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除臭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1956发布日期:2019-08-17 01:2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菌除臭储物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属于健康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除臭储物盒。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对于异味物品,例如鞋子的清理十分麻烦,即使清洗干净,也难以彻底消除异味,尤其是对于汗脚的人来说,不仅鞋子的异味难闻,而且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危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常用的除臭技术包括活性炭、紫外光或者臭氧,活性炭仅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气体分子,对于附着在异味物品内的异味气体和细菌无能为力,而且吸附饱和后不再具备除臭能力;紫外光不但能耗高,而且除臭能力不足;而臭氧本身就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为了去除异味物品的气味而将臭氧扩散到房间内,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杀菌除臭储物盒。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除臭储物盒,其利用活性炭光触媒复合技术去除散发在储物盒内空气中的异味,并且利用纳米水离子技术去除附着在异味物品内的异味以及细菌,除臭更彻底且无二次污染,健康又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杀菌除臭储物盒,包括:外壳,其内部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所述容纳部的内部形成储物空间;所述容纳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储物空间的容纳部通风口;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滤网、除臭组件、风机和纳米水离子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纳米水离子发生器包括半导体热电晶粒、电极针、散热导电片、位于所述电极针上方的高压电极和纳米水离子发射口,所述半导体热电晶粒的制冷端与所述电极针电性连接,所述半导体热电晶粒的散热端和所述散热导电片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容纳部通风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容纳部通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第二风道均连接,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容纳部通风口、第一风道均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储物空间组成内循环的环形风路。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容纳部通风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容纳部通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第二容纳部通风口均连接,并与所述储物空间组成环形风路;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环形风路相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通风口;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外壳通风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容纳部通风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容纳部通风口;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通风口均连接;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的另一部分相连通;所述外壳上设有外壳通风口;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外壳通风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纳米水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除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或者,所述纳米水离子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除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共用一个风机;或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内分别设置风机。

优选地,所述除臭组件由活性炭材料制成,所述活性炭材料表面具有光触媒涂层。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热电晶粒为一对或多对,所述高压电极的形状为圆环状或花瓣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元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2b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初步除臭模式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a和4b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长效除臭模式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a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b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c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的花瓣状的高压电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杀菌除臭储物盒包括:外壳2,其内部设置有容纳部3;容纳部3的外壁与外壳2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4,容纳部3的内部形成储物空间16,其中,容纳部3上设置有连通风道4和所述储物空间16的容纳部通风口5;所述风道4内设置有:滤网6、除臭组件10、风机11和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

具体地,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所述第一侧壁31上设有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所述第二侧壁32上设有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第二风道均连接,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第一风道均连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与储物空间组成内循环的环形风路。

通过盒盖1,容纳部3的内部形成相对封闭的储物空间16,用于容纳异味物品。在实施例中,异味物品可以包括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杀菌除臭储物盒可以用于容纳各种异味物品。

滤网6用于滤除空气中的异物,诸如毛发、灰尘颗粒等。在实施例中,所述除臭组件10由活性炭材料制成,用于吸附空气中的异味气体分子,所述活性炭材料表面具有光触媒涂层,以增强去异味效果。

根据实施例,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可以利用半导体制冷的方式,通过冷却-凝结-高压电晕放电一系列作用制造粒径为纳米级的带电的水粒子,与风道内的气流混合形成纳米水离子风,以分解空气中的异味气体分子和细菌。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杀菌除臭储物盒通过一个风道中设置滤网、除臭组件、风机和纳米水离子发生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地去除附着在异味物品内的异味以及细菌,使得除臭更彻底且无二次污染,健康又安全。

图2a和2b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2b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风道4中设置有隔板9,使得风道4分为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13。

具体地,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所述第一侧壁31上设有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所述第二侧壁32上设有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所述风道4包括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13;所述第一风道7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均连接,并与所述储物空间16组成环形风路;所述第二风道13与所述环形风路相连通;所述外壳2上设有外壳通风口8;所述第二风道13与所述外壳通风口8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滤网6、风机12和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设置在第一风道7中,除臭组件10和风机11设置在第二风道13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滤网、风机和纳米水离子发生器可以设置在第二风道中,而除臭组件和风机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中,以下将结合例如图6做具体说明。

如图2a和2b所示,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设置在装置固定罩14内,该装置固定罩14包括进气口141,进气口141的设计需考虑有气流但避免较强的气流进入装置固定罩14内,以便为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提供稳定的通风环境。该装置固定罩14还包括出气口142,出气口142的设计需满足纳米水离子流出装置固定罩14的需求,为了避免纳米水离子从出气口142回流到装置固定罩14内,出气口142采用斜顶遮挡形式设计,斜顶的方向沿着第一风道7内的气流方向,利用气流诱导作用将纳米水离子带出固定罩14。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可以分别在初步除臭模式和长效除臭模式下工作。以下结合图3和4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两种工作模式。

