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和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4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和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和除湿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湿机中,盖板和面板体是通过卡接等方式装配在一起后,整体作为除湿机的外观件来使用的。由于加工误差以及装配需要等原因,在盖板和面板体的配合位置需要留下一定的装配间隙,当用户从除湿机的正面进行观测时,容易沿着转配间隙看到除湿机内部的复杂装配结构,影响除湿机的外观视觉。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和除湿机,能够避免用户从正面观测除湿机时看到除湿机内部复杂装配结构,提高除湿机的外观视觉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包括盖板和面板体,面板体设置有安装口,盖板设置在安装口内,在盖板的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盖板的外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的外边缘的线条AD,面板体的内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的外边缘的线条BC,AD与BC之间形成第一装配间隙,A点在水平线m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

优选地,盖板的外周轮廓线还包括与线条AD相连的线条DE,线条BC为线段,BC的延长线相交于线条DE上。

优选地,线条AD为线段,线条BC为线段,AD平行于BC。

优选地,盖板的外周轮廓线还包括与线条AD相连的线条DE,线条AD为线段,线条DE为线段,线条BC为线段,线条BC与DE之间形成夹角θ,θ小于90°。

优选地,AB连线在水平线上的投影长度为a,θ满足BCsinθ≥a。

优选地,C点位于B点内侧,BC沿着从C到B的方向向着远离盖板的方向斜向延伸。

优选地,面板体的安装口外边缘高度高于盖板的与安装口相配合的外边缘高度,以使面板体和盖板在装配位置处形成装配台阶。

优选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倒钩,面板体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倒钩相配合的第一扣位,第一倒钩钩挂在第一扣位上。

优选地,面板体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用于向盖板提供与第一扣位作用力相反的支撑作用力。

优选地,盖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倒钩,面板体的安装口两侧设置有第二扣位,第二倒钩钩挂在第二扣位上。

优选地,面板体的安装口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用于向盖板提供与第二扣位作用力相反的支撑作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该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为上述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包括盖板和面板体,面板体设置有安装口,盖板设置在安装口内,在盖板的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盖板的外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的外边缘的线条AD,面板体的内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的外边缘的线条BC,AD与BC之间形成第一装配间隙,A点在水平线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在采用该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之后,由于A点在水平线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因此当用户从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第一装配间隙处沿着竖直方向向除湿机内部观看时,只能够看到BC段,无法通过第一装配间隙看入除湿机内部,可以避开内部复杂装配结构,使得除湿机呈现良好的外观,提高除湿机的外观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水平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L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第一倒钩与第一扣位配合位置处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第二倒钩与第二扣位配合位置处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N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盖板;2、面板体;3、安装口;4、第一装配间隙;5、第一倒钩;6、第一扣位;7、第二倒钩;8、第二扣位;9、第一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下述各实施例中,均以图2中的水平方向为水平方向,图2中的竖直方向为竖直方向进行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对结构进行描述,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结构进行限制。

结合参见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包括盖板1和面板体2,面板体2设置有安装口3,盖板1设置在安装口3内。

在盖板1的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盖板1的外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3的外边缘的线条AD,面板体2的内周轮廓线包括位于安装口3的外边缘的线条BC,AD与BC之间形成第一装配间隙4,A点在水平线上m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m上的投影内。

在采用该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之后,由于A点在水平线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因此当用户从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第一装配间隙4处沿着竖直方向向除湿机内部观看时,只能够看到BC段,无法通过第一装配间隙看入除湿机内部,可以避开内部复杂装配结构,使得除湿机呈现良好的外观,提高除湿机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盖板1与面板体2装配后,两者相互之间形成缝隙与台阶,其中A点与B点之间的左右水平距离为装配间隙,为避免省差事零件产生公差卡住而设计预留。本实用新型在面板体2的安装口3上增加点C,并使第一装配间隙4形成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斜向缝隙,使得A点在水平线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从而确保从第一装配间隙4处沿着竖直方向向除湿机内部看时,实现会被BC段挡住,无法继续看入除湿机内部,避开内部复杂装配结构,避免了对除湿机外观的影响。当每一个横截面位置处均能够满足A点在水平线上的投影位于BC在该水平线上的投影内的要求时,就能够确保除湿机整体从第一装配间隙4处沿着竖直方向向内看时,不会看入除湿机内部,提高除湿机整体的外观视觉效果。

在进行A点和B点的设置时,AB线段之间的左右距离需要根据盖板1和面板体2的左右尺寸跨度查阅制造公差,根据公差相应的距离,使得盖板1和面板体2在极限偏差时不至于发生干涉而影响装配。

