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1898发布日期:2018-08-07 23:0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壁挂机和部分立式空调而言,一般采用贯流风机进行送风,贯流风机放置在风道内,其出风效率和噪音大小受风道结构影响较大,如果贯流风叶以及风道结构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空调的出风性能,而且会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机和空调系统,能够有效保证空调的出风性能,减小出风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贯流风叶,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壁和第二导流壁,风道具有出风口,贯流风叶的直径为D,出风口的长度为L2,出风口的宽度为a1,出风口的长度为风道出风部分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出风口的宽度为第一导流壁的内壁面与第二导流壁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和L2之间的关系满足:D=a*L2-b*L2^2-c;和/或,D和L1之间的关系满足:D=d*a1-e*a1^2+f*a1^3-g,其中a的范围为2.85~2.95;b的范围为1.51*10^-3~1.61*10^-3;c的范围为1241.3~1261.3;d的范围为702.3~710.3;e的范围为6.05~6.15;f的范围为0.0171~0.0183;g的范围为27100~27300。

优选地,L2和a1之间的关系满足:0.1257≤a1/L2≤0.1284。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直径范围为109≤D≤115mm。

优选地,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110≤a1≤120mm。

优选地,出风口的长度范围为875≤L2≤935mm。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为L1,其中L1和L2的关系满足15≤L1-L2≤25mm。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L1范围为900≤L1≤950mm。

优选地,风道的出风口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递增。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为L1,贯流风叶和出风口之间的关系满足L1*D/(L2*a1)=1.016~1.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机,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贯流风叶,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壁和第二导流壁,风道具有出风口,贯流风叶的直径为D,出风口的长度为L2,出风口的宽度为a1,出风口的宽度为第一导流壁的内壁面与第二导流壁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和L2之间的关系满足:D=a*L2-b*L2^2-c;和/或,D和L1之间的关系满足:D=d*a1-e*a1^2+f*a1^3-g,其中a的范围为2.85~2.95;b的范围为1.51*10^-3~1.61*10^-3;c的范围为1241.3~1261.3;d的范围为702.3~710.3;e的范围为6.05~6.15;f的范围为0.0171~0.0183;g的范围为27100~27300。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合理地限定贯流风叶的直径和出风口的长度以及贯流风叶的直径和出风口的宽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使得贯流风叶的直径可以根据出风口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配,使得贯流风叶的直径能够与出风口的长度和宽度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保证室内机能够具有更加合理的出风结构,减小进出风损耗的基础上能够保证空调从出风性能,减小出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出风口尺寸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贯流风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机的贯流风叶与风道的配合结构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贯流风叶;2、风道;3、出风口;4、第一导流壁;5、第二导流壁;6、换热器;7、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室内机包括风道2和设置在风道2内的贯流风叶1,风道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流壁4和第二导流壁5,风道2具有出风口3,贯流风叶1的直径为D,出风口3的长度为L2,出风口3的宽度为a1,出风口3的宽度为第一导流壁4的内壁面与第二导流壁5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距离,D和L2之间的关系满足:D=a*L2-b*L2^2-c;和/或,D和L1之间的关系满足:D=d*a1-e*a1^2+f*a1^3-g,其中a的范围为2.85~2.95,优选地,a为2.91952;b的范围为1.51*10^-3~1.61*10^-3,优选地,b为1.56*10^-3;c的范围为1241.3~1261.3,优选地,c为1251.111;d的范围为702.3~710.3,优选地,d为706.30919;e的范围为6.05~6.15,优选地,e为6.10929;f的范围为0.0171~0.0183,优选地,f为0.01762;g的范围为27100~27300,优选地,g为27114.57。

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合理地限定贯流风叶1的直径和出风口3的长度以及贯流风叶1的直径和出风口3的宽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使得贯流风叶1的直径可以根据出风口3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调配,使得贯流风叶1的直径能够与出风口3的长度和宽度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保证室内机能够具有更加合理的出风结构,减小进出风损耗的基础上能够保证空调从出风性能,减小出风噪音。

优选地,L2和a1之间的关系满足:0.1257≤a1/L2≤0.1284,可以使出风口3的长度和宽度的比值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避免出风口3的长度和宽度比例不协调对贯流风叶1的出风效率造成不利影响,提高出风口3的出风能力,提高空调系统的出风性能。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直径范围为109≤D≤115mm。

优选地,出风口的宽度范围为110≤a1≤120mm。

优选地,出风口的长度范围为875≤L2≤935mm。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为L1,其中L1和L2的关系满足15≤L1-L2≤25mm。一般而言,贯流风叶1的长度是大于出风口3的长度的,这样才能够保证贯流风叶1的两端相对于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足够安装长度,可以顺利安装在室内机的壳体中,但是如果该数值过大,就会导致贯流风叶1的出风有一部分被出风口长度方向两端的结构挡住,无法形成有效出风,导致贯流风叶1的出风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降低了贯流风叶1的出风性能。因此,采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之后,就能够将L1和L2的长度差值限定在合适的范围内,就能够避免出风口3的长度与贯流风叶1的长度不协调而造成的出风性能降低以及出风噪音过大的问题,提高空调出风性能。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L1范围为900≤L1≤950mm。

优选地,风道2的出风口3沿着出风方向截面递增,空气沿着出风口3流出时,出风范围逐渐增大,在离开出风口3之后可以更加快速地到达室内的各个地方,使得室内温度能够快速进行调节,提高温度调节效率。

优选地,贯流风叶的长度为L1,贯流风叶1和出风口3之间的关系满足L1*D/(L2*a1)=1.016~1.029,可以使贯流风叶1的出风量与出风口3的出风面积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使得贯流风叶的出风始终能够最大程度地从出风口吹出,减小出风口对贯流风叶。

优选地,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6和加热器7,加热器7设置在换热器6和贯流风叶之间。通过增加加热器7,可以在室内机需要制热时,对经换热器6到达贯流风叶1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出风温度能够快速达到要求,降低空调负荷,提高空调工作性能。

优选地,加热器7在室内机中的位置可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加热器7的位置,使得加热器7需要工作时位于换热器6到贯流风叶1的空气流通路径上,从而提高加热器7对进入贯流风叶1的空气的加热效率,提高温度调节效率,在加热器7无需工作时,可以将加热器7调整到其他对空气流动影响较小的位置,避免加热器7对换热器6到贯流风叶1的空气流通形成阻碍,提高空气流动效率,提高空调出风效率。

优选地,加热器7通过连杆机构在换热器6的中间位置和换热器6的其中一端端部之间可活动设置。连杆机构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地调整加热器7在室内机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使得加热器7的位置调整方式不易受到室内机内部结构的影响,提高调整效率和调整灵活性。当然,也可以采用滑动导向配合连杆机构等方式实现对加热器7的位置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为上述的室内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