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0884发布日期:2018-06-12 19:5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为现今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油烟机安装在厨房燃气灶的上方,通过产生负压来达到吸收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并使油烟排出室外,减少厨房中的空气污染。但是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较多的油烟随着负压气流的方向附着在烟机上,给人们使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该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在使用时能够产生正压,具有去油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正压的烟机,设置有烟机本体、能通过旋转产生正压的正压发生组件;

正压发生组件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与抽风组件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形成一个连续的气压气流范围;

正压发生组件固定装配于烟机本体的抽风组件的底部。

优选的,上述正压发生组件设置有第一风机;正压发生组件还设置有用于第一风机在内部旋转的套管;套管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安装轴。

上述,套管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与抽风组件的抽吸油烟口固定连接;

上述,套管的内壁面与套管的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疏油涂层;

上述,第一风机的最大直径为R第一风机,套管中第一安装轴所在的套管直径为R套管,R第一风机<R套管;

上述,将套管113重力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1,将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2;

R1>R2或R1≤R2;

上述,套管重力方向的管口还设置有第一集油装置。

另一优选的,上述正压发生组件设置为油烟分离器;

上述,油烟分离器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轴、多阶油烟分离主体;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旋转电机的一端、油烟分离主体的连接轴连接;

上述,旋转电机固定装配于抽风组件的吸油烟口的底部辐射区域,且与自清洁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多阶油烟分离主体还设置有多条中轴重合的同心管,同心管的外端面与连接轴固定连接;同心管用于与连接轴连接的外端面定义为第一平面;以第一平面与同心管的中轴交点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且以中轴为y轴,且以重力方向为y轴负方向,以重力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以水平方向为x轴;且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正方向;

上述,将由原点沿x轴方向向外的同心管依次定义为第1同心管,......,第i同心管,......,第n-1同心管,第n同心管,且2≤i≤n且n为正整数;同心管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

上述,第1同心管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1,......,第i同心管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i,......,第n-1同心管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n-1,第n同心管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n,H1的值最大,Hn的值最小;

上述,1.1Hn≤Hi≤10Hn,且0.5Hi-1≤Hi≤3Hi-1;第1同心管的高度H1不大于1m。

上述,将同心管的连接连接轴的一端定义为内出气口,将同心管的另一端定义为内进气口;同心管内出气口端部直径相对于x轴为D。

上述,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直径相对于x轴为d;

上述,第1同心管内出气口端部直径为D(1),......,第i同心管内出气口端部直径为D(i),......,第n-1同心管内出气口端部直径为D(n-1),第n同心管的内出气口端部直径为D(n);

上述,第1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直径为d(1),......,第i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直径为d(i),......,第n-1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直径为d(n-1),第n同心管的内进气口端部直径为d(n);D(1)>d(1),......,D(i)>d(i),......,D(n-1)>d(n-1),......,D(n)>d(n);D(1)<D(i)<D(n-1)<D(n)。

上述,多阶油烟分离主体还设置有油烟吸附挡片;油烟吸附挡片固定装配于所述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的外壁面;油烟吸附挡片设置为沿同心管内进气口端部外壁面任意局部区域向外延伸的环形扇片;

上述,环形扇片所在的平面与y轴的夹角为A,20°≤A<180°;环形扇片设置为Q个,Q为正整数;

上述,优选的Q=n,将环形扇片一一对应同心管,定义为第一环形扇片、第二环形扇片、……第i环形扇片……第Q-1环形扇片、第Q环形扇片;且2≤i≤Q且Q为正整数;

上述,环形扇片的面积为S;将第一环形扇片的面积定义为S1,将第二环形扇片的面积定义为S2,……将第i环形扇片的面积定义为Si,……第Q-1环形扇片的面积定义为S(Q-1),第Q环形扇片的面积定义为S(Q);0<S1≤S2≤Si≤S(Q-1)≤S(Q);环形扇片还设置有多个通孔;将通孔的总面积定义为E通孔,E通孔≤0.3S。

