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1572发布日期:2019-03-02 02:1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新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的除盐雾除湿降湿防凝露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海上高盐雾高湿度大气条件下,对机械设备主要会造成三方面的不利影响:产生电化学腐蚀、加速应力腐蚀和盐在水中电离后形成的酸/碱溶液腐蚀;由于盐沉积引起的电子装备损坏、绝缘材料和金属腐蚀;机械部件和组件的活动部分阻塞或粘结、由电解作用导致漆层起泡等。

因此,在海上的高盐雾和高湿度大气条件下,在湿度大于70%的盐雾环境,设备很容易被腐蚀。特别是在安装精密设备的空间,需要人工监控,不能封闭的场所,需对大气进行除盐雾和除湿降湿,以使精密设备得到保护,也确保监控人员得到合适的环境。

目前的除盐雾系统,都是通过喷淋水和物理过滤器来吸收大气中的盐类,阻断盐类物质向设备间或大气扩散。但经过喷淋水处理的大气,新风系统的含水量大大增加,新风中的湿度往往达到极限,对人们活动的空间及有湿度要求的环境存在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湿度的增加(湿度大于70%时),空气中极少的盐份,也因湿度的增加盐的腐蚀作用得到加强,这样跟处理盐雾的初衷有些背离。

专利2016214823969描述的除盐雾调湿系统,主要是通过吸湿盐溶液对大气水分吸收,只能单纯的对空气水分进行吸湿,并且在吸湿过程中,会有极少盐颗粒会重新回到空气当中。同时由于吸湿过程是放热的,因此需要压缩做功制冷来平衡热量。同时,由于需要经常补充吸湿盐溶液,这样不但材料成本、耗能成本和人工成本都需要增加,给产品推广带来困难。

因此,在舰船或海上平台上,需要一种能控制湿度,又能去除盐雾,同时少维护,避免凝露对设备腐蚀的新风系统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除盐雾、除湿或降湿且不凝露的新风系统,用以保护舰船和海上平台设备间的精密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新风系统,包括机组体,所述的机组体内从左到右设置有防虫网、除盐雾模块、物理过滤模块、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除湿降湿模块、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和通风模块,大气依次经所述防虫网、除盐雾模块、物理过滤模块、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除湿降湿模块、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最后由通风模块送到需要的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虫网是由25-35目不锈钢网或其他能防盐雾腐蚀的网板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除盐雾模块可以是由多个惯性除尘模块(专利2015202637014)组成,也可以是螺旋除尘模块(专利2015202636473)组成;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理过滤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均为中高效物理过滤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除湿降湿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安装在所述机组体内部的除湿盘管和毛细管,另一部分为可根据需要独立安装在机组体外部或者内部的、由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水盘管、水泵及外壳组成的冷凝部分,所述冷凝水盘管采用钛合金管,防止海水的腐蚀,所述水泵采用防盐腐蚀的污水处理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和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均由多个PTC加热器组成,所述的PTC加热器的功率和个数根据通风量要求匹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通风模块由风机组成,所述的风机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湿降湿模块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水箱汇聚到规定水位后,通过电磁阀和水泵联动,将较低温度的冷凝水流动冷凝盘管和制冷剂换热,实现冷回收,时机器更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新风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在温度高的夏季,去除盐雾同时除湿;在温度低的冬季,去除盐雾的同时,适当提高温度降湿,从而避免送入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产生凝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降湿模块的除湿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湿降湿模块的制热降湿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水换热流程图。

图中1.风机,2.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3.水泵,4.除湿盘管,5.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6.物理过滤模块,7.机组体,8.压缩机,9.除盐雾模块,10.防虫网,11.毛细管,12.冷凝水盘管,13.外壳,14.四通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舰船或海上平台上用新风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机组体7,所述的机组体7内从左到右设置有防虫网10、除盐雾模块9、物理过滤模块6、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除湿降湿模块、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2和通风模块,大气依次经所述防虫网10、除盐雾模块9、物理过滤模块6、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除湿降湿模块、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2,最后由通风模块送到需要的空间;所述的防虫网10是由25-35目不锈钢网或其他能防盐雾腐蚀的网板制作而成;所述除盐雾模块9可以是由多个惯性除尘模块(专利2015202637014)组成,也可以是螺旋除尘模块(专利2015202636473)组成;所述的物理过滤模块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均为中高效物理过滤器;所述除湿降湿模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安装在所述机组体7内部的除湿盘管4和毛细管11,另一部分为可根据需要独立安装在机组体7外部或者内部的、由压缩机8、四通换向阀14、冷凝水盘管12、水泵3及外壳13组成的冷凝部分,所述冷凝水盘管12采用钛合金管,防止海水的腐蚀,所述水泵采用防盐腐蚀的污水处理泵;所述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和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2均由多个PTC加热器组成,所述的PTC加热器的功率和个数根据通风量要求匹配;所述通风模块由风机1组成,所述的风机1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所述的除湿降湿模块除湿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水箱汇聚到规定水位后,通过电磁阀和水泵联动,将较低温度的冷凝水流动冷凝盘管和制冷剂换热,实现冷回收,时机器更节能。

