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蒸发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24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的间接蒸发式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系统需要用冷凝器对空调的制冷剂进行冷凝处理以便循环使用制冷剂;早期的冷凝方式是风冷式,即对冷凝器直接进行吹风,由高速流动的空气带走热量;在此方式中,向外界环境排放的热风温度较高,不利于环保;而且其冷却效率有限,用于大功率空调装置中,严重影响空调系统的效能;间接蒸发式空调采用了水冷技术,不但效果好,而且环保;在实际使用时,传统的间接蒸发式空调还存在一些不足:

1.当水冷装置压力较大时,喷洒水的力度较大,由于进风口通常都是对称设置,在进风口处会有水滴喷出,影响间接蒸发式空调的周边环境;

2.接水盘设计不合理,当水泵能力较小时,容易造成喷洒水堆积,喷洒水落下时,形成水滴,由进风口处溅出,影响间接蒸发式空调的周边环境;

3.进风口和接水盘处无阻挡,长期使用,会有灰尘等异物进入,严重时,会影响水泵工作,造成水冷装置损坏,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稳定性好的间接蒸发式空调,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接蒸发式空调,包括主机本体、水冷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的主机本体上对称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水冷装置和换热装置之间;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机本体侧壁上设置有隔罩、底部设置有与水冷装置连接的接水盘;所述的隔罩覆盖在进风口外部,与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腔;所述的接水盘横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与主机本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水冷装置包括与接水盘连接的水泵;所述的水泵上连接有对称设置在主机本体外部的第一管;所述的第一管之间连接有设置在主机本体内部的第二管;所述的第二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洒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隔罩与主机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隔罩包括与主机本体连接的第一角形板和第二角形板;所述的第一角形板和第二角形板之间连接有平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角形板和平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间接蒸发式空调,与传统结构相比:所述的主机本体侧壁上设置有隔罩、底部设置有与水冷装置连接的接水盘;所述的接水盘横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与主机本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的隔罩和过滤装置不但起到了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主机本体和水冷装置内,而且防止水滴由进风口溅出;所述的接水盘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不但便于积水,而且有利于水冷装置输送水;结构合理,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主机本体、2.水冷装置、3.换热装置、4.进风口、5.隔罩、6.接水盘、7.进风腔、8.过滤装置、201.水泵、202.第一管、203.第二管、204.喷洒嘴、501.第一角形板、502.第二角形板、503.平板、504.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在附图中:一种间接蒸发式空调,包括主机本体1、水冷装置2和换热装置3;所述的水冷装置2包括与接水盘6连接的水泵201;所述的水泵201上连接有对称设置在主机本体1外部的第一管202;所述的第一管202之间连接有设置在主机本体1内部的第二管203;所述的第二管203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洒嘴204;图1中箭头所示,所述的水泵201由接水盘6处抽水,再由第一管202输出,到达第二管203上的喷洒嘴204处,喷洒水,进行水冷,水再返回到接水盘6,循环往复,节省了水源;所述的主机本体1上对称设置有进风口4;所述的进风口4设置在水冷装置2和换热装置3之间;所述的主机本体1侧壁上设置有隔罩5、底部设置有与水冷装置2连接的接水盘6;所述的隔罩5与主机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所述的隔罩5覆盖在进风口4外部,与进风口4之间形成进风腔7;所述的隔罩5包括与主机本体1连接的第一角形板501和第二角形板502;所述的第一角形板501和第二角形板502之间连接有平板503;所述的第二角形板502和平板503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口504;所述的接水盘6横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与主机本体1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8;实际使用时:所述的进风口4对称设置在主机本体1上,在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进风,由于设置有隔罩5,不但起到了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主机本体1内,而且防止了水滴由进风口4溅出;所述的接水盘6的横截面为倒置的梯形结构,便于积水,回收利用,节约了水源,与外部进水装置101配合,保证了水冷装置2的正常工作;所述的过滤装置8不但起到了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水冷装置2内,而且防止了水滴由进风口4溅出;所述的隔罩5和过滤装置8双重保护,结构合理,稳定性好。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