上述,多阶油烟分离主体还设置有二次涡流生成组件;

二次涡流生成组件设置为沿同心管局部任意区域的壁面向外且具有一定厚度M沿着y轴负方向延伸的环形状片;

二次涡流生成组件设置为m个,m≥1,m为正整数;

优选的,二次涡流生成组件设置于任意同心管与环形扇片的之间。

上述,环形状片任意区域内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镂空区域;镂空区域设置为矩形镂空或云纹镂空;

上述,镂空区域面积为S镂空区域,环形状片面积为S环形状片,0≤S镂空区域<S环形状片。

上述,二次涡流生成组件所在的平面与y轴相交,且夹角为B,10°≤B≤135°;

上述,同心管的内出气口端部设置有集气环,集气环设置为沿同心管的内出气口端部向y轴向内延伸的第二弧形片;第二弧形片与x轴的夹角为P,0°<P<90°。

上述,烟机本体内壁面与烟机本体外壁面覆着有疏油涂层;疏油涂层设置为纳米涂层或者特氟龙涂层。

上述,抽风组件还设置有第二集油装置、外壳;外壳将抽风组件与油烟分离器或套管整体罩设在壳内;集油装置装配于外壳的底端。

上述,外壳设置有多个用于使得油烟离子进入外壳内部的第一进气口。

上述,外壳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进气口一一对应且固定装配的隔油挡片;以抽风组件的重力方向为下,以抽风组件的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为上;

上述,隔油挡片设置为沿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上端面呈一定夹角B,向外壳内部延伸的第一弧形片,0°<B<180°。

上述,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抽风组件、第一风机或旋转电机电连接;

上述,电机控制器设置为ARM,DSP、BC630-15075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能产生正压的烟机,设置有抽风组件、能旋转且产生正压的正压发生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固定装配于抽风组件的抽油烟口底部。

该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同时产生正压,在排抽油烟的工作过程时,能够利用原本抽油烟机产生的负压将油烟排除;在停止对油烟的排抽过程后,能够通过产生负压将附着的油污清理出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抽风组件、正压发生组件电连接,在使用油烟机的抽风组件时,清洁程序控制器通过控制抽风组件以及正压发生组件进行不同方向的旋转,对应产生正压和负压,从而利用不同方向的气流并使得烟机中附着的油污的附着力降低,进而利用负压进行清理的目的。该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f1、f2、f3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油烟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二次涡流生成组件的水平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阶油烟分离主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阶油烟分离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阶油烟分离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多阶油烟分离主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油烟分离主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正压发生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正压发生组件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正压发生组件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正压发生组件与抽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15中,包括:

正压发生组件111、第一风机112、套管113、第一安装轴114,第一集油装置115;

油烟分离器100、旋转轴101、旋转电机102、多阶油烟分离主体103、疏油涂层104、环形扇片105;

通孔106、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

同心管110、第二弧形片108;

连接轴120、内出气口130、内进气口140;

外壳201、第一进气口2011、第一弧形片2012;第二集油装置202;抽风组件203;

电机控制器3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如图1至图10所示,设置有烟机本体、能通过旋转产生正压的正压发生组件111;

正压发生组件111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与抽风组件203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形成一个连续的气压气流范围;

正压发生组件111固定装配于烟机本体的抽风组件203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正压发生组件111固定装配于抽风组件203的抽油烟口底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正压发生组件111与抽风组件203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非是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介绍的,还可以设置为正压发生组件111设置于抽风组件203的排油烟口上方,仅仅需要保证正压发生组件111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与抽风组件203产生的气压气流罩设区域可形成一个连续的气压气流范围,即正压发生组件111与抽风组件203之间产生的气流可以进行彼此影响,作为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连接关系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具体就不再赘述。

