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934发布日期:2018-12-14 22:1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并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加湿膜为空调器调节湿度时的主要元部件,空调器内气流经加湿膜吹向室内,从而增强室内湿度。现有技术中,加湿膜为竖向放置,从底部吸收水分扩散至整个加湿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装置,旨在解决由于重力的作用,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于所述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及出风口;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开设有多个过风孔,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加湿膜带动所述加湿膜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优选地,所述加湿膜为圆形状。优选地,所述过风孔的孔径由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所述加湿膜周圈围设有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从动轮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轮齿啮合带动所述加湿膜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皮带,所述加湿膜中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所述皮带连接至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加湿膜转动。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吊挂装置,所述吊挂装置固定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的壳体上,所述加湿膜可转动悬挂于所述吊挂装置上。优选地,所述加湿膜及驱动装置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位控制单元,所述水位控制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水槽,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所述水槽中;水箱,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位置并连通所述水槽。优选地,所述水位控制单元还包括:溢水通道,所述溢水通道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槽,所述溢水通道于所述水箱内形成有溢水口,所述溢水通道于所述水槽内形成有出水口;密封元件,包括一密封部及自所述密封部延伸至所述水槽底部的顶起部;其中,所述密封部用于盖设于所述溢水口以关闭所述溢水口,所述水槽底部将所述顶起部及所述密封部向上顶起以打开所述溢水口。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及/或出风口位置处,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所述加湿膜绕着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由于所述加湿膜边缘浸入水源中,从水源中汲取水分并扩散至整张加湿膜,加上所述加湿膜在所述驱动装置下转动,使得所述加湿膜边缘的不同部分都能逐渐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转动过程中,在重力的坐下,位于高位的所述加湿膜的边缘部分中的水分快速向下扩散至整张加湿膜,一方面增加所述加湿膜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加湿膜上的水分分布均匀,在所述出风风道吹出的气流的带动下,将更多的水分吹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也即,所述加湿膜越靠近边缘,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越厚,所述加湿膜的边缘部分为最大,所述加湿膜的边缘浸入水源中的较厚部分能汲取较多的水分,再把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增加所述加湿膜的含水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位控制单元的水箱与底座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位控制单元的水箱与底座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加湿装置52水箱10出风风道53溢水通道11出风口531溢水口20加湿膜532出水口201过风孔54密封元件30驱动装置541密封部40吊挂装置542顶起部50水位控制单元55弹簧51底座56凸起200水位线57缺口511水槽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100,加湿装置100包括出风风道10,所述出风风道10设于所述空调器(图未标示)内且连通空调器的入风口(图未标示)及出风口101;加湿膜20,所述加湿膜2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及/或出风口101位置处,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20开设有多个过风孔201(见图2),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驱动装置30(见图2),连接至所述加湿膜20带动所述加湿膜20沿着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加湿膜2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及/或出风口101位置处,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且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驱动装置30的带动下,所述加湿膜20绕着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的转轴转动;由于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水源中,从水源中汲取水分并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加上所述加湿膜20在所述驱动装置30下转动,使得所述加湿膜20边缘的不同部分都能逐渐浸入水源中;所述加湿膜20转动过程中,在重力的坐下,位于高位的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部分中的水分快速向下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一方面增加所述加湿膜20的含水量,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加湿膜20上的水分分布均匀,在所述出风风道10吹出的气流的带动下,将更多的水分吹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加湿膜的厚度自所述加湿膜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也即,所述加湿膜20越靠近边缘,所述加湿膜20的厚度越厚,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部分为最大,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浸入水源中的较厚部分能汲取较多的水分,再把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增加所述加湿膜20的含水量。