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72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模块式换热器因其可以减少工地作业量、便于安装以及检修被广泛应用,由于模块式换热器需要考虑吊装以及运输刚度,因此为了保证其结构强度,其换热面一般与换热器框架进行焊接固定,而模块式换热器一旦被安装正式运行,设备长时间运行,会由于受热面与框架之间膨胀系数的不同,受热面受烟气冲刷发生周期性摆动,导致受热面与框架之间的焊缝出现疲劳裂纹,最后受热面脱落,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尽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吊挂结构,经过大量调研发现这些吊挂结构其仅仅是为了空间节省以及相关空间布置的改进,模块式换热器内结构复杂,零部件密集处存在受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点,因此对其内部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传统的密封性难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相关换热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辅以过强的专业知识,提供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可以保证受热面的稳固性和整体的密封性能,提高了模块式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若干吊耳,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若干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一端设有集箱装置,所述换热管组设有吊挂装置吊挂,所述换热管组两端设有支撑板支撑;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若干吊梁,每个所述吊梁底部两侧均设有一排所述吊挂装置,所述壳体两端的上下梁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对所述支撑板定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挂装置包括两条夹马,两条所述夹马相对形成若干扣腔,两条所述夹马通过扣腔将所述换热管组卡紧,所述夹马两端分别设有顶部螺栓和底部螺栓保证卡紧力,每个所述扣腔之间还设有卡板,所述卡板辅助卡紧夹马。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挂装置的顶部螺栓上方设有吊块,所述吊块顶部设有双头螺栓,所述双头螺栓与所述吊梁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采用弓字型结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换热管定位孔,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有定位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板支撑,所述定位板支撑上设有若干定位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定位槽分别与所述定位板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组从顶部数第一根和从底部数第一根的换热管的右端设有支撑套管与一端的支撑板焊接,所述换热管组从顶部数第二根和从底部数第二根的换热管的左端设有支撑套管与另一端的支撑板焊接,所述支撑套管套接在所述换热管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箱装置包括集箱,所述集箱两端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集箱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集箱的封闭端设有集箱罩,所述集箱的开口端设有补偿板,所述补偿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梁两排的吊挂装置交错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嵌条,所述换热管组两端的支撑板背对背排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组选用翅片管。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吊挂装置以及定位结构和支撑板,保证了受热面的稳固性,利用夹马结构,受热膨胀时有一定的弹性余量,避免了传统焊缝开裂问题,支撑板间的嵌条也具有一定的间隙调整,保证支撑板间有相对热膨胀时可以自由滑动。

2.本实用新型利用集箱装置采用设有间隙的套筒避免了热膨胀开裂问题,集箱罩和补偿板的设置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热管组更换时,只需将损坏的换热管组抽出进行更换,再按照安装方法安装便可,提高了模块式换热器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6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定位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定位结构B-B的剖视图;

图8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吊挂装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吊挂装置处C-C的剖视图;

图10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壳体内部主视图;

图11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吊挂装置的侧视图;

图12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吊挂装置Ⅲ处的放大图;

图13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吊挂装置Ⅳ处的放大图;

图14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换热管组端部支撑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16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支撑板的侧视图;

图17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支撑板与换热管组的装配图;

图18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集箱装置Ⅰ处的放大图;

图19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集箱装置Ⅱ处的放大图;

图20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换热管组的组件图。

图中:1-壳体、2-集箱装置、3-吊挂装置、4-换热管组、5-支撑板、11-定位结构、12-吊耳、13-吊梁、21-集箱罩、22-套筒、23-补偿板、24-集箱、31-吊块、32-顶部螺栓、33-夹马、34-卡板、35-底部螺栓、36-双头螺栓、51-换热管定位孔、52-定位槽、53-支撑套管、111-定位板支撑、112-定位板、113-嵌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利用吊挂及特殊密封结构的模块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顶部设有若干吊耳12,壳体1包括由梁焊接成的框架,焊接完成后其对角线的长度偏差不得大于7mm,构成梁的型钢交接处均需焊透焊牢,如图10所示,壳体1内部设有若干换热管组4,换热管组4一端设有集箱装置2,换热管组4设有吊挂装置3吊挂,换热管组4两端设有支撑板5支撑,如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5采用弓字型结构,支撑板5上设有若干换热管定位孔51,换热管组4穿入换热管定位孔51内,支撑板5的两端设有定位槽5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1顶部设有若干吊梁13,优先设置两个吊梁13,每个吊梁13底部两侧均设有一排吊挂装置3,吊梁13两排的吊挂装置3交错布置,如图6、图7所示,壳体1两端的上下梁上设有定位结构11,定位结构11对支撑板5定位,本实用新型定位结构11包括定位板支撑111,定位板支撑111上设有若干定位板112,支撑板5两端的定位槽52分别与定位板112配合,定位板112焊接时要以壳体1主梁的中心线为基准向两侧测量确定各个定位板112的位置,以保证每两块定位板112的节距以及主梁中心线距离任一块定位板之间的尺寸其公差均在±1.5mm范围内,任意两块定位板112之间的尺寸公差均在±3mm范围内。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吊挂装置3包括两条夹马33,两条夹马33相对形成若干扣腔,两条夹马33通过扣腔将换热管组4卡紧,夹马33两端分别设有顶部螺栓32和底部螺栓35保证卡紧力,每个扣腔之间还设有卡板34,卡板34交错布置在夹马33形成的扣腔间,卡板34辅助卡紧夹马33。如图8、图9所示,吊挂装置3的顶部螺栓32上方设有吊块31,吊块31顶部设有双头螺栓36,双头螺栓36与吊梁13连接,通过吊挂装置3将换热管组4吊挂在吊梁13上,利用夹马33结构,不仅实现了换热管组4的有效固定,受热膨胀时还有一定的弹性余量,避免了传统焊缝开裂问题,并且夹马33与换热管组4的接触为面面接触,一方面避免夹马33夹紧时的换热管组4变形,另一方面提高夹紧力。

进一步,如图14所示,换热管组4从顶部数第一根和从底部数第一根的换热管的右端设有支撑套管53与一端的支撑板5焊接,换热管组4从顶部数第二根和从底部数第二根的换热管的左端设有支撑套管53与另一端的支撑板5焊接,支撑套管53套接在所述换热管上。

如图18、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集箱装置2包括集箱24,集箱24两端设有套筒22,套筒22与集箱24之间设有间隙,保证其受热膨胀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集箱24的封闭端设有集箱罩21,集箱24的开口端设有补偿板23,补偿板23采用不锈钢材质,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性和安全性。

为了减少漏风,本实用新型支撑板5之间设有嵌条113,嵌条113的厚度要根据装配时,支撑板5的实际间隙进行调整,嵌条113嵌入后和支撑板5应保持0.5mm的间隙以保证支撑板5之间相对热膨胀时可以自由滑动,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组4两端的支撑板5背对背排列才能保证与支撑套管53的焊接。

如图20所示,为了提高其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组4选用翅片管。

本实用新型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先将两片夹马33固定在换热管组4上并调整到准确位置,然后装入卡板34,并将卡板34与夹马33点焊,然后试装顶部螺栓32和底部螺栓35;

在壳体1的梁上进行划线,然后将换热管组4逐排安装,推入到壳体1中后把吊块31装上并点焊,再通过双头螺栓36将吊块31和吊梁13连接;

换热管组4上的支撑套管53在换热管组4焊接时便已同步完成,上述动作完成后,将支撑套管53分别与支撑板5焊接。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