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转换板及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455发布日期:2018-12-07 22:5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热能转换板及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能转换板及太阳能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板,也叫太阳能电池组件,是指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按组装的组装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a.光—热转换方式,是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完成了光—热转换过程。

b.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

上述光—热—电转换方式中,冷媒介质需要从进氟口进入热效能板,冷媒通过热效能板与空气或太阳能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再由出氟口流出,以完成上述转换的过程。但是,现有的热效能板只是在板体上形成一个腔室,腔室的上端设置进氟口,腔室的下端设置出氟口,冷媒进入腔室后,腔室的结构设计简单,对太阳能的吸热能力不足,使得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能转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效能板的结构设计简单,对太阳能的吸热能力不足,导致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的吸热能力不足,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能转换板,包括铝板本体、进氟口和出氟口;

所述进氟口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的进气口处,所述出氟口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的出气口处;

所述铝板本体上设有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氟口相连通,所述流道结构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氟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结构包括进气流道、第一分支流道、第二分支流道、第三分支流道和出气流道;

所述进气流道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氟口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气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分支流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分支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流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氟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流道的数量大于所述进气流道的数量;

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数量大于所述进气流道的数量,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的数量,所述第三分支流道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支流道的数量为多个;

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之间连接有平衡通道,所述平衡通道的进气口与一个第三分支流道相连通,所述平衡通道的出气口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三分支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平衡通道连接在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之间。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之间的距离a的取值范围在40mm-5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出氟口包括进气部和出气部;

所述进气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气流道的数量与所述进气部的数量相同;

每个所述进气部的进气口与每个所述出气流道的出气口连通,每个所述进气部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结构是通过吹胀一次成型的。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本体上设有文字标识区,所述文字标识区与所述第三分支流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泵系统,该太阳能热泵系统安装所述的热能转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能转换板,所述进氟口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的进气口处,使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进氟口进入所述铝板内,为冷媒介质提供进入通道;所述出氟口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的出气口处,使铝板内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氟口流出,为冷媒介质提供流出通道;在所述铝板本体上设置有流道结构,所述流道结构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氟口相连通,以使冷媒介质进入所述进氟口后,能够沿着所述流道结构进入,所述流道结构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氟口相连通,以使进入所述流道结构内的冷媒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氟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冷媒介质沿着进氟口进入流道结构,冷媒介质通过流道结构与空气、或者太阳能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冷媒沿着出氟口流出,提高了太阳能的吸热能力,使得太阳能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泵系统,该太阳能热泵系统安装上述的热能转换板,太阳能的吸热能力高,从而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能转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的C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D部放大图。

图标:100-铝板本体;200-进氟口;300-出氟口;101-流道结构;102-进气流道;103-第一分支流道;104-第二分支流道;105-第三分支流道;106-出气流道;107-平衡通道;108-文字标识区;301-进气部;302-出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能转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热能转换板,包括铝板本体100、进氟口200和出氟口300;

所述进氟口200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100的进气口处,所述出氟口300连接在所述铝板本体100的出气口处;

所述铝板本体100上设有流道结构101,所述流道结构101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氟口200相连通,所述流道结构101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氟口300相连通。

在图1中,进氟口200为进氟管,进氟管的右端为进气口,进氟管的左端为出气口,出气口与铝板本体100的进气口连接,以使冷媒沿着进氟管的右端进入,沿着左端的出气口进入铝板本体100的进气口。

出氟口300为出氟管,出氟管的左端为进气口,出氟管的右端为出气口,进气口与铝板本体100的出气口连接,以使铝板本体100内的冷媒能够沿着出氟管的左端进入,沿着右端的出气口流出。

流道结构101是形成在铝板本体100上的多个凸起空心结构,流道结构101的进气口与进氟口200左端的出气口相连通,以使冷媒沿着进氟口200能够直接进入流道结构101内;流道结构101的出气口与出氟口300左端的进气口相连通,以使流道结构101内的冷媒能够沿着出氟口300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媒介质沿着进氟口200右端的进气口进入,沿着进氟口200左端的出气口进入流道结构101内,冷媒在流道结构101内与空气、或者太阳能进行充分换热,换热后的冷媒汇流至流道结构101的出气口处,并沿着出氟口300的左端进气口进入,沿着出氟口300右端的出气口流出。利用流道结构101使冷媒充分与空气、或者太阳能进行换热,提高了太阳能的吸热能力,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结构101包括进气流道102、第一分支流道103、第二分支流道104、第三分支流道105和出气流道106;