工作过程:风机1开启,从外界环境开始抽气,外部气流通过安装在机组体7内部的的防虫网10,到达除盐雾模块9,空气中的大部分盐分颗粒、灰尘颗粒因惯性被除盐雾模块9的挡片阻隔,然后自重落下至盐雾颗粒收集盒,小部分盐雾颗粒随着空气继续向前流动,然后进入物理过滤模块,基本上99.9%的盐雾颗粒都被阻挡了,剩下极少颗粒随着空气到达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这时分以下几种工作过程:

当空气温度≥15℃时,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不工作,若此时相对湿度≥70%,则除湿降湿模块开始除湿工作(见除湿模块的除湿工作过程)。空气经除湿后,经过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因除湿引起温度降低而配置,空气温度≤15℃启动,≥20℃关闭),最后由风机1引出,将处理好的新风送到需要的空间,完成一个新风处理过程。

当检测到空气温度<15℃时,则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开始工作,当空气经过第一辅助电加热模块5加热后,系统开始检测其温湿度:

(1)如果15℃≤温度≤20℃,相对湿度<70%,则除湿降湿模块不工作。空气直接通过除湿降湿模块盘管和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2,最后由风机1引出,将处理好的新风送到需要的空间,完成一个新风处理过程。

(2)如果15℃≤温度≤20℃,相对湿度≥70%,则除湿降湿模块开始除湿工作,空气经除湿后,经过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空气温度≤15℃启动,≥20℃关闭),最后由风机引出,将处理好的新风送到需要的空间,完成一个新风处理过程。

(3)如果温度<15℃,此时主要是防止气温过低,导致室内凝露,需要先行升温降湿。这时除湿降湿模块改为制热,除湿降湿模块进行制热降湿工作,工作过程见除湿降湿模块的制热工作过程,空气经加热后进入第二辅助电加热模块(空气温度≤15℃启动,≥20℃关闭),最后由风机1引出,将处理好的新风送到需要的空间,完成一个新风处理过程。

如图1、3,除湿降湿模块的除湿工作过程:压缩机8启动,制冷剂通过压缩机8压缩成为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四通换向阀14,到达冷凝水盘管12,和水泵3从外界水源吸过来的水换热冷却成高压液体,换热后的制冷剂经过毛细管11或膨胀阀的节流,变成低压液体,后到达除湿模块盘管蒸发吸热,通过的空气因温度降低到达露点而冷凝成液体水,制冷剂蒸发吸热后经四通换向阀14回到压缩机8,完成一个除湿的循环过程。

如图1、4,除湿降湿模块的制热降湿工作过程:压缩机启动,制冷剂通过压缩机8压缩成为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四通换向阀14,到达除湿降湿模块盘管放热,通过的空气温度因此得到提高,制冷剂冷却成高压液体,换热后的制冷剂经过毛细管11或膨胀阀的节流,变成低压液体,后到达水盘管蒸发成气体,并和水泵从外界水源吸过来的水换热,经过四通换向阀14,重新回到压缩机8,完成一个制热降湿循环过程。

如图1、5,冷却水换热工作过程:水泵3启动后,先电磁阀打开,水泵3从外面水源吸收冷却水到冷凝水盘管12,冷却水换热后送回到外面水源处;在水泵3运行过程中,如果检测到水箱水位已满,则关闭电磁阀,打开电磁阀,水泵3从冷凝水箱吸收冷却水到冷凝水盘管12,冷却水换热后送回到外面水源处。水箱水位下降后,触动到低水位开关,则关闭电磁阀,重新打开电磁阀,重新从外面水源处取换热冷却水,完成冷却水换热过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