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73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属于制造或油桶局部加热工具或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桶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众多行业。然而桶内装有粘结剂、油漆、各种树脂原材时,由于其粘稠度较大,特别是在低温季节,取用原材料非常困难。目前普遍采用烘房进行集中加热,由于其热传递效率低,热损失大,耗时长,成本居高不下。较多小规模企业在生产中,往往采用明火直接加热,安全和环境风险极大。

为缓解市场所需,目前市场上逐渐推出油桶加热带、油桶电加热器等局部加热设备,该类设备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热利用效率,使用上也更安全环保可靠,但加热时间较长,生产任务量大时需要大量的该类设备。

电磁加热技术已非常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塑料注塑机、塑料拉丝、吹膜、造粒、挤出机、挤塑机、热塑性塑胶管材、塑料型材生产、管道伴热(如石油管道)等领域。电磁加热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技术。在电磁设备控制机芯内部,由整流电路将50HZ/60HZ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加热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磁力线通过金属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旋涡流,使料筒等被加热物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起到加热的效果。电磁加热节电效果十分显著,可达30%~75%左右,而且加热速度提高60%,大大节省了预热时间。

采用底部电磁加热的方式,而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多多少少会造成热源的大量流失,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热损耗,结合成熟的电磁加热技术,开发一款适用、更经济节能、温度可控、外观简洁大方的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热损耗,结合成熟的电磁加热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观简洁大方,温度可控,经济环保高效的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包括控制柜(1)、联接通道(2)、工作平台(3)及加热器(4)等,在工作平台(3)上,控制柜(1)与加热器(4)分别置于联接通道(2)两侧,其中控制柜(1)包含液晶显示屏(1-1)和功能键(1-2),其靠联接通道(2)一侧上端设有感温探头(10),连接通道(2)内安装有升降装置(11),加热器(4)包含承重台(5),加热筒(6)等,加热筒(6)侧面与升降装置(11)相连,其底部设有承重台(5),加热筒(6)桶壁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绝缘隔热层(7)和电磁加热线圈(8),其顶部装有保温盖(9)。

所述加热筒(6)为中空圆筒状,壁内部直径不大于600mm,高度不大于1200mm,与工作平台(3)通过绝缘胶片软连接。

所述承重台(5)为圆形,厚度约为10~30mm,直径不大于580mm。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是按照绕圈或纵向“Z”状布线。

所述绝缘隔热层(7)紧贴电磁加热线圈(8),厚度5~15mm。

所述保温盖(9)上设有可自由开启的圆形探孔,保温盖(9)通过卡扣与加热筒(6)顶部相连,可自由拆卸。

本实用新型优点:

1、采用内热方式,通过电磁加热使料筒自身发热,将热能传导到物料,从而提升物料温度,同时通过全封闭式设计,避免热损失,热效率高达98%,节电效果可达30%~75%。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外观简洁大方,并可随时掌握物料加热温度。

3、热启动快,缩短2/3的预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加热电缆本身不产生热量,设备表面温度人体可触摸,避免传统明火加热、电加热等加热方式造成的烧伤、烫伤事故的发生,完全避免传统加热方式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5、避免传统明火加热方式造成的热损失,以及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明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环保效果好、显著降低生产车间环境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柜 1-1液晶显示屏 1-2 功能键 2-联接通道 3-工作平台

4-加热器 5-承重台 6-加热筒 7-绝缘隔热层 8-电磁加热线圈 9-保温盖 10-感温探头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例。所涉及的主要构件及零部件均为市场购买的通用设备。

实施例1: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包括控制柜(1)(厦门昕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80KW电磁加热控制柜)、联接通道(2)、工作平台(3)及加热器(4)等,在工作平台(3)上,控制柜(1)与加热器(4)分别置于联接通道(2)两侧,其中控制柜(1)包含液晶显示屏(1-1)和功能键(1-2),其靠联接通道(2)一侧上端设有感温探头(10),连接通道(2)内安装有升降装置(11),加热器(4)包含承重台(5),加热筒(6)等,加热筒(6)侧面与升降装置(11)相连,其底部设有承重台(5),加热筒(6)桶壁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绝缘隔热层(7)和电磁加热线圈(8),其顶部装有保温盖(9)。