图3示出图2的杀菌除臭储物盒在初步除臭模式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3所示,诸如鞋子的异味物品放在相对封闭的储物空间16内,鞋子的异味扩散至储物空间16内,储物空间16中的异味空气通过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经由风道4进入第二风道13,经过风机11加压后流经除臭组件10,异味空气经过初步除臭后由外壳通风口8排出。

在运行初步除臭模式时,储物空间16内为负压环境,外界空气可从储物盒的缝隙进入储物空间16以补充新空气,也可另外设置新风系统。维持储物空间16的负压环境,可避免储物空间16内的异味或者细菌溢出,污染周遭的环境。

图4a和4b示出图2的杀菌除臭储物盒在长效除臭模式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如图4a和4b所示,在初步除臭模式运行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后,关闭初步除臭模式,运行长效除臭模式,储物空间16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经由风道4进入第一风道7,经过滤网6滤除毛发、颗粒等异物后,再经由风机12加压后流经装置固定罩14,部分空气经进气口141进入装置固定罩14内,为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提供空气原料,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产生的纳米水离子经出气口142流出装置固定罩14,受气流诱导作用,与第一风道7内的气流混合形成纳米水离子风,通过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扩散至储物空间16内。由于纳米水离子粒径小,可深入诸如鞋子的异味物品内部,分解异味及细菌,其余纳米水离子充满整个储物空间16清除空间内的异味及细菌,打造长效的清新、无菌的环境。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互连通,对于初步除臭模式和长效除臭模式不同时运行的情况下,这种设计可以满足要求。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杀菌除臭储物盒也可以采用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完全隔离的设计。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风道4中利用隔板9分隔出两个互相不连通的风道,即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13;所述第一风道7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均连接;所述第二风道13与所述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的另一部分相连通;所述外壳2上设有外壳通风口8;所述第二风道13与所述外壳通风口8相连通。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7采用内循环形式而第二风道13采用外循环形式。具体地,储物空间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中的一部分进入第一风道7,经过滤网滤除毛发、颗粒等异物后,再经由风机12加压后流经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以产生纳米水离子,与第一风道7内的气流混合形成纳米水离子风,通过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扩散至储物空间内。相应地,储物空间中的异味空气通过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中的另一部分进入第二风道13,经过风机11加压后流经除臭组件10,异味空气经过初步除臭后由外壳通风口8排出。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的,如图6所示,在风道4中利用隔板9分隔出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风道,其中第二风道13采用内循环形式,而第一风道7采用外循环形式。具体地,外部空气通过外壳通风口8进入第二风道13,经过滤网6滤除异物后,再经由风机11加压后流经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与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产生的纳米水离子混合形成纳米水离子风,通过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中的一部分扩散进入储物空间,以分解附着在异味物品上的异味及细菌。相应地,储物空间中的异味空气通过第二容纳部通风口52进入第一风道7,流经除臭组件10经过初步除臭后,再经过风机12加压后的已初步除臭空气通过第一容纳部通风口51中的另一部分扩散进入储物空间。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杀菌除臭储物盒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并未由隔板9完全隔离开来,并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共用一个风机。并且,在第一风道中还可以增设加热元件17,使得高温空气送入储物空间内,高温环境更有利于鞋子异味的扩散,且利于烘干鞋子内的汗湿。

可选的,风道内还可以设置异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元件,利用自控调节技术,设计多种工作模式。

可选的,储物盒可以完全密封设计,不设置风口,仅采用内循环形式。

可选的,可采用无需加水、从空气取水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也可采用外界供水式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

可选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多个。

可选的,装置固定罩14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多个,1个装置固定罩14内可放置1个或者多个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

可选的,也可不设置风机,利用纳米水离子发生器的自身扩散动能,将纳米水离子直接扩散到储物空间内。

可选的,盒盖可设置在外壳的顶部,也可设置在侧部,还可配以抽屉设计,增加储物盒的使用方便性。

可选的,储物盒内部可设置多层结构,以便同时容纳多个物品。

可选的,内部风口可采用条缝形设计,也可采用圆孔式等设计。

如图8a和图8b所示,本发明的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包括半导体热电晶粒95、电极针91、散热导电片94、位于电极针91上方的高压电极93和纳米水离子发射口92,半导体热电晶粒95的制冷端与电极针91相电性连接,半导体热电晶粒95的散热端和散热导电片94相电性连接。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为一个或多个;半导体热电晶粒95为一对或多对,高压电极93的形状为圆环状,或花瓣状97,如图8c所示,可以增强高压电晕放电效果。纳米水离子发生器15均可利用在高压电极93和电极针91之间施加高压电场将电极针91针尖冷凝的水滴电离击碎为纳米级的带电的水离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杀菌除臭储物盒利用活性炭光触媒复合技术去除散发在储物盒内空气中的异味,并且利用纳米水离子技术去除附着在异味物品内的异味以及细菌,除臭更彻底且无二次污染,健康又安全。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