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54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已经成为常规的家用电器,空调器的安装数量越来越大,其故障的数量也十分惊人,作为空调器心脏的压缩机故障率居空调器故障率的前几位,而且呈现攀升的趋势。

由于空调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空调器自身质量与其安装过程共同决定了空调器的故障率高低。对于空调器自身质量,空调器生产厂家已经对空调器质量控制相当严格,产品在出厂之前进行了多种性能及可靠性实验,所以空调器自身的质量是受控的。但是空调器安装过程由于安装人员、安装位置、工艺要求等原因难以受控,很多因素都会造成空调器故障。在较多情况下室内外机的连接管长度长于空调器要求的长度,空调器安装过程中对于室内外机连接管过长情况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追加冷媒。由于安装过程的不受控,较多的安装未能按照要求进行追加冷媒,或即使追加也无法确保冷媒的追加量精确,导致系统中冷媒循环量减少,循环冷媒的减少会造成压缩机过热高温,高温对压缩机电机和润滑油具有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室内外机连接管过长需追加冷媒,但在安装过程中难以准确追加冷媒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安装过程追加冷媒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通,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调试模式的第一控制器;

用于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的第一判断模块;

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结果为所述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时,计算获取空调器所需的首次冷媒追加量的第一计算模块;

用于根据首次冷媒追加量向所述空调器注入冷媒的注入冷媒控制器;

用于运行所述空调器的第二控制器;

用于获取室温的室温采集器;

用于获取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的管温采集器;

用于计算所述室温与所述管温的温差值的第二计算模块;

用于判断所述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的第二判断模块;以及

用于若所述温差值不大于所述预设温差,停止所述空调器运行,并计算第二次冷媒追加量,并将计算结果返回注入冷媒控制器直到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所述温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的第三计算模块;

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当所述温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时,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调试模式的第三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用于在所述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所述温差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差时,获取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的排气温度采集器;

用于判断所述排气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的所述第三判断模块;以及

用于当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调试模式的第四控制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排气温度不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再次向所述空调器注入冷媒,直到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温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

所述管温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管温;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管温的平均温差值。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压缩机的平均排气温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温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

所述管温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的管温。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的排气温度;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装置。

上述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空调器安装后第一控制器强制其进入调试模式,能够避免需追加冷媒但由于安装过程不受控未追加冷媒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地,第二判断模块通过判断室温与管温的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追加冷媒,提高了追加冷媒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其中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通过连接管连通。由于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工艺要求等原因,连接管的长度往往与空调器设计的长度不一致,需要追加冷媒。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0,控制空调器进入调试模式。

S100,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

可选地,步骤S100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是根据连接管的长度、管径等尺寸信息是否大于空调器设计尺寸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

S200,当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时,计算获取空调器所需的首次冷媒追加量。

可选地,步骤S200当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时,计算首次冷媒追加量中,是根据冷媒种类、连接管的长度以及管径等工艺要求计算首次冷媒追加量。

S300,根据所述首次冷媒追加量,向空调器注入冷媒。

S400,运行空调器。

可选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可以是制冷模式,也可以是制热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以制冷模式进行说明。

S500,获取室温以及室内换热器的管温,计算室温与管温的温差值。

其中,室温是室内换热器所在的室内温度。管温是室内换热器中冷媒所在的管温。可选地,温差值是室温值减去管温值所得的差值的绝对值。

S600,判断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

温差值越大,表示空调器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越强。在本实用新型中,预设温差根据空调器设计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进行确定。可选地,预设温差可以是10~15℃。

S700,若温差值不大于预设温差,停止空调器运行,并计算第而次冷媒追加量,根据第二次冷媒追加量,返回步骤S300向空调器注入冷媒,直到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预设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

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n为追加冷媒的次数。当温差值不大于预设温差时,表明空调器中冷媒的量较少,不足以提供空调器设计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因此需要再次追加冷媒,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安装过程追加冷媒控制方法,是在空调器安装后强制其进入调试模式,能够避免需追加冷媒但由于安装过程不受控未追加冷媒的情况发生。即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使调试模式成为空调安装后、使用前的必经模式,只有经过调试模式调试结束的空调器机组才能够正常使用,否则空调器机组无法使用,从而避免了未根据安装过程追加冷媒直接启动机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可靠性以及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根据运行空调时室温与管温的差值,判断是否需要再次追加冷媒,提高追加冷媒量的精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的可靠性以及用户体验。

例如,当连接管的长度和/或管径大于空调器的设计尺寸时,则判断结果为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当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均不大于空调器的设计尺寸时,则判断结果为空调器不需要追加冷媒。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当空调器不需要追加冷媒时,控制空调器退出所述调试模式。空调器退出调试模式后,即可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n次冷媒追加量是首次冷媒追加量的(n-1)次方的0.1倍。即通过式1计算第n次冷媒追加量。

Mn=0.1M1n-1 式1

其中,Mn表示第n次冷媒追加量;

M1表示首次冷媒追加量;

n表示追加冷媒的次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步骤S600判断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控制空调器退出调试模式。

当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表明空调器中冷媒的量充足,足以提供空调器设计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达到空调器的实际要求,无需再次追加冷媒,因此退出调试模式,以使空调器能够正常使用。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800,当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获取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S900,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

S020,当排气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空调器退出调试模式。

进一步地,在步骤S900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排气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时,再次向空调器注入冷媒,直到排气温度小于预设温度。

若空调器的冷媒较少,则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会上升,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获取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并将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退出调试模式或再次追加冷媒,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追加冷媒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室温以及室内换热器的管温,计算室温与管温的温差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运行空调初始时刻的室温;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管温;