所述加热筒(6)为中空圆筒状,壁内部直径600mm,高度1200mm,与工作平台(3)通过绝缘胶片软连接。

所述承重台(5)为圆形,厚度约为10mm,直径580mm。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是按照绕圈布线。

所述绝缘隔热层(7)紧贴电磁加热线圈(8),厚度10mm。

所述保温盖(9)上设有可自由开启的圆形探孔,保温盖(9)通过卡扣与加热筒(6)顶部相连,可自由拆卸。

本发明适用于直径为580~590mm油桶的局部加热。

实施例2: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包括控制柜(1)(厦门昕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60KW电磁加热控制柜)、联接通道(2)、工作平台(3)及加热器(4)等,在工作平台(3)上,控制柜(1)与加热器(4)分别置于联接通道(2)两侧,其中控制柜(1)包含液晶显示屏(1-1)和功能键(1-2),其靠联接通道(2)一侧上端设有感温探头(10),连接通道(2)内安装有升降装置(11),加热器(4)包含承重台(5),加热筒(6)等,加热筒(6)侧面与升降装置(11)相连,其底部设有承重台(5),加热筒(6)桶壁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绝缘隔热层(7)和电磁加热线圈(8),其顶部装有保温盖(9)。

所述加热筒(6)为中空圆筒状,壁内部直径460mm,高度900mm,与工作平台(3)通过绝缘胶片软连接。

所述承重台(5)为圆形,厚度约为20mm,直径440mm。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是按照纵向“Z”状布线。

所述绝缘隔热层(7)紧贴电磁加热线圈(8),厚度15mm。

所述保温盖(9)上设有可自由开启的圆形探孔,保温盖(9)通过卡扣与加热筒(6)顶部相连,可自由拆卸。

本发明适用于直径为450mm±5mm油桶的局部加热。

实施例3: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包括控制柜(1)(重庆易得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0KW电磁加热控制柜)、联接通道(2)、工作平台(3)及加热器(4)等,在工作平台(3)上,控制柜(1)与加热器(4)分别置于联接通道(2)两侧,其中控制柜(1)包含液晶显示屏(1-1)和功能键(1-2),其靠联接通道(2)一侧上端设有感温探头(10),连接通道(2)内安装有升降装置(11),加热器(4)包含承重台(5),加热筒(6)等,加热筒(6)侧面与升降装置(11)相连,其底部设有承重台(5),加热筒(6)桶壁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绝缘隔热层(7)和电磁加热线圈(8),其顶部装有保温盖(9)。

所述加热筒(6)为中空圆筒状,壁内部直径400mm,高度800mm,与工作平台(3)通过绝缘胶片软连接。

所述承重台(5)为圆形,厚度约为30mm,直径375mm。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是按照纵向“Z”状布线。

所述绝缘隔热层(7)紧贴电磁加热线圈(8),厚度5mm。

所述保温盖(9)上设有可自由开启的圆形探孔,保温盖(9)通过卡扣与加热筒(6)顶部相连,可自由拆卸。

本发明适用于直径为375~400mm油桶的局部加热。

实施例4:

一种全封闭式油桶加热装置,包括控制柜(1)(深圳市碧源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KW电磁加热控制柜)、联接通道(2)、工作平台(3)及加热器(4)等,在工作平台(3)上,控制柜(1)与加热器(4)分别置于联接通道(2)两侧,其中控制柜(1)包含液晶显示屏(1-1)和功能键(1-2),其靠联接通道(2)一侧上端设有感温探头(10),连接通道(2)内安装有升降装置(11),加热器(4)包含承重台(5),加热筒(6)等,加热筒(6)侧面与升降装置(11)相连,其底部设有承重台(5),加热筒(6)桶壁内部从内到外依次为绝缘隔热层(7)和电磁加热线圈(8),其顶部装有保温盖(9)。

所述加热筒(6)为中空圆筒状,壁内部直径300mm,高度600mm,与工作平台(3)通过绝缘胶片软连接。

所述承重台(5)为圆形,厚度约为30mm,直径280mm。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8)是按照绕圈状布线。

所述绝缘隔热层(7)紧贴电磁加热线圈(8),厚度10mm。

所述保温盖(9)上设有可自由开启的圆形探孔,保温盖(9)通过卡扣与加热筒(6)顶部相连,可自由拆卸。

本发明适用于直径为280~300mm油桶的局部加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