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除湿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860发布日期:2018-09-28 18:5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制冷制热除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路除湿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以半导体制冷片作为特种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2)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制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因此使用一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制热系统和制冷系统。3)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4)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制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5)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元件对的功率很小,但组合成电堆,用同类型的电堆串、并联的方法组合成制冷系统的话,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因此制冷功率可以做到几毫瓦到上万瓦的范围。6)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差范围,从正温90℃到负温度130℃都可以实现。7)半导体制冷片能实现低压(12伏)工作,安全可靠,而且正负极相反,制冷制热面随即也相反。

但目前,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的应用范围较窄,因为半导体制冷片功率很小,效率不高,单片集成到一层,上下分层分别制热和制冷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将其进行并联或串联到上百甚者上千,会形成一块巨大的板,体积太大,无法实现产品化。如果多层叠加,无法解决每层风流相错,无法形成进风和出风的两路风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路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的前端设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A,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的后端设有进风口B和出风口B,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的底端设有冷凝水排水管A和冷凝水排水管B,室内回风管与进风口A相连通向室内,室内出风管A与出风口A相连通向室内,进风口B与室外进风管相连通向室外,室内出风管B与出风口B相连通向室内;室内还可安装排风机。

可选地,上述的进风口B与室外进风管相连通向室内,改为室内吸风,则系统成为双路内循环除湿系统。

上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机箱的前端设有进风口A和出风口A,在出风口A后侧设有风机A,制冷制热除湿模块安装在风机A之后,机箱的后端设有进风口B和出风口B,风机B设在出风口B之后,在出风口A处设有排水孔A,在出风口B处设有排水孔B。

上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模块由制冷制热除湿系统为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制冷片组,每个制冷片组至少有3层制冷片,制冷片的正反面分别为热面和冷面,每相邻两个制冷片组的同一层制冷片的热面和冷面相反,每片制冷片至少有1个半导体制冷片组成,同一层相邻两个正反面相反的制冷片之间由一个隔热板相隔。

可选地,上述两组制冷片组分别为:A制冷片组和B制冷片组。

其中,A制冷片组的偶数层或奇数层的正面为热面即为制热层,反面为冷面即为制冷层;与之相反地,B制冷片组的奇数层或偶数层的正面为冷面即为制冷层,反面为热面即为制热层。

上述A制冷片组至少由3层以上的制冷片组成,B制冷片组至少由3层以上的制冷片组成,同一层相邻两个正反面相反的制冷片之间由一个隔热板相隔。

上述的制冷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上层散热板(热面或冷面)、下层散热板(冷面或热面),上层散热板(热面或冷面)和下层散热板(冷面或热面)之间安装有至少1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正极和负极与至少1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相连;上层散热板(热面或冷面)和/或下层散热板(冷面或热面)上还包括散热翘片。

上述的半导体制冷片为市售商品化半导体制冷片。

上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由上盖和下盖以及A面、B面、C面和D面四面组成,上盖上设有提手,箱体内安装有A制冷片组、B制冷片组和隔热板组,A制冷片组和B制冷片组由隔热板组相隔开;短隔板A、短隔板B、短隔板C和短隔板D上下错开分布在A面,长隔板A、长隔板B、长隔板C和长隔板D上下依次分布在B面,短隔板E、短隔板F、短隔板G和短隔板H上下错开分布在C面,长隔板E、长隔板F、长隔板G和长隔板H上下依次分布在D面;其中出风口或进风口设在A面或C面上。

上述冷凝水排水管A和冷凝水排水管B分别与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的排水孔A和排水孔B相连。

上述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A分别与制冷制热除湿模块A面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应,进风口B和出风口B分别与制冷制热除湿模块C面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的其中一个进风口如进风口A从室外吸风,室外空气经过制热制冷除湿后,将新风送入室内,实现外循环风除湿,另外一个进风口如进风口B从室内吸风,室内空气经过制热制冷除湿后又送回室内,实现内循环风除湿,送入的新风使用后通过正压排出室外,室内还可以安装排风机将室内空气排出,实现室内外空气气压平衡。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上下多层设计,解决了半导体制冷片单片功率太小,缺乏市场应用价值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2、进风口A;103、出风口A;104、进风口B;105、出风口B;106、冷凝水排水管A;107、冷凝水排水管B;108、室内回风管;109、室内出风管A;110、室外进风管;111、室内出风管B;112、排风机。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结构图。

