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737发布日期:2018-08-07 23:1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器领域,尤其涉及翅片式油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U形通道的油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冷器,如图1所示,包括顶板6、底部的安装板1、以及设置在顶板6和安装板1之间的多个油侧芯片2和水侧芯片4;所述的安装板1上设有进油孔101、出油孔102、进水孔103和出水孔104;

每个芯片四周具有向上的翻边,芯片的一个短边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另一短边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芯片内设有翅片,所述的翅片上开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油侧芯片2的进水口203和出水口204具有凸包205和206,该凸包205和206分别穿过该层油侧翅片3上的进水口303和出水口304后与上一层水侧芯片4的进水口403和出水口404焊接;

所述的水侧芯片4的进油口401和出油口402具有凸包405和406,该凸包405和406分别穿过该层水侧翅片5上的进油口501和出油口502后与上一层油侧芯片2的进油口201和出油口202焊接;

所述的油侧芯片2和水侧芯片4交替设置,相邻芯片在四周的翻边处焊接,形成交替设置的密闭的油通道和水通道;各层油通道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各层水通道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这种油冷器,整体形状为六面体结构,其中的芯片和翅片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由于受空间布局的限制,或者结构紧凑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通常进油口和出油口设置在油冷器的短边侧,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油冷器的另一短边侧,因而具有以下缺陷:

1、油进出口和进出水口的距离都较短,而油水口之间距离较长,流体在油冷器内部流场极不均匀。

2、油水在靠近进出口区域的流速较快,而在远离进出口的区域流速较低,容易形成流场死区,存在腐蚀风险。

3、由于流场分布不均匀,在油流速大的地方,水流速低;而在水流速高的地方,油流速较低。油水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油冷器的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热交换充分,散热效果好的U形通道的油冷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U形通道的油冷器,包括顶板、底部的安装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和安装板之间的多个油侧芯片和水侧芯片;所述的安装板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进水孔和出水孔;

每个芯片四周具有向上的翻边,芯片的一个短边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另一短边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芯片内设有翅片,所述的翅片上开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油侧芯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具有凸包和,该凸包和分别穿过该层油侧翅片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后与上一层水侧芯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404焊接;

所述的水侧芯片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具有凸包和,该凸包和分别穿过该层水侧翅片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后与上一层油侧芯片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焊接;

所述的油侧芯片和水侧芯片交替设置,相邻芯片在四周的翻边处焊接,形成交替设置的密闭的油通道和水通道;各层油通道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各层水通道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侧翅片上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有挡筋。

本实用新型的U形通道的油冷器,由于在油侧翅片上设置有一条挡筋,且该挡筋位于进出油口之间,使得油从进油口进入油后,流经一个U形的通道到达出油口。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热侧采用U形的通道后,增加了油路的流程,同时也使油在流道中驻留的时间增加,使油与冷侧的水得到充分的热交换,从而大大提高了油冷器的换热效率。

2、油进入进油口后,统一在一个U形的通道内的经过,最后从出油口流出,油在通道内的流场均匀;并且,在进油口处的油温最高,出油口处的油温最低,从进油口向翅片的另一短侧边的油温递减,从另一短侧边返回到出油口的油温也呈递减,使得油冷器内的温度梯度小,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3、由于流场分布均匀,不会形成流场死区,因而可避免腐蚀风险,延长油冷器的使用奉命,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所述的挡筋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以实现在进油口和出油口处避免油路形成短路即可,如挡筋采用直条状的,或者波纹状的,优先选择直条状结构,并且所述的挡筋设置在中心线上。

挡筋末端至油侧翅片的另一短边侧可以仍是布置有齿,也可以开设有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挡筋305是落料时将成型齿的一边压回到原来的切口中形成的,这样,可以在翅片加工完成后再加一道工序即可,而无须特别设计和加工翅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流体流动方向可以与油侧翅片的齿形平行,也可以与油侧翅片的齿形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水侧翅片上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也设有挡筋,使水通道和油通道内的流体均在U形通道内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油冷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且使油冷器的温度更为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侧翅片上的挡筋末端至水侧翅片的另一短边侧开设有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侧翅片上的挡筋是落料时将成型齿的一边压回到原来的切口中形成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流体流动方向与水侧翅片的齿形平行或者垂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油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油侧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流体流动方向可以与油侧翅片的齿形平行。

图4是本实用新型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水侧翅片的结构示意图,流体流动方向可以与水侧翅片的齿形平行。

图5是本实用新型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油侧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流体流动方向可以与油侧翅片的齿形垂直。