所述进气流道102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氟口20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进气流道102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103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流道103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104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流道104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流道10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流道106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氟口300连通。

在图3中,进气流道102左端的进气口与进氟口200的出气口连通,进气流道102右端的出气口与第一分支流道103左端的进气口连通,第一分支流道103右端的出气口与第二分支流道104左端的进气口连通,第二分支流道104右端的出气口与第三分支流道105左端的进气口连通,第三分支流道105右端的出气口与出气流道106的进气口连通,出气流道106的出气口与出氟口300连通。

利用进气流道102将冷媒引入分支流道内,使冷媒在多个分支流道内均匀分散开,与空气、或者太阳能进行充分换热,提高了太阳能的吸热能力,换热后的冷媒通过出气流道106向外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流道106的数量大于所述进气流道102的数量;

所述第一分支流道103的数量大于所述进气流道102的数量,所述第二分支流道104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分支流道103的数量,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分支流道104的数量。

在图3中,出气流道106的数量大于进气流道102的数量,使冷媒能够在多个分支流道内均匀分散开,利用出气流道106使冷媒流出时不会出现堵塞的现象。

三个分支流道的数量依次递增,使冷媒能够沿着多路流道逐渐分散开,增加了冷媒与空气、或者冷媒与或者太阳能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吸热能力,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图4为图1中的C部放大图。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的数量为多个;

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连接有平衡通道107,所述平衡通道107的进气口与一个第三分支流道105相连通,所述平衡通道107的出气口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三分支流道105相连通。

在图1、图4中,平衡通道107设置在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尤其是设置在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的转弯处,能够使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相连通,从而平衡各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的流量和压力,充分发挥整个流道结构10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通道1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平衡通道107连接在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

在图1、图4中,在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并且在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的转弯处,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平衡通道107,能够使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相连通,从而平衡各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的流量和压力,充分发挥整个流道结构101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的距离a的取值范围在40mm-5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之间的距离a为50mm,充分发挥了铝板本体100的换热面积,使铝板本体100无浪费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出氟口300包括进气部301和出气部302;

所述进气部30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气流道106的数量与所述进气部301的数量相同;

每个所述进气部301的进气口与每个所述出气流道106的出气口连通,每个所述进气部301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部302连通。

在图2中,进气部301为进气管,进气管的数量和出气流道106的数量相对应,以使多个分支流道内的冷媒能够沿着出气流道106均匀的流向进气管。

出气部302为出气管,出气部302的数量小于进气部301的数量,以使进气部301内的冷媒能够在出气管内汇流后,再向外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结构101是通过吹胀一次成型的。

流道结构101采用吹胀一次成型,使整个流道结构101无接缝、无焊点,耐压能力强。

图5为图1中的D部放大图。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铝板本体100上设有文字标识区108,所述文字标识区108与所述第三分支流道105连通。

在图5中,文字标识区108为凸起空心结构,并且凸起空心结构形成形成需要的文字,例如:形成公司名称,或者形成产品型号等。

文字标识区108与第三分支流道105连通,以使第三分支流道105内的冷媒能够进入文字标识区108,设置的文字标识区108不但增大了冷媒的流通面积,并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标识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流道结构101的进气流道102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分支流道10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分支流道104的数量为三个,第三分支流道105的数量为四个,出气流道106的数量为两个,进气部301的数量为两个,出气部302的数量为一个。

流道结构101采用上述的数量设置,形成1-2-3-4-2-1的流道模式,冷媒沿着进氟口200进入后,沿着上述1-2-3-4-2-1流道模式进行流通,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通过热传导计算,相邻第三分支流道105间隔50mm,充分发挥了铝板本体100的换热面积,无浪费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泵系统,该太阳能热泵系统安装所述的热能转换板。

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热能转换板采用上述1-2-3-4-2-1流道模式进行流通,提高了太阳能的吸热能力,提高了太阳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