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52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主要用于室内局部区间温度调节,尤其适用于家庭的厨房或卫生间。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的要求。

目前,移动式空调由于受到排风管的限制,其最大的缺点是无法实现完全移动,而且能效较低,该种移动式空调仍然要将空调的排风管从室内通到室外,通常情况下,该移动式空调需要从房间的窗户口将排风管通到室外,为了提高排风管与室外的密封性,可能还需要预先在窗户上预留排风口,这样一来,就带来了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再者,空调从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时,又需要更换成另一个排风口进行排风,因此,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解决空调移动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移动式空调的全移动问题、能效较低问题,以适合于厨房、卫生间等较小室内空间中间断式使用需求,是本实用新型所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蒸发储能式移动空调,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移动式空调不能完全移动的问题、能效较低问题,以满足厨房、卫生间等较小室内空间较长时间制冷或制热的间断式使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包括一空调箱体,其创新点在于:该空调箱体内设有两个循环系统,其中:

第一循环系统依次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元件循环连接构成,以此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水冷蒸发器、循环泵、第一储水箱、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以此构成水冷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安置在第二循环系统中的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中;第一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与第二循环系统中的水冷蒸发器共用一个出风口,或者所述蒸发器与水冷蒸发器的出风口并列。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铜管,水冷蒸发器包括第二铜管,所述第一铜管和第二铜管共用一组换热翅片。

2、上述方案中,所述节流元件采用电子膨胀阀。

3、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在第一储水箱底部,该加热装置在制热状态下给所述冷凝器升温。

4、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电加热棒、驱动电路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对应电加热棒具有一输出端,该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加热棒的输入端。

5、上述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的是两种工作介质的蒸发器,其中,蒸发器是现有制冷系统中惯用的蒸发器,其工作介质为制冷剂,而水冷蒸发器是本发明另设的一个蒸发器,其工作介质为第一储水箱中的冷水。这两种蒸发器的构成的循环回路不同,工作介质不同,且互不连通。

6、上述方案中,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前,预先在第一储水箱中灌注一定量的水,使冷凝器整体浸泡在水体中。

7、上述方案中,针对所述第一储水箱还设有第二储水箱、循环管路以及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于循环管路或者第二储水箱中,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之间的水循环流动。

8、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水箱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自来水的水龙头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与第一储水箱外部连通,用于将第一储水箱中的水排出,以此使得第一储水箱中的水循环流动。

9、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空调包括两个独立循环系统,第一循环系统采用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空调组成的常规的循环系统;第二循环系统采用连接的第一储水箱、水冷蒸发器、循环泵、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构成的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在制冷状态下,所述移动空调具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仅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即关闭压缩机,仅利用第一储水箱中的冰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二种工作模式,仅采用常规的循环系统,即整个过程打开压缩机,完全利用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三种工作模式,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和常规的循环系统同时工作,此时,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制冷,同时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制冷,制冷剂循环和水循环同时工作;第四种工作模式,先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后采用常规的循环系统,即先关闭压缩机,利用第一储水箱中的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此时,由于发生热交换,第一储水箱中的水温会逐渐升高,之后,当第一储水箱中的水温逐渐升高到5℃~25℃时,关闭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并开启压缩机,采用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实现热交换。

其中,所述的第一种工作模式、第三种工作模式以及第四种工作模式需要预先制冰,即在使用者开始利用该移动空调制冷之前,先开启制热功能,将第一储水箱中的水制成冰水混合物,等使用者使用空调制冷时,再开启制冷功能。所述的第二种工作模式可以采用预先制冰,也可以采用不预先制冰。

在制热状态下,其工作模式与制冷状态下的四种工作模式对应,也有四种工作模式。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一套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即增加了水冷蒸发结构,水冷蒸发结构包括水冷蒸发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一循环泵,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第二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第一循环泵用于将第一储水箱中的循环输送至水冷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以此构成水冷蒸发结构的单独循环管路。