上述的线条BC和线条AD例如为直线段或者曲线段,优选地,BC和AD均为直线段。

优选地,盖板1的外周轮廓线还包括与线条AD相连的线条DE,线条BC为线段,BC的延长线相交于线条DE上。此种结构可以保证当用户从B点沿着第一装配间隙4的延伸方向向除湿机内部观看时,实现会被线条DE挡住,无法继续向除湿机内侧观看,因此也是无法看入除湿机内部,也就不会看到除湿机内部的复杂装配结构,能够使得除湿机具有更加良好的外观视觉效果。

优选地,线条AD为线段,线条BC为线段,AD平行于BC。将AD设置为平行于BC,使得形成第一装配间隙4的两个相对侧面相平行,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盖板1和面板体2之间的装配尺寸,使得该装配间隙分布更加均匀,能够使第一装配间隙4保持较小的尺寸,可以避免非平行侧面所形成的第一装配间隙4外部开口过大的问题,使得除湿机整体更加美观。

优选地,盖板1的外周轮廓线还包括与线条AD相连的线条DE,线条AD为线段,线条DE为线段,线条BC为线段,线条BC与DE之间形成夹角θ,θ小于90°。当θ等于90°时,盖板1与面板体2之间前后相搭,形成台阶,因此会影响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的整体外观,降低除湿机外观的美观度。优选地,5°≤θ≤30°。

优选地,AB连线在水平线上的投影长度为a,θ满足BCsinθ≥a。此处的a为A点与B点之间的足有距离,a的取值为盖板1与面板体2的左右制作公差之和,零件尺寸越大,a取值越大。将θ设置为满足BCsinθ≥a,就能够有效保证沿竖直方向A点落于BC线段之上,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在第一装配间隙4满足装配公差要求的基础上,从除湿机的外观面第一装配间隙4处沿着竖直方向向内观测时,视线会被BC线段所在平面遮挡,无法看入除湿机内侧。

优选地,C点位于B点内侧,BC沿着从C到B的方向向着远离盖板1的方向斜向延伸,可以形成斜向导边,在盖板1从前向后装配在面板体2上时,面板体2上的BC边对盖板1的安装形成装配导向,使得盖板1更加容易进行对位,便于实现盖板1在面板体2上的安装定位。

优选地,面板体2的内周轮廓线还包括从C点向内侧竖直方向延伸的线段,该线段与线段DE相平行,使得第一装配间隙4在C点和D点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折,一方面可以通过转折结构进一步减小间隙宽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折结构形成更加有效的遮挡效果,更加有效地避免用户沿着第一装配间隙4看入除湿机内部。

优选地,面板体2的安装口3外边缘高度高于盖板1的与安装口3相配合的外边缘高度,以使面板体2和盖板1在装配位置处形成装配台阶。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由于盖板1和面板体2容易因为零件变形或者装配间隙过大等问题产生相互错位问题,导致出现A点比B点高和B点比A点高的情况,使得盖板1和面板体2在装配位置处的视觉效果较差。通过使面板体2和盖板1在装配位置处形成装配台阶,可以消除零件变形或者装配间隙过大等问题产生相互错位的现象,使得盖板1整体装配在面板体2以内,不会出现A点高于B点的问题,使得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呈现出良好的外观一致性,整体外观效果更佳。

优选地,盖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倒钩5,面板体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倒钩5相配合的第一扣位6,第一倒钩5钩挂在第一扣位6上。通过顶部的第一倒钩5和第一扣位6相互装配,能够确保图1中的x和y区域的装配台阶,减小装配过程中盖板1和面板体2的变形量,降低零件变形或者装配间隙过大等问题的影响,避免盖板1向上弹起导致顶部装配台阶加大的问题。

优选地,面板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支撑块9,第一支撑块9用于向盖板1提供与第一扣位6作用力相反的支撑作用力,可以抵消一部分第一扣位6对盖板1的作用力,对盖板1形成支撑,防止在第一扣位6的作用下盖板1下沉,保证盖板1与面板体2之间在顶部的台阶高度均匀一致,外观效果更好。

优选地,盖板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倒钩7,面板体2的安装口3两侧设置有第二扣位8,第二倒钩7钩挂在第二扣位8上,通过顶部的第二倒钩7和第二扣位8相互装配,能够通过第二扣位8对第二倒钩7形成止挡作用,确保图1中的z区域的装配台阶,避免盖板1向着远离面板体2的方向弹起,导致安装口3两侧的装配台阶加大的问题。

优选地,面板体2的安装口3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10用于向盖板1提供与第二扣位8作用力相反的支撑作用力,可以抵消一部分第二扣位8对盖板1的作用力,对盖板1形成支撑,防止在第二扣位8的作用下盖板1下沉,保证盖板1与面板体2之间在安装口3两侧的台阶高度均匀一致,外观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除湿机包括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该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为上述的盖板与面板体配合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