优选地,所述加湿膜20为圆形状。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膜20为圆形状,保证所述加湿膜20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加湿膜20边缘的不同部分能逐渐浸入水源中,持续地从水源中汲取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使加湿膜20的含水量最大化。可以理解,所述加湿膜20也可为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优选地,所述过风孔201的孔径由所述加湿膜20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在本方案中,所述过风孔201的孔径由所述加湿膜20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逐渐增大,也即,所述加湿膜20上的过风孔201越靠近边缘,所述过风孔201的孔径越大,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位置的过风孔201孔径为最大,所述加湿膜20的边缘浸入水源中的较大孔径的过风孔201能汲取较多的水分,再把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增加所述加湿膜20的含水量。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件(图未标示)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图未标示),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齿轮(图未标示),所述加湿膜20周圈围设有框体(图未标示),所述加湿膜20设置于所述框体(图未标示)内,所述框体外圈设有从动轮齿(图未标示),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轮齿啮合带动所述加湿膜20转动。在本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可为电机,电机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再带动所述框体上的从动齿轮转动,进而设置于所述框体内的加湿膜20也一起转动。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皮带(图未标示),所述加湿膜20中设有转轴(图未标示),所述转轴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所述皮带连接至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加湿膜20转动。在本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可为电机,所述加湿膜20中设有的转轴穿设于所述加湿膜20的中心位置,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及所述加湿膜20中设有的转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皮带倒动所述加湿膜20转动。可以理解,所述皮带也可为铰链;或者所述加湿膜20中设有的转轴可直接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吊挂装置40,所述吊挂装置40固定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0的壳体上,所述加湿膜20可转动悬挂于所述吊挂装置40上。在本方案中,所述吊挂装置40一端固定连接于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0的壳体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加湿膜20中设有的转轴,所述加湿装置100通过所述吊挂装置40悬挂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或者悬挂于所述出风风道10的所述出风口101。优选地,所述加湿膜20及驱动装置30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膜20及驱动装置30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从所述出风风道10吹出的气流全部经过所述加湿膜20吹送至室内,气流被充分利用,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优选地,请一并参阅图2-4,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水位控制单元50,所述水位控制单元50包括底座51,所述底座51上形成水槽511,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所述水槽511中;以及水箱52,所述水箱52设置于所述底座51上方位置并连通所述水槽511。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底座51上开设水槽511,所述水箱52设置于所述底座51上方位置并连通所述水槽511,所述水箱52可持续向所述水槽511中供水,所述加湿膜20边缘浸入所述水槽511中,从所述水槽511中持续汲取水分扩散至整张加湿膜20。优选地,所述水位控制单元50还包括:溢水通道53,所述溢水通道53连通所述水箱52与所述水槽511,所述溢水通道53于所述水箱52内形成有溢水口531,所述溢水通道53于所述水槽511内形成有出水口532;密封元件54,包括一密封部541及自所述密封部541延伸至所述水槽511底部的顶起部542;其中,所述密封部541用于盖设于所述溢水口531以关闭所述溢水口531,所述水槽511底部将所述顶起部542及所述密封部541向上顶起以打开所述溢水口531。在本方案中,所述溢水通道53通过所述溢水口531连通所述水箱52,所述溢水通道53通出水口532连通所述水槽511,所述水箱52内的水通过所述溢水通道53流入所述水槽511内。同时,通过所述密封元件54使得所述水槽511内的水保持一定高度的水位,如图3中水位线200的高度,其原理如下:如图4所示,在水箱52与底座51装配前,所述水箱52内的水将所述密封元件54下压堵住所述溢水口531,具体为所述密封部541盖住所述溢水口531,防止装配过程中水箱52内的水流出;在水箱52与底座51装配过程中,所述密封元件54的顶起部542被所述水槽511底部抵住,由于所述密封元件54的整体高度(即所述密封部541与顶起部542高度的总和)高于所述溢水口531的高度,故所述密封部541被顶离所述溢水口531,水可从所述溢水口531流出:如图3所示,在水箱52与底座51装配好后,所述密封部541一直被顶离所述溢水口531,所述水箱52与所述溢水