图6是本实用新型U形通道的油冷器的水侧翅片的结构示意图,流体流动方向可以与水侧翅片的齿形垂直。

图中,1-安装板,2-油侧芯片,3-油侧翅片,4-水侧芯片,5-水侧翅片,6-顶板;

101-进油孔,102-出油孔,103-进水孔,104-出水孔

201-进油口,202-出油口,203-进水口,204-出水口,205-进水口凸包,206-出水口凸包;

301-进油口,302-出油口,303-进水口,304-出水口,305-挡筋,306-缺口;

401-进油口,402-出油口,403-进水口,404-出水口,405-进油口凸包,406-出油口凸包;

501-进油口,502-出油口,503-进水口,504-出水口,505-挡筋,506-缺口;

60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现有的油冷器结构,其缺陷前面已经描述过了,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形通道的油冷器,包括顶板6、底部的安装板1、以及设置在顶板6和安装板1之间的多个油侧芯片2和水侧芯片4;所述的安装板1上设有进油孔101、出油孔102、进水孔103和出水孔104。顶板99上有四个凸起991,用于提升油冷器的强度。

每个芯片四周具有向上的翻边,芯片的一个短边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另一短边侧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芯片内设有翅片,所述的翅片上开设有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油侧芯片2的进水口203和出水口204具有凸包205、206,所述凸包205、206分别穿过该层油侧翅片3上的进水口303和出水口304后与上一层水侧芯片4的进水口403和出水口404焊接。

所述的水侧芯片4的进油口401和出油口402具有凸包405、406,所述凸包405、406分别穿过该层水侧翅片5上的进油口501和出油口502后与上一层油侧芯片2的进油口201和出油口202焊接。

所述的油侧芯片2和水侧芯片4交替设置,相邻芯片在四周的翻边处焊接,形成交替设置的密闭的油通道和水通道;各层油通道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各层水通道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最低层的油侧芯片(根据设计需要可以是水侧芯片)与安装板1焊接,最上层的水侧芯片(根据设计需要可以是油侧芯片)与顶板6焊接。

所述的油侧翅片3上位于进油口301和出油口302之间设有挡筋305。所述的挡筋305设置在中心线上。在油侧翅片成型过程中每一齿的结构是一样的,在落料的时候将成型的齿的一边压回到原来的切口中,使油侧翅片33上的通道被阻断,形成挡筋335。同时切除齿的另一端形成缺口306。挡筋335和缺口336的长度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调整。

所述的水侧翅片5也采用与油侧翅片3相同的结构。其上进水口503和出水口504之间也设有挡筋505。所述的挡筋505设置在中心线上。在水侧翅片成型过程中每一齿的结构是一样的,在落料的时候将成型的齿的一边压回到原来的切口中,使水侧翅片5上的通道被阻断,形成挡筋505。同时切除齿的另一端形成缺口506。挡筋505和缺口506的长度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调整。

参照图3,油侧翅片3的一种实施方式,流体流动方向与油侧翅片3的齿形平行。

参照图4,油侧翅片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流体流动方向与油侧翅片3的齿形垂直。

参照图5,水侧翅片5的一种实施方式,流体流动方向与水侧翅片5的齿形平行

参照图6,水侧翅片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流体流动方向与水侧翅片5的齿形垂直。

油从底板上的进油孔101进入油冷器,通过油侧芯片2上的进油口201,进入第一层油侧翅片3的进油口301及其他各层油侧翅片的进油口。由于油侧翅片3上的挡筋305的阻挡,油就沿着挡筋305向油侧翅片3的出水口304方向流动。当油流到油侧翅片3上的缺口306时,由于没有挡筋305的阻挡,就向油侧翅片3的进水口303方向流动。之后再沿着挡筋305的另一侧流到油侧翅片3的出油口302,再与其他各层油侧翅片3内流出的油汇总后,经过最底层油侧芯片2的出油口202,再从安装板1的出油孔102流出油冷器。各层的油侧翅片3内的油的流动方式类似。

水从安装板1上的进水孔103进入油冷器,通过油侧芯片2的进水口203,进入水侧芯片4的进水口403,再进入水侧翅片5的进水口503,由于挡筋505的阻挡作用,水就沿着挡筋505流向水侧翅片5的出油口502方向,由于缺口506处没有阻挡,水从缺口506流向进油口501方向,之后沿着挡筋505的另一侧,流向出水口504,汇合其他各层的水之后流过水侧芯片4的出水口404,再通过油侧芯片2的出水口204和安装板1的出水孔104,离开油冷器。各层水侧翅片内的水流动方式类似。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