正压发生组件111设置为油烟分离器100;其中,油烟分离器100设置有旋转电机102、旋转轴101、多阶油烟分离主体103;旋转轴101的两端分别与旋转电机102的一端、多阶油烟分离主体的连接轴120连接。

其中,旋转电机102固定装配于抽风组件203的吸油烟口的底部辐射区域。

多阶油烟分离主体103还设置有多条中轴重合的同心管110,同心管110的外端面与所述连接轴120固定连接;同心管110用于与连接轴120连接的外端面定义为第一平面;以第一平面与同心管110的中轴交点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且以所述中轴为y轴,且以重力方向为y轴负方向,以重力反方向为y轴正方向;以水平方向为x轴;且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正方向;

其中,将由原点沿x轴方向向外的同心管110依次定义为第1同心管110,......,第i同心管110,......,第n-1同心管110,第n同心管110,且2≤i≤n且n为正整数;同心管110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

其中,第1同心管110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1,......,第i同心管110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i,......,第n-1同心管110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n-1,第n同心管110沿y轴负方向的长度为Hn,H1的值最大,Hn的值最小;1.1Hn≤Hi≤10Hn,且0.5Hi-1≤Hi≤3Hi-1;第1同心管110的高度H1不大于1m。

将同心管110的连接连接轴120的一端定义为内出气口130,将同心管110的另一端定义为内进气口140;同心管110内出气口130端部直径相对于x轴为D;

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直径相对于x轴为d;

第1同心管110内出气口130端部直径为D(1),......,第i同心管110内出气口130端部直径为D(i),......,第n-1同心管110内出气口130端部直径为D(n-1),第n同心管110的内出气口130端部直径为D(n);

其中,第1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直径为d(1),......,第i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直径为d(i),......,第n-1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直径为d(n-1),第n同心管110的内进气口140端部直径为d(n);

D(1)>d(1),......,D(i)>d(i),......,D(n-1)>d(n-1),......,D(n)>d(n);D(1)<D(i)<D(n-1)<D(n)。

多阶油烟分离主体103还设置有油烟吸附挡片;油烟吸附挡片固定装配于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的外壁面;油烟吸附挡片设置为沿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端部外壁面任意局部区域向外延伸的环形扇片105;

环形扇片105所在的平面与y轴的夹角为A,20°≤A<180°;环形扇片105设置为Q个,Q为正整数。

优选的Q=n,将环形扇片105一一对应同心管110,定义为第一环形扇片105、第二环形扇片105、……第i环形扇片105……第Q-1环形扇片105、第Q环形扇片105;且2≤i≤Q且Q为正整数;

环形扇片105的面积为S;将第一环形扇片105的面积定义为S1,将第二环形扇片105的面积定义为S2,……将第i环形扇片105的面积定义为Si,……第Q-1环形扇片105的面积定义为S(Q-1),第Q环形扇片105的面积定义为S(Q);0<S1≤S2≤Si≤S(Q-1)≤S(Q);环形扇片105还设置有多个通孔106;将通孔106的总面积定义为E通孔106,E通孔106≤0.3S。

多阶油烟分离主体103还设置有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设置为沿同心管110局部任意区域的壁面向外且具有一定厚度M沿着y轴负方向延伸的环形状片;

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设置为m个,m≥1,m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设置于任意同心管110与环形扇片105的之间,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不仅仅只局限于设置于,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设置于任意同心管110与环形扇片105的之间,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用户需要来设置于同心管内。

其中,环形状片任意区域内形成有用于气流通过的镂空区域;镂空区域设置为矩形镂空或云纹镂空;其中,镂空区域面积为S镂空区域,环形状片面积为S环形状片,0≤S镂空区域<S环形状片。

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所在的平面与y轴相交,且夹角为B,10°≤B≤135°。

同心管110的内出气口130端部设置有集气环,集气环设置为沿同心管110的内出气口130端部向y轴向内延伸的第二弧形片108;第二弧形片108与x轴的夹角为P,0°<P<90°。

