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8639发布日期:2018-11-16 22:0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产业的发展,热管换热器得到广泛应用。热管是一种具有超高导热性能的新颖传热元件。热管是由钢、铜、铝及其它合金管等管内灌充导热介质,热管抽成一定的真空后密封而成,热管管内的工作介质由多种无机活性金属及其化合物混合而成,热管具有超常的热活性和热敏感性,具有遇热而吸,遇冷而放的特性。热管这种热超导工质在一定温度下被激活,并以分子震荡相变形式来传递热量,它超强导热性能使其导热系数是一般金属的一万倍左右,传导温度没有衰减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传递(音速传递)。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介质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

目前,现有的常用热管换热器多采用一种热媒进行热交换,传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可以通入多种热媒进行换热,解决了普通换热器所存在的传热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壳体、管板、下壳体,还包括若干超导热管,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管板连接,所述管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超导热管穿过通孔并固定在管板上;

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和冷媒入口;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下壳体分为至少两个热媒室,所述隔板上设有可穿插超导热管的通孔;所述热媒室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一个隔板,所述隔板将下壳体内部空腔分隔成第一热媒室和第二热媒室,所述第一热媒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热媒入口和第一热媒出口;所述第二热媒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热媒入口和第二热媒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媒室内通入的热媒为高温乏汽,所述第二热媒室内通入的热媒为乏汽水。所述乏汽水是指车间乏汽管道凝结水,温度在105℃,压力0.15Mpa。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封头;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二封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封头上设有吊耳。

优选地,所述第二封头底部设有支持腿。

优选地,所述第二封头的底端设有第二放空口。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放空口。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外侧设有一层保温层。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采用超导热管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使用寿命比常用热管时间长。本实用新型中可分别通入两种及以上的热媒,不同的热媒可以同时冲刷超导热管,超导热管能够快速吸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冷媒区的热管,大大提高了导热速度,是普通导热换热器的导热速度的5-9倍。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车间乏汽作为其中热媒之一,生产中的高温乏汽水作为热媒之一,两者可同时作为热媒使用,有效提高了废热的利用率。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可充分利用工业废热,比传统的换热器节能10%-30%。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利用工业废热,提高了废热利用率,同时提高了传热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超导热管的固定结构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上壳体 11 冷媒入口 12 冷媒出口

13 第一放空口 2 管板 3 下壳体

31 第一热媒室 32 第二热媒室 33 第一热媒入口

34 第一热媒出口 35 第二热媒入口 36 第二热媒出口

4 超导热管 41 固定结构 5 隔板

6 第一封头 7 第二封头 8 吊耳

9 支持腿 10 第二放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左”、“右”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壳体1、管板2、下壳体3,还包括若干超导热管4,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3通过管板2连接,所述管板2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超导热管4穿过通孔并固定在管板2上;

所述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冷媒出口12和冷媒入口11;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至少一个隔板5,所述隔板5将下壳体3分为至少两个热媒室,所述隔板5上设有可穿插超导热管4的通孔;所述热媒室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超导热管4上设有固定结构41,所述超导热管4通过固定结构41固定在管板2和隔板5上。并且,管板2和隔板5的通孔的内径与该固定结构41的外径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所示,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一个隔板5,所述隔板5将下壳体3内部空腔分隔成第一热媒室31和第二热媒室32,所述第一热媒室31所在下壳体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热媒入口33和第一热媒出口34;所述第二热媒室32所在下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热媒入口35和第二热媒出口36。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媒室31内通入的热媒为高温乏汽,所述第二热媒室32内通入的热媒为乏汽水。所述乏汽水是指车间乏汽管道凝结水,温度105℃,压力0.15Mpa。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设有第一封头6;所述下壳体3的下端设有第二封头7。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吊运该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所述第一封头6上设有吊耳8。

同样地,为了便于该装置的放置,所述第二封头7底部设有支持腿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头7的底端设有第二放空口10。其中,所述第二放空口10设于第二封头7的最低端。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第一放空口13,所述第一放空口13设于上壳体1靠近管板2处的下端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避免壳体散热,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外侧设有一层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材料制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热管换热冷凝装置,采用多种热媒进行传热,传热效率高,且废热利用率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