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776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辊道窑一般分为升温段、恒温段以及降温段三部分,升温段是发生固相反应烧成的场所,会有二氧化碳、水的反应物以及氢氧化锂等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烟气)生成,这些反应物及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不利于产品质量,须及时排出。尤其是对新一代高镍型多元正极材料进行烧结时,高镍型多元正极材料的烧结工艺要求更高,其需要在极高氧含量环境下完成高温固相反应,反应过程会生成大量水气和强碱性腐蚀性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这对水气和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的排出要求更高,同时对炉内温度、气氛的均匀性要求也更高。

目前辊道窑升温段排气方式分顶部排气和侧部排气两种方式,顶部排气是从炉膛拱顶顶部通过竖直管道直接向上排出,这种排气方式的烟囱抽力强,排气效果好,但正极材料烧结所产生的水蒸气和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会在烟道不断凝结,最终会返回到炉膛重新掉落进物料中,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顶部排气方式已经不适用于高镍型多元正极材料的发展需求。侧部排气是排气孔布置在炉膛侧面,废气从炉膛侧面排出,这种排气方式使水分和强碱性腐蚀性挥发物凝结后不易重新掉入物料,对产品异物防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排气孔布置在炉膛侧面会导致炉内气氛场紊乱,不利于炉内气氛场的稳定性,继而打破炉内温度场的稳定性,因此,侧部排气方式也不适用于高镍型多元正极材料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紧凑、易于制作安装、排气效果好、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包括设于辊道窑的炉膛顶部的排气口以及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一排风装置相连,所述排气通道由沿排气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组成,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通道段与排风装置相连,所述第一通道段沿排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布置。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段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15°。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段与排气口的连接处贴靠辊道窑的顶部设置。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炉膛的顶部呈拱型。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段与第二通道段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收集和排出烟气冷凝物的集废排废装置,所述集废排废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所述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均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外壳设有用于将烟气冷凝物排出所述内腔的排废口,所述排废口设有用于控制烟气冷凝物排出的通断阀。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排废口位于内腔的底部,所述内腔的底面自四周边沿向排废口倾斜向下延伸。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段与内腔的顶部连通,且第二通道段具有一段自内腔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管段。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排废口位于第一通道段与内腔连通口的下方。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外壳设有用于观察内腔中烟气冷凝物情况的透视窗。

上述的辊道窑排气系统,优选的,所述透视窗为可开闭窗,且第一通道段与内腔的连通口和透视窗分设于外壳的相对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将排气口设在炉膛顶部,其排气效果好,能够保证炉膛内气氛场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通道段沿排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布置,排出烟气即使在排气通道内发生冷凝,冷凝物也会随倾斜的第一通道段向排气方向流动,而不会再次返回掉落到炉膛中,避免了物料掺杂,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该辊道窑排气系统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废排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炉膛;11、排气口;2、排气通道;21、第一通道段;22、第二通道段;221、竖直管段;3、排风装置;4、集废排废装置;40、内腔;41、外壳;411、透视窗;42、排废口;43、通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防止烟气冷凝物返窑的辊道窑排气系统,包括设于辊道窑的炉膛1顶部的排气口11以及与排气口11相连的排气通道2,排气通道2与一排风装置3相连,排气通道2由沿排气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通道段21和第二通道段22组成,第一通道段21与排气口11相连,第二通道段22与排风装置3相连,第一通道段21沿排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布置。该辊道窑排气系统将排气口11设在炉膛1顶部,其排气效果好,能够保证炉膛1内气氛场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通道段21沿排气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布置,排出烟气即使在排气通道2内发生冷凝,冷凝物也会随倾斜的第一通道段21向排气方向流动,而不会再次返回掉落到炉膛1中,避免了物料掺杂,不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该辊道窑排气系统的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安装。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段2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2°~15°,该角度范围可使烟气冷凝物沿第一通道段21顺利的流动,同时对烟气的排放影响小。第一通道段21与排气口11的连接处贴靠辊道窑的顶部设置,避免排气口11的长度过长而导致烟气在排气口11中发生冷凝,完全杜绝了烟气冷凝物掉落到炉膛1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段21与第二通道段22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收集和排出烟气冷凝物的集废排废装置4,集废排废装置4包括具有内腔40的外壳41,第一通道段21和第二通道段22均与内腔40连通,外壳41设有用于将烟气冷凝物排出内腔40的排废口42,排废口42设有用于控制烟气冷凝物排出的通断阀43,打开通断阀43可将内腔40中的烟气冷凝物排出,关闭通断阀43将排废口42封闭可使排气系统正常运行。通过设置集废排废装置4可以将第一通道段21与第二通道段22中产生烟气冷凝物进行收集和排出,避免烟气冷凝物长期积累而影响生产。

本实施例中,排废口42位于内腔40的底部,内腔40的底面自四周边沿向排废口42倾斜向下延伸,这样利于内腔40中的烟气冷凝物排出。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段22与内腔40的顶部连通,且第二通道段22具有一段自内腔40竖直向上延伸的竖直管段221,竖直管段221可以进一步对烟气进行冷却形成冷凝物,并使烟气冷凝物更好的进入集废排废装置4的内腔40。

本实施例中,排废口42位于第一通道段21与内腔40连通口的下方,能够更好的收集烟气冷凝物,避免烟气冷凝物滞留或溢入第一通道段21。

本实施例中,外壳41设有用于观察内腔40中烟气冷凝物情况的透视窗411,方便观察内腔40中烟气冷凝物的累积情况,进而及时对内腔40中的烟气冷凝物进行排出清理。进一步的,透视窗411为可开闭窗,且第一通道段21与内腔40的连通口和透视窗411分别位于外壳41的相对两侧,可打开透视窗411对内腔40以及第一通道段21进行方便清理。

本实施例的通断阀43可采用市购的球阀、蝶阀等。排风装置3采用风机,第二通道段22还设有补风口和控制补风口大小的调节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