烟机本体内壁面与烟机本体外壁面覆着有疏油涂层104;疏油涂层104设置为特氟龙涂层。

抽风组件203还设置有第二集油装置202、外壳201;外壳201将抽风组件203与油烟分离器100整体罩设在壳内;第二集油装置装配于外壳201的底端。

外壳201设置有多个用于使得油烟离子进入外壳201内部的第一进气口2011。外壳201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进气口2011一一对应且固定装配的隔油挡片;以抽风组件203的重力方向为下,以抽风组件203的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为上。

隔油挡片设置为沿第一进气口2011的上端面呈一定夹角B,向外壳201内部延伸的第一弧形片2012,0°<B<180°。

通过设置集气环,集气环设置为第二弧形片108,并将第二弧形片108与内出气口130设置成夹角为P,有利于形成集中的正压气流。

第二集油装置202设置为集油杯,集油杯作为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结构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环形扇片105设置为3个,将环形扇片105一一对应同心管110,分别定义为第一环形扇片105、第二环形扇片105、第三环形扇片105;即第1同心管110对应第一环形扇片105;即第2同心管110对应第二环形扇片105;即第3同心管110对应第三环形扇片105。

本实施例中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设置为2个,2个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1的一端分别设置于第2同心管110的内进气口140的端部与第3同心管110内进气口140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的两端分别与第2同心管110外壁面的O1面、第二环形扇片105的02面连接;另一个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的两端分别与第3同心管110110外壁面O1面、第三环形扇片105的O2面连接。

通过设置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在实现正压功能是通过自身的高速旋转而产生的涡流流场够将环形扇片105没有覆盖到油烟气流重新导入环形扇片105的导流区域,继而将将油烟不至于附着在同心管110的管壁上,同时也进一步的保障了烟机在自清洗过程中能够达到完美的清洗效果。

该能够产生正压以及负压的烟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油烟进行经过七层分离,最终于几乎洁净的气体再经出气口排出。这七层分离具体如下:

这七层分离具体如下:

第一层分离,惯性分离:油烟经由外壳201的第一进气口2011进入外壳201内部,油烟进入外壳201第一进气口2011后进入第一弧形片2012,因为外壳201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和第一进气口2011面积的骤变,气流速度会加快,惯性动量也相对地增加。并且油烟会在弧形片周围形成很薄的边界层,又因为外壳201的第一进气口2011与第一弧形片2012呈夹角,迫使油烟沿第一弧形片2012要向下流动后才往上流动进入油烟分离器100,因此较重的油在向下的惯性运动中与原油烟流场分开往下运动收集在外壳201底部的第二集油装置202,实现第一次惯性分离。

第二层分离,涡旋分离:经过第一层分离的油烟粒子在第一弧形片2012的方向由下转上的流动中进一步发生流场分离,油烟粒子在流场分离下造成不稳定流场,进一步形成涡流。流场或涡流会与邻近的流场或涡流相互交互影响,在第一弧形片2012形成不停自旋转的流场,这时的旋转涡流达到最大涡量。余下部分较轻的油烟会不停在第一弧形片2012的旋转涡流积累,当积累到一定重量时,流场支撑不住油滴的重量,就会向下掉或沿着第一弧形片2012流至第二集油装置202中。

第三层分离,离心力分离:环形扇片105跟随油同心管110旋转形成离心力,离心力与风机的吸引力相互作用。在经第一次分离后,余下部分较轻的油烟在进入同心管110时先接触到环形扇片105的最外端再进入同心管110,环形扇片105最外端的离心力会把部分流体或者油烟粒子带离或阻挡进入同心管110内部并往外移动,再以较高的切线速度甩到外壳201的第一弧形片2012上,第一弧形上的油烟又重新甩到外壳201上。