其中:1011、机箱;1014、风机A;1015、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6、风机B;1019、排水孔A;1020、排水孔B;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原理示意图,图中“……”为省略画出的n层制冷片组,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其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无上盖(10152)结构示意图。

图4-6中:10151、箱体;10152、上盖;10153、下盖;10154、提手;10155、A面;10156、B面;10157、C面;10158、D面;10159、A制冷片组;101510、B制冷片组;101511、隔热板组;101512、短隔板A;101513、短隔板B;101514、短隔板C;101515、短隔板D;101516、长隔板A;101517、长隔板B;101518、长隔板C;101519、长隔板D;101520、短隔板E;101521、短隔板F;101522、短隔板G;101523、短隔板H;101524、长隔板E;101525、长隔板F;101526、长隔板G;101527、长隔板H。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横切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相对于图7另一面横切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中空气流动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中制冷片的结构图1(以A1制冷片为例,其余制冷片结构均相同)。

其中:

图10A:311、正极;312、负极;313、上层散热片;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

图10B:311、正极;312、负极;313、上层散热片;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8、半导体制冷片B;319、半导体制冷片C。

图10C:311、正极;312、负极;313、上层散热片;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8、半导体制冷片B;319、半导体制冷片C;3i、第i个半导体制冷片,其中i为大于19的自然数。图中“……”为省略画出的半导体制冷片。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制冷制热除湿系统中制冷片的结构图2(以A1制冷片为例,其余制冷片结构均相同)。

其中:

图11A:311、正极;312、负极;313、上层散热片;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6、上层散热翘片。

图11B:311、正极;312、负极;313、上层散热片;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6、上层散热翘片;317、下层散热翘片。

图12是由1个半导体制冷片组成的上述图10或图11中所述制冷片的平面结构图。

其中:314、下层散热板;315、半导体制冷片A。

图13是由9个半导体制冷片(横向3个,纵向3个)组成的上述图10或图11中所述制冷片的平面结构图。

其中: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5-1、半导体制冷片A-1;315-2、半导体制冷片A-2;318、半导体制冷片B;318-1、半导体制冷片B-1;318-2、半导体制冷片B-2;319、半导体制冷片C;319-1、半导体制冷片C-1;319-2、半导体制冷片C-2。

图14是由9个以上半导体制冷片(横向3个以上,纵向3个以上)组成的上述图10或图11中所述制冷片的平面结构图。

其中:314、下层散热片;315、半导体制冷片A;315-1、半导体制冷片A-1;315-2、半导体制冷片A-2;315-x、半导体制冷片A-x;318、半导体制冷片B;318-1、半导体制冷片B-1;318-2、半导体制冷片B-2;318-x、半导体制冷片B-x;319、半导体制冷片C;319-1、半导体制冷片C-1;319-2、半导体制冷片C-2;319-x、半导体制冷片C-x;3i、第i个半导体制冷片;3i-1、第i-1个半导体制冷片;3i-2、第i-2个半导体制冷片;3i-x、第i-x个半导体制冷片;其中i为大于19的自然数,x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图中“……”为省略画出的半导体制冷片。

图15是双路内循环除湿系统结构示意图,即是将图1中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上(101)的进风口B(104)与室外进风管(110)相连通向室内,改为室内吸风。

其中:101、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2、进风口A;103、出风口A;104、进风口B;105、出风口B;106、冷凝水排水管A;107、冷凝水排水管B;108、室内回风管;109、室内出风管A;110、室外进风管;111、室内出风管B;112、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双路除湿新风系统,包括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的前端设有进风口A(102)和出风口A(103),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的后端设有进风口B(104)和出风口B(105),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的底端设有冷凝水排水管A(106)和冷凝水排水管B(107),室内回风管(108)与进风口A(102)相连通向室内,室内出风管A(109)与出风口A(103)相连通向室内,进风口B(104)与室外进风管(110)相连通向室外,室内出风管B(111)与出风口B(105)相连通向室内;室内还可安装排风机(112)。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的其中一个进风口如进风口A(102)从室外吸风,室外空气经过制热制冷除湿后,将新风送入室内,实现外循环风除湿,另外一个进风口如进风口B(104)从室内吸风,室内空气经过制热制冷除湿后又送回室内,实现内循环风除湿,送入的新风使用后通过正压排出室外,室内还可以安装排风机(112)将室内空气排出,实现室内外空气气压平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1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包括机箱(1011),机箱(1011)的前端设有进风口A(102)和出风口A(103),在出风口A(103)后侧设有风机A(1014),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安装在风机A(1014)之后,机箱(1011)的后端设有进风口B(104)和出风口B(105),风机B(1016)设在出风口B(105)之后,在出风口A(103)处设有排水孔A(1019),在出风口B(105)处设有排水孔B(1020)。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1或2中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101)中的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以制冷制热除湿系统为核心组件,其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系统包括两组或以上制冷片组组成,每组制冷片组有n层制冷片,制冷片的正反面分别为热面和冷面,每两个制冷片组的同一层制冷片的热面和冷面相反,每片制冷片有至少1个半导体制冷片组成,两个正反面相反的制冷片之间由一个隔热板相隔。