空调采用压缩机制冷时,其产生的热量必然大于其产生的冷量,是一个公知常识。这是因为,压缩机在工作时,其电机的线圈和机械摩擦会额外产生热量,这对于蓄能式空调必然会增加热负荷而影响(缩短)空调制冷时间。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蒸发器储能式定频移动空调,由于增加了一套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完成蓄能(制冰或预先冷却水后),在制冷状态下,能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制冷时,压缩机处于完全不工作状态。既有效避开了吸收压缩机工作时电机线圈产生的热量,又提高了空调能效,而且延长了空调的有效工作时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一套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即增加了水冷蒸发结构,水冷蒸发结构包括水冷蒸发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一循环泵,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第二连接管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的储水空间,第一循环泵用于将第一储水箱中的循环输送至水冷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以此构成水冷蒸发结构的单独循环管路。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蒸发器储能式定频移动空调,由于增加了一套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在制冷状态下,当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制冷时,压缩机处于完全不工作状态,能有效避开了吸收压缩机工作时电机线圈产生的热量,从而既能提高空调的能效,又能延长空调的有效工作时间。以满足厨房、卫生间等较小室内空间较长时间制冷或制热的间断式使用需求。试验证明:同比条件下(35公斤水制成30公斤冰,制冰时间和输出制冷量一致,制冷量都是2000w),采用制冰后压缩机制冷工作时间为二小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为三小时。延长了一小时,由于制冷时仅水泵和风机工作,功耗仅为88w。而采用压缩机制冷功耗为515w。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空调的全移动,没有排风管,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1中空调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1中空调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变化带有第二储水箱的空调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变化带有第二储水箱的空调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以上附图中:1、空调箱体;10、风扇;11、进风口;12、出风口;2、压缩机;3、四通阀;4、第一储水箱;40、温度传感器;41、第二储水箱;42、循环管路;43、循环水泵;5、电子膨胀阀;6、蒸发器;7、冷凝器;60、水冷蒸发器;83、电加热棒;84、循环泵;85、第一连接管;86、第二连接管;9、相变储能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

参见附图1-2,包括一空调箱体1,空调箱体1上开设有一空调进风口11和一空调出风口12,在空调出风口12处设有一风扇10。

该空调箱体1内设有两个循环系统,其中:第一循环系统依次由蒸发器6、压缩机2、四通阀3、冷凝器7以及节流元件循环连接构成,以此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水冷蒸发器60、循环泵84、第一储水箱4、第一连接管85以及第二连接管86,所述第一连接管85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6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85另一端连通第一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管86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60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管86另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84的输出端,所述循环泵8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以此构成水冷循环回路,第一储水箱4中还设有一相变储能棒9。

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7安置在第二循环系统中的第一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中;第一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6与第二循环系统中的水冷蒸发器60共用一个出风口12。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6与水冷蒸发器60共用一个出风口12,事实上也可以将蒸发器6与水冷蒸发器60的出风口设置成并列布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在第一储水箱4底部,该加热装置在制热状态下给所述冷凝器7升温。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电加热棒83、驱动电路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对应电加热棒83具有一输出端,该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加热棒83的输入端。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具有预先制冰模式,即在使用者开始利用该移动空调制冷之前,先开启制热功能,将第一储水箱4中的水制成冰水混合物,等使用者真正使用移动空调时,再开启制冷功能,此时,具有以下工作模式:第一种模式,关闭压缩机2,仅利用水冷蒸发器60的独立循环管路,使得第一储水箱4中的冰水混合物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二种模式,先关闭压缩机2,此时,由于发生热交换,第一储水箱4中的水温会逐渐升高,当第一储水箱4中的水温逐渐升高到10℃左右时,关闭水冷蒸发器60的独立循环管路,并开启压缩机2,利用水冷蒸发器60使得第一储水箱4中的冰水混合物循环以实现热交换。

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

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元件采用电子膨胀阀5。

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水箱4内部设有一温度传感器40,该温度传感器40用于实时检测第一储水箱4内部水的温度。

3、上述实施例中,还设置冷风通道,在冷风通道中设有一冷风风机(图中未画出),冷风风机将较热的空气经过第一储水箱4内降温后吹出空调箱体1外,能够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4、上述实施例中,参见附图3-4,所述第一储水箱4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针对所述第一储水箱4还设有第二储水箱41、循环管路42以及循环水泵43,第二储水箱41位于空调箱体1的外部,所述循环水泵43设于循环管路42或者第二储水箱41中,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储水箱4与第二储水箱41之间的水循环流动。其中,第二储水箱41的液位低于第一储水箱4的液位。

或者,所述第一储水箱4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储水箱4的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自来水的水龙头连通,所述第一储水箱4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与第一储水箱4外部连通,用于将第一储水箱4中的水排出,以此使得第一储水箱4中的水循环流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