11的低温热源进口处装有六号阀门36;吸收式热泵11的低温热源出口与循环回水管02连接,且在吸收式热泵11的低温热源出口处装有五号阀门35;疏水换热器12的疏水进口通过抽汽疏水管18与抽汽换热器13连接,在抽汽疏水管18上装有三号阀门33;疏水换热器12的疏水进口还通过热泵疏水管19与吸收式热泵11连接,且在热泵疏水管19管路上装有四号阀门34;疏水换热器12的疏水进口装有疏水循环泵14;热网回水管21与吸收式热泵11连接;疏水换热器12的热网水进、出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1、抽汽换热器13连接,且疏水换热器12的热网水在进、出口上分别装有七号阀门37、八号阀门38;疏水换热器12设置有一号热网水旁路22,且在一号热网水旁路22上装有九号阀门39;抽汽换热器13的热网水出口与热网供水管24连接,且在抽汽换热器13的热网水进、出口分别装有十号阀门40、十一号阀门41;抽汽换热器13设置有二号热网水旁路23,且在旁路上装有十二号阀门4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阀门均具有调节功能。

本实施例中,疏水换热器12为板式水-水换热器,疏水换热器12内流体的流动布置型式为逆流布置。

该实施例涉及的调节方法如下。

在采暖初末期,供热所需热负荷较小时:

关闭一号阀门31、三号阀门33、十号阀门40、十一号阀门41,抽汽换热器13不投入运行;

打开二号阀门32、四号阀门34、五号阀门35、六号阀门36,热网水经热网回水管21先进入吸收式热泵11得到初级加热,然后打开并调节七号阀门37、八号阀门38、九号阀门39的开度,调节进入疏水换热器12的热网水流量,被二级加热的热网水与来自一号热网水旁路22的初级加热的热网水混合,打开十二号阀门42,混合后的热网水经过二号热网水旁路23至热网供水管24,送给热用户。

在采暖高寒期期,供热所需热负荷较大时:

打开一号阀门31、三号阀门33、十号阀门40、十一号阀门41,抽汽换热器13投入运行;

此时,打开二号阀门32、四号阀门34、五号阀门35、六号阀门36,热网水先进入吸收式热泵11得到初级加热,然后打开并调节七号阀门37、八号阀门38、九号阀门39的开度,调节进入疏水换热器12的热网水流量,被二级加热的热网水与来自一号热网水旁路22初级加热的热网水混合,关闭十二号阀门42,混合后的热网水进入抽汽换热器13得到三级加热,然后由热网供水管送给热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遵循的原则:优先利用吸收式热泵11加热热网水,其次利用疏水换热器12加热热网水,最后利用抽汽换热器13加热热网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