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2133发布日期:2018-08-31 22: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器具、燃气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燃气灶作为一种生活必须品进入千家万户,它的实用性,方便性,美观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从最原始的砖木取火到现如今的方便快捷的燃气灶,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的燃气灶在烧水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忘记关火以至于烧干锅,并且有些时候按下开关,火没有燃,气体却跑出来了,若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爆炸和煤气中毒。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智能燃气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的燃气灶在烧水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忘记关火以至于烧干锅,并且有些时候按下开关,火没有燃,气体却跑出来了,若是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爆炸和煤气中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智能燃气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外壳主体、锅支撑架、挡板、水温计、脉冲点火器、出气口、温度传感器、电磁阀门、进气管、控制键盘、微控制器、弹簧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两侧对称活动嵌入安装有两个锅支撑架;所述锅支撑架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两侧还固定对称设置有两个出气口;两个所述出气口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脉冲点火器;所述外壳主体的两侧底部均嵌入安装有一根进气管,且两根所述进气管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出气口相连接;两根所述进气管上均固定设置有一个电磁阀门;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内侧活动设置有两根水温计;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微控制器和两组控制键盘,且微控制器与水温计通过电性连接;所述锅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锅支撑架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锅支撑架的底部为一个环形结构,且这个环形结构的底部嵌入到外壳主体的顶部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锅支撑架底部的环形结构的底部为向内侧和外侧凸起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锅支撑架处于正常静止状态时,锅支撑架底部距离压力传感器顶部的距离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主体的顶部两侧也对称设置有两个与锅支撑架底部环状结构对应的凹槽,且这个凹槽的底部较宽,顶部设置有两个向内延伸的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平板和弹簧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安全性,使用时先将锅放置在锅支撑架的顶部,此时锅支撑架因为受到压力向下移动而接触到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会控制外围电路打开锅支撑架对应的进气管上的电磁阀门,此时燃气灶通气,气体通过出气口向外喷出,微控制器延时1s控制脉冲点火器点火,实用性强、安全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问题,有效的减少了家庭安全事故的发生。

水温计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在使用时可以将挡板水温计上的水温计水温计取出放到锅中,在进行加热时可以通过水温计水温计检测到锅内的水或汤汁的温度,若是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温计水温计会传递信号给微控制器水温计水温计,微控制器水温计水温计会控制电磁阀门水温计调整火力大小,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点处截面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点火工作系统模块框图。

图中:外壳主体-1;锅支撑架-2;挡板-3;水温计-4;脉冲点火器-5;出气口-6;温度传感器-7;电磁阀门-8;进气管-9;控制键盘-10;微控制器-11;弹簧-12;压力传感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外壳主体1、锅支撑架2、挡板3、水温计4、脉冲点火器5、出气口6、温度传感器7、电磁阀门8、进气管9、控制键盘10、微控制器11、弹簧12和压力传感器13;外壳主体1的顶部两侧对称活动嵌入安装有两个锅支撑架2;锅支撑架2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7;外壳主体1的顶部两侧还固定对称设置有两个出气口6;两个出气口6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脉冲点火器5;外壳主体1的两侧底部均嵌入安装有一根进气管9,且两根进气管9的另一侧分别与两个出气口6相连接;两根进气管9上均固定设置有一个电磁阀门8;外壳主体1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挡板3;挡板3的顶部内侧活动设置有两根水温计4;外壳主体1的顶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微控制器11和两组控制键盘10,且微控制器11与水温计4通过电性连接;锅支撑架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弹簧12;锅支撑架2的底部还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13的型号为STZ1-2型;温度传感器7的型号为STT-R型;微控制器11的型号为AT89C51;微控制器11与压力传感器13之间为普通电性连接;微控制器11与温度传感器7之间为普通电性连接,具体电路构成在此不做累述。

其中,所述锅支撑架2的底部为一个环形结构,且这个环形结构的底部嵌入到外壳主体1的顶部内侧,用时先将锅放置在锅支撑架2的顶部,此时锅支撑架2因为受到压力向下移动而接触到压力传感器13,当压力传感器13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并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压力传感器13输出的信号通过信号调节电路输送到微控制器11,信号经过微控制器11处理后,微控制器11会控制外围电路打开锅支撑架2对应的进气管9上的电磁阀门8,此时燃气灶通气,气体通过出气口6向外喷出,微控制器11延时1s控制脉冲点火器5点火,点火时更加方便。

其中,所述锅支撑架2底部的环形结构的底部为向内侧和外侧凸起的结构,底部外侧的凸起可以卡在外壳主体1凹槽顶部的凸起内侧,这样弹簧12就不会将锅支撑架2向上顶出。

其中,所述锅支撑架2处于正常静止状态时,锅支撑架2底部距离压力传感器13顶部的距离为2mm,使用时先将锅放置在锅支撑架2的顶部,此时锅支撑架2因为受到压力向下移动而接触到压力传感器13,当压力传感器13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并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压力传感器13输出的信号通过信号调节电路输送到微控制器11,锅支撑架2的底部与压力传感器13的距离较近,更加利于压力传感器13接收信号。

其中,所述外壳主体1的顶部两侧也对称设置有两个与锅支撑架2底部环状结构对应的凹槽,且这个凹槽的底部较宽,顶部设置有两个向内延伸的凸起,锅支撑架2的底部可在这个凹槽中上下移动,并且因为顶部内凹的原因弹簧12不会将锅支撑架2向上顶出。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先将锅放置在锅支撑架2的顶部,此时锅支撑架2因为受到压力向下移动而接触到压力传感器13,当压力传感器13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并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压力传感器13输出的信号通过信号调节电路输送到微控制器11,信号经过微控制器11处理后,微控制器11会控制外围电路打开锅支撑架2对应的进气管9上的电磁阀门8,此时燃气灶通气,气体通过出气口6向外喷出,微控制器11延时1s控制脉冲点火器5点火,通过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温度来确定燃气灶是否已经点燃,若没有点燃则继续控制脉冲点火器5打火点燃,若点燃则关闭脉冲点火器5,当把锅拿起后,弹簧12会自动将锅支撑架2顶起,压力传感器13感受不到压力后微控制器11自动控制电磁阀门8关闭,并且在使用时可以将挡板3上的水温计4取出放到锅中,在进行加热时可以通过水温计4检测到锅内的水或汤汁的温度,若是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温计4会传递信号给微控制器11,微控制器11会控制电磁阀门8调整火力大小,实用性强、安全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问题,有效的减少了家庭安全事故的发生。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