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063发布日期:2018-08-24 17: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装置,特别是一种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生活中、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有热水提供。现有的供热水装置包括工业中热电厂提供的热水,或者是利用工业中废热进行热交换形成的热水,也有的是通过燃煤锅炉生产的热水,各别少量的热水也可采用电加热方式获取。热电工厂提供热水方式,有局限性,如距离较远输送不便,长距离的输送也会增加生产成本,热量损失较大,有的各别地区根本无法输送。电加热方式,如电热水器,一般只适用于小型用户,多用于家庭或办公室等,同时现有的电热水器耗能大,使用寿命有限。利用燃煤锅炉生产热水主要是成本高,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更重要的是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清洁、无环境污染、操控性好、适合于各种环境、运行成本低的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包括柜体,在柜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柜体内设有水加热装置,水加热装置中的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接;

所述的水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纳米硅导电热单元,每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接口均通过管路与出水总管相接,下接口通过管路与进水总管相接;

所述的纳米硅导电热单元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有多个与控制装置相接的纳米硅导电热件,所述的上接口和下接口设在筒体上;

所述的纳米硅导电热件包括陶瓷管,在陶瓷管的外侧固定套装有金属套管,在陶瓷管的内侧壁上设有纳米硅导电热膜,在陶瓷管内位于纳米硅导电热膜上端有上卡簧片,下端有下卡簧片,上卡簧片和下卡簧片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相接;在筒体内侧位于各个金属套管外侧形成水腔,水腔与下接口和上接口相连通。

所述的筒体)内部设有对进入的水进行导流的导流板;位于筒体内的多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沿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的上卡簧片和下卡簧片结构相同;所述的下卡簧片呈圆环状并带有开口,在开口的对面有凹槽;所述的与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相接的导线分别连接在所述的凹槽处。

所述的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端有上支撑板连接,下端有下支撑板连接,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接口自上支撑板上的孔伸后通过管路与出水总管相接,所述的下支撑板固定在底盘上,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下接口自下支撑板和底盘上的孔伸出后通过管路与进水总管相接;在底盘下面设有支座;所述的水加热装置通过支座固定在柜体内侧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安装时,进水口与自来水管路相接,出水口与用户的用水装置相接,每个纳米硅导电热件通过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并联后与控制装置相接。通过控制装置接通每个纳米硅导电热件,其中电热膜迅速产生热量,升温快,将筒体内的水加热,即冷水进,热水出,根据用户需要,电控装置可进行温控,同时也可实现过温保护,自行开启运行或停机。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全清洁、无环境污染、操控性好、适合于各种环境、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后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A-A断面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上卡簧片、下卡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包括柜体25,柜体25前侧合页连接有柜门。在柜体25上位于侧面设有上下分布的进水口27和出水口26。在柜体25内固定安装有水加热装置。水加热装置中的进水总管23和出水总管19分别与进水口27和出水口26相接。

如图3~7所示:水加热装置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纳米硅导电热单元,每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接口10均通过管路与出水总管19相接,下接口3通过管路与进水总管23相接。

如图8、9、10所示:纳米硅导电热单元包括筒体13,筒体13的上端有顶板11,在筒体13内设有多个与控制装置相接的纳米硅导电热件,上接口10设置在顶板11中心部位,筒体13的下端有底板4,下接口3设在底板4的中心部位。

纳米硅导电热件包括陶瓷管7,在陶瓷管7的外侧固定套装有金属套管6,金属套管6的上端有端盖9封闭。在陶瓷管7的内侧壁上有纳米硅导电热膜, 纳米硅导电热膜通过硅化学气相沉积(中温常压CVD)工艺成型。在陶瓷管7内位于纳米硅导电热膜上端有上卡簧片8,下端有下卡簧片5,上卡簧片8和下卡簧片5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相接,连接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的导线自金属套管6下端口伸出。金属套管6的下端与底板4固定连接。在陶瓷管7与金属套管6的下端间隙内挤入有弧形弹簧片14,用于对金属套管6和陶瓷管7的相对定位。在筒体13内侧位于各个金属套管6外侧形成水腔15,水腔15与下接口3和上接口10相连通。

筒体13内部设有对进入水腔的水进行导流的导流板12,导流板12可为多个并倾斜或水平设置。位于筒体13内的多个(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5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沿筒体1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如图10所示:上卡簧片8和下卡簧片5结构相同。下卡簧片5呈圆环状并带有开口16,在开口16的对面有凹槽17。与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相接的导线分别通过螺钉及垫片或焊接方式连接在凹槽17处。

如图3~7所示: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端有上支撑板18连接,下端有下支撑板20连接,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上接口10自上支撑板18上的孔伸后通过管路及管件与立管24相接,每个立管24均与出水总管19相接。下支撑板20固定在底盘21上,各个纳米硅导电热单元的下接口3自下支撑板20和底盘21上的孔伸出后通过管路及管件与进水总管23相接。在底盘21下面固定连接有断面呈槽状的支座22。水加热装置通过支座22固定在柜体25内侧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硅导智能电热供水装置,安装时,进水口27与自来水管路相接,出水口26与用户的用水装置相接,每个纳米硅导电热件通过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端2并联后与控制装置相接。通过控制装置接通每个纳米硅导电热件,其中电热膜迅速产生热量,升温快,将筒体内的水加热,即冷水进,热水出,根据用户需要,电控装置可进行温控,同时也可实现过温保护,自行开启运行或停机。具有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安全清洁、无环境污染、操控性好、适合于各种环境、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