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8370发布日期:2018-10-19 21:0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一种利用水与空气的流动接触,通过蒸发作用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水温并提高空气湿度和温度的设备。

现有的冷却塔根据热交换方式的不同,分为逆流式冷却塔和横流式冷却塔。其中,逆流式冷却塔,其塔内空气自下而上流动,冷却水自上而下流动,水与空气形成逆向交错流动,并在垂向设置的逆流填料体中经蒸发作用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冷却目的。但此类逆流式冷却塔工作时,会产生较大噪音,噪音主要来自冷却水穿越进风区域并进入冷水槽的滴溅噪音和风机转动时与空气的摩擦噪音,当然,此类逆流式冷却塔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的优点。

而横流式冷却塔,其塔内空气自外而内横向流动,冷却水自上而下流动,水与空气形成横向交错流动,并在横向设置的横流填料体中经蒸发作用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冷却目的,此类横流式冷却塔噪音主要来风机转动时与空气的摩擦噪音,无水滴溅噪音,但塔内有风室空间,占地面积比逆流式冷却塔大20~30%,同时,噪音仍较大。

为降低噪音,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在冷却塔进出风区域外增设降噪围屏,以阻断噪音传播途径,并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但这种在冷却塔进出风区域外增设降噪围屏以实现降噪的方式,增加了冷却塔的占地位置,给本来就使用空间受限的车间带来空间压力;另外,降噪围屏阻断噪音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冷却塔的正常通风量,降低了冷却塔的冷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却塔,指在提高冷效、降低噪音和占地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和侧壁的下部分别开设有通连其内部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塔体内部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风机组件和集水槽,塔体内部位于风机组件和集水槽之间的空间纵向划分为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和冷却区,所述冷却区由上至下相邻设置有喷淋组件、逆流填料体和横流填料体,所述进气口开设在与横流填料体相对的位置,所述塔体内部位于出气口处设置有多片倾斜的第一消音孔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冷却区同时设置有上下相邻的逆流填料体和横流填料体的方式,可最大限度利用冷却塔内部的垂向空间,一方面可延长热水的冷却时间,从而提高冷效,另一方面通过下方的横流填料体将冷却水平缓引入集水槽,并消除滴水噪音。另外,塔体内部位于出气口处的多片倾斜的第一消音孔板可在不增加冷却塔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降低风机转动时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噪音,与现有在冷却塔进出风区域外增设降噪围屏以降低噪音的方式相比,可减少占地面积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该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的顶部和侧壁的下部分别开设有通连其内部的出气口11和进气口12,塔体1内部的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风机组件2和集水槽13,所述风机组件2工作时,可持续地将外部的干冷空气经进气口12抽入塔体1内部,并将最终完成热交换后的饱和潮湿空气经出气口11排出塔体1,集水槽13用于收集热水热交换后降温得到的冷却水,塔体1内部位于风机组件2和集水槽13之间的空间纵向划分为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14和冷却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14和冷却区是相通的,并不需要隔断,所述冷却区由上至下相邻设置有喷淋组件3、逆流填料体4和横流填料体5,所述进气口12开设在与横流填料体5相对的位置,所述塔体1内部位于出气口11处设置有多片倾斜的第一消音孔板6。工作时,外部的干冷空气在风机组件2的驱动下,经进气口12进入塔体1后,穿过横流填料体5与已初步冷却后的热水交换热量并初步形成不饱和潮湿空气后,一部分进入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14并向出气口11方向流动,另一部分则向上穿过逆流填料体4后向出气口11方向流动,与此同时,热水则持续从喷淋组件3洒至逆流填料体4,沿逆流填料体4向下流动并与不饱和潮湿空气进行初步交换热量并冷却后,流到横流填料体5中,与进入横流填料体5同的干冷空气进一步交换热量并降温后,流入集水槽13中,完成热水的冷却工作,而最终流至出气口11处的空气则形成饱和潮湿空气,并由第一消音孔板6消音后,经出气口11排出塔体1。本实用新型在冷却区同时设置有上下相邻的逆流填料体4和横流填料体5的方式,可最大限度利用冷却塔内部的垂向空间,一方面可延长热水的冷却时间,从而提高冷效,另一方面通过下方的横流填料体5将冷却水平缓引入集水槽13,并消除滴水噪音。另外,塔体1内部位于出气口11处的多片倾斜的第一消音孔板6可在不增加冷却塔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降低风机转动时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噪音,与现有在冷却塔进出风区域外增设降噪围屏以降低噪音的方式相比,可减少占地面积20%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14高于横流填料体5的位置水平间隔设置有多片第二消音孔板7,以对沿不饱和潮湿空气流动区14流动的不饱和潮湿空气进行消音,从而进一步降低冷却塔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具体地,所述第二消音孔板7垂向设置且相互平行,以在保证消音的同时,不影响不饱和潮湿空气的正常流动。

优选地,多片所述第一消音孔板6间隔且平行排布,以在实现消音的同时,不对饱和潮湿空气的正常排放,多片所述第一消音孔板6的垂向投影面积与出气口11的面积相同,这样,可在视觉上将出气口11遮挡,将电机组件隐藏,从而消除视觉噪音。具体地,所述第一消音孔板6可枢转安装于塔体内部,并可摆动,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孔板6和第二消音孔板7均可采用表面密集开设过孔的不锈钢板,过孔的直径可以采用5~10mm,优选6mm。当然,第一消音孔板6和第二消音孔板7也可以采用表面密集开设有过孔的石棉板或者其他消音材料板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3包括收水器31,与收水器31通连的管道32以及与管道32通连的多个喷淋头33,收水器31可采用热压成型的PVC薄膜材料制成,所述喷淋头均匀分布于逆流填料体4的上方,工作时,收水器31内的热水进入管道32,并从喷淋头洒到逆流填料体4。当然,喷淋组件3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逆流填料体4和横流填料体5是冷却塔中主要的冷却部件,其为现有技术,例如采用热压成型的PVC薄膜材料制成,这里不再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塔体1内壁的上部位置上下依次装有导风筒9和支架8,导风筒9呈上小下大的漏斗状,用于对排出塔体1的饱和潮湿空气进行导向,为现有技术。电机组件2包括装于支架8上的电机21、通过转轴22枢接于支架8上的叶轮23、装于电机21的旋转端上的主动轮(未图示)以及装于转轴22上的从动轮(未图示),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件(如皮带或者链条,未图示)与从动轮联接,电机21工作时,其旋转端通过主动轮、传动件和从动轮的配合驱动转轴22和叶轮23转动。当然,所述电机组件2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有的其他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在图3中,逆流填料体4和横流填料体5只显示了其在横向方向的上局部结构,并不是全部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