上述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具体实施方式中,两组制冷片组分别可以为:A制冷片组和B制冷片组,A制冷片组和B制冷片组由C隔热板组隔开。

其中,A制冷片组的偶数层或奇数层的正面为热面即为加热层,反面为冷面即为制冷层;与之相反地,B制冷片组的奇数层或偶数层的正面为冷面即为制冷层,反面为热面即为加热层。

A制冷片组由n层制冷片组成,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即制冷片A1、A2、A3、……、An;

B制冷片组由n层制冷片组成,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即制冷片B1、B2、B3、……、Bn;

C隔热板组由n层隔热板组成,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即隔热板C1、C2、C3、……、Cn。

实施例4

如图4-9所示,实施例1-3所述的制冷制热除湿模块(1015),包括箱体(10151),箱体(10151)由上盖(10152)和下盖(10153)以及A面(10155)、B面(10156)、C面(10157)和D面(10158)四面组成,上盖(10152)上设有提手(10154),箱体(10151)内安装有A制冷片组(10159)、B制冷片组(101510)和隔热板组(101511),A制冷片组(10159)和B制冷片组(101510)由隔热板组(101511)相隔开;短隔板A(101512)、短隔板B(101513)、短隔板C(101514)和短隔板D(101515)上下错开分布在A面(10155),长隔板A(101516)、长隔板B(101517)、长隔板C(101518)和长隔板D(101519)上下依次分布在B面(10156),短隔板E(101520)、短隔板F(101521)、短隔板G(101522)和短隔板H(101523)上下错开分布在C面(10157),长隔板E(101524)、长隔板F(101525)、长隔板G(101526)和长隔板H(101527)上下依次分布在D面(10158);其中出风口或进风口设在A面(10155)或C面(10157)上。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实施例1-4中所述的制冷片(以A1制冷片为例,其余制冷片结构均相同),包括正极(311)、负极(312)、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至少1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正极和负极与至少1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相连。

如图10A所示为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3个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3(315)。

如图10B所示为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3个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为半导体制冷片3(315);半导体制冷片B(318);半导体制冷片C(319);

或者如图13所示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9个半导体制冷片(横向3个,纵向3个)。

如图10C所示为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3个以上串联的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为半导体制冷片3(315);半导体制冷片B(318);半导体制冷片C(319);第i个半导体制冷片(3i),其中i为大于19的自然数;

或者如图14所示在上层散热板(313)和下层散热板(314)之间安装有9个以上半导体制冷片(横向3个以上,纵向3个以上),分别为半导体制冷片A(315);半导体制冷片A-1(315-1);半导体制冷片A-2(315-2);半导体制冷片A-x(315-x);半导体制冷片B(318);半导体制冷片B-1(318-1);半导体制冷片B-2(318-2);半导体制冷片B-x(318-x);半导体制冷片C(319);半导体制冷片C-1(319-1);半导体制冷片C-2(319-2);半导体制冷片C-x(319-x);第i个半导体制冷片(3i);第i-1个半导体制冷片(3i-1);第i-2个半导体制冷片(3i-2);第i-x个半导体制冷片(3i-x)。其中i为大于19的自然数,x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如图11所示为上层散热板(312)和/或下层散热板(315)上还包括散热翘片。

如图11A所示,上层散热板(313)上设有上层散热翘片(316)。

如图11B所示,上层散热板(313)上设有上层散热翘片(316),下层散热板(314)上设有下层散热翘片(317)。

实施例6

如图15所示,将实施例1中的制冷制热除湿新风机上的进风口B(104)与室外进风管(110)相连通向室内,改为室内吸风,则系统成为双路内循环除湿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