计算运行空调初始时刻的室温与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管温的平均温差值。

由于冷媒追加后空调器中的冷媒存在迁移情况出现,在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为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管温,并计算室温与该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管温的平均温差值,从而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自运行空调器时开始计时,也可以是运行空调器一定时间后开始计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排气温度步骤包括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压缩机的平均排气温度。

同理,为避免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以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压缩机的平均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是自运行空调器时开始计时,也可以是运行空调器一定时间后开始计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室温以及室内换热器的管温步骤包括:

获取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

获取运行空调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的管温。由于冷媒追加后空调器中的冷媒存在迁移情况出现,在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为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获取运行空调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的管温,此时,空调器运行较为稳定,管温也相应地较为稳定,从而避免由于管温测定不准确影响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三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排气温度步骤包括:获取运行空调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的排气温度;

其中,第四预设时间段长于等于第三预设时间段。

同理,为避免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运行空调器第四预设时间后再获取排气温度,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四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储存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安装过程追加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010、第一判断模块100、第一计算模块200、注入冷媒控制器300、第二控制器400、室温采集器510、管温采集器520、第二计算模块530、第二判断模块600以及第三计算模块700。

第一控制器010,用于控制空调器进入调试模式。

第一判断模块100,用于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

可选地,步骤S100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是根据连接管的长度、管径等尺寸信息是否大于空调器设计尺寸判断空调器是否需要追加冷媒。

第一计算模块200,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100判断结果为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时,计算获取空调器所需的首次冷媒追加量。

可选地,步骤S200当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时,计算首次冷媒追加量中,是根据冷媒种类、连接管的长度以及管径等工艺要求计算首次冷媒追加量。

注入冷媒控制器300,用于根据首次冷媒追加量向空调器注入冷媒。

第二控制器400,用于运行所述空调器。

可选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可以是制冷模式,也可以是制热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以制冷模式进行说明。

室温采集器510,用于获取室温。室温是室内换热器所在的室内温度。

管温采集器520,用于获取室内换热器的管温。管温是室内换热器中冷媒所在的管温。

第二计算模块530,用于计算室温与管温的温差值。可选地,温差值是室温值减去管温值所得的差值的绝对值。

第二判断模块600,用于判断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

温差值越大,表示空调器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越强。在本实用新型中,预设温差根据空调器设计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进行确定。可选地,预设温差可以是10~15℃。

第三计算模块700,用于若温差值不大于预设温差,停止空调器运行,并计算第二次冷媒追加量,根据第二次冷媒追加量,返回向空调器注入冷媒控制器300,直到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n为追加冷媒的次数。当温差值不大于预设温差时,表明空调器中冷媒的量较少,不足以提供空调器设计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因此需要再次追加冷媒,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安装过程追加冷媒控制装置,空调器安装后第一控制器010强制其进入调试模式,能够避免需追加冷媒但由于安装过程不受控未追加冷媒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二判断模块600通过判断室温与管温的温差值是否大于预设温差,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追加冷媒,提高了追加冷媒的精确度。

例如,当连接管的长度和/或管径大于空调器的设计尺寸时,则判断结果为空调器需要追加冷媒。当连接管的长度和管径均不大于空调器的设计尺寸时,则判断结果为空调器不需要追加冷媒。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n次冷媒追加量是首次冷媒追加量的(n-1)次方的0.1倍。

即通过式1计算第n次冷媒追加量。

Mn=0.1M1n-1 式1

其中,Mn表示第n次冷媒追加量;

M1表示首次冷媒追加量;

n表示追加冷媒的次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器,用于当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控制空调器退出调试模式。

当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表明空调器中冷媒的量充足,足以提供空调器设计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达到空调器的实际要求,无需再次追加冷媒,因此退出调试模式,以使空调器能够正常使用。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排气温度采集器800、第三判断模块900以及第四控制器020。

排气温度采集器800,用于在以第n次冷媒追加量注入冷媒,温差值大于预设温差时,获取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第三判断模块900,用于判断排气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温度;

第四控制器020,用于当排气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空调器退出调试模式。

进一步地,第四控制器020,还用于当排气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时,再次向空调器注入冷媒,直到排气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

若空调器的冷媒较少,则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会上升,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获取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并将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退出调试模式或再次追加冷媒,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追加冷媒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室温采集器510,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管温采集器520,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管温;第二计算模块530,用于计算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与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管温的平均温差值。

由于冷媒追加后空调器中的冷媒存在迁移情况出现,在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为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管温,并计算室温与该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管温的平均温差值,从而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进一步地,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自运行空调器时开始计时,也可以是运行空调器一定时间后开始计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排气温度采集器800,用于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压缩机的平均排气温度。

同理,为避免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以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压缩机的平均排气温度与预设温度计算,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进一步地,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是自运行空调器时开始计时,也可以是运行空调器一定时间后开始计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室温采集器510,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初始时刻的室温;管温采集器520,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的管温。

由于冷媒追加后空调器中的冷媒存在迁移情况出现,在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为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获取运行空调器第三预设时间段后的管温,此时,空调器运行较为稳定,管温也相应地较为稳定,从而避免由于管温测定不准确影响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三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排气温度采集器800,用于获取运行空调器第四预设时间段后的排气温度。其中,第四预设时间段长于第三预设时间段。

同理,为避免运行空调器的初始阶段,空调器不稳定导致温度变化波动影响判断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运行空调器第四预设时间后再获取排气温度,以提高追加冷媒的精确性。

可选地,第四预设时间段可以是1~20min,进一步,可选是10~15min。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制器。

为解决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全部或部分以计算机程序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执行按上述流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外部对象或者内部对象进行控制或处理的解决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定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方法的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