第四层分离,惯性分离和离心力分离:惯性分离和离心力分离:经第三层分离后,剩下的质量较轻的油烟同时受至离心力和吸引力作用,但是相对的吸引力大于离心力。这些油烟的其中一部分会经过通孔106向相邻环形扇片105流动,因惯性作用与其他的油烟或者油烟粒子汇聚成较大油烟粒子往下流动,又因离心力作用,油烟粒子并以较高切线速度再次被甩出环形扇片105,又再一次将油烟粒子甩到外壳201上。

第五层分离,同心管110的气旋离心力和二次涡旋生成:同心管110内壁旋转形成气旋,同心管110是低压区在离心力作用下,管道内流体或者粒子等往管道壁移动,管壁形成高切线速度,部分油烟被阻挡向上流动。另外,余下的油烟会在涡流生成装置形成涡流,不停自旋转,捕捉油烟不让油烟逃离同心管110管道。当吸引力和离心力去除后,不停自旋转的二次涡流和在同心管110壁进行高切线运动的油烟会沿着同心管110内管壁因重力向下流动。

第六层分离,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分离:同心管110一端的二次涡流生成组件107对剩下的油烟产生发生流场分离,借由流场分离,把部分油烟因流场的不稳定性而阻挡不往长上流动及自旋转的涡流捕捉油烟。

第七层分离,抽风组件203离心力分离:经过前四层分离后,剩下少量非常轻的油烟粒子因压力差而从由抽风组件203中的风机转动而形成的气流处排除,转动的风机形成离心力把余下少量的油烟粒子甩到风机的内壁上,最后近乎干净的气体经出气口排出外部,同时也保证了该抽风组件20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的油污附着在抽风组件203内。而且也保证了抽风组件203对于油烟的抽吸力度,同时也方便了后续利用正压来清理附着的少量油污。

本发明的能产生正压的烟机,设置有抽风组件、能旋转且产生正压的正压发生组件;正压发生组件固定装配于抽风组件的抽油烟口底部。该能产生正压的烟机能够实现产生正压以及负压,其中在排抽油烟的工作过程时,能够利用负压将油烟排除;在停止对油烟的排抽过程后,能够通过产生负压将附着的油污清理出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实施例2。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如图11所示,Q=4,Q≠n,n=3,环形扇片105设置有4个。

多余的一个环形扇片105设置在沿y轴负方向第2同心管110的进气口与第1同心管110进气口之间的第1同心管110任意局部区域的外壁面。

通过增加一个环形扇片,增强了产生的正压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该能够产生正压以及负压的烟机的性能。

实施例3。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任意一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2、图13所示,正压发生组件111设置有第一风机112。

正压发生组件111还设置有用于第一风机112在内部旋转的套管113;套管113内壁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风机112的第一安装轴114;套管113的内壁面与套管113的外壁面分别设置有疏油涂层104,疏油涂层104设置为特氟龙涂层。

第一风机112的最大直径为R第一风机,套管113中第一安装轴114所在的套管113平面直径为R套管,R第一风机<R套管;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与抽风组件203的抽吸油烟口固定连接。

套管113重力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将套管113重力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1,将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2,即R1>R2。

第一风机112的实质设置为能够通电并旋转产生气流的轴流风机,作为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结构就不再赘述。

通过将正压发生组件设置为第一风机以及套管,能够保证产生最大的正压气流,且套管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与抽风组件的抽吸油烟口固定连接,也保证从抽风组件上清理出来的油污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实施例4。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套管113重力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小于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将套管113重力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1,将套管113重力反方向一端的管口直径定义为R2,即R1<R2。

通过改变套管两端的管口直径,使得R1<R2,提高了该能产生正压的烟机的产生正压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5。

一种能产生正压的烟机,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5所示,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300;电机控制器300分别与抽风组件203、正压发生组件中的旋转电机102电连接;电机控制器300设置为BC630-15075,电机控制器300作为作为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其具体结构就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电机控制器能够实现适当调整控制抽风组件以及旋转电机的转向,灵活的调整产生的正负压,进一步优化了该能够产生正压以及负压的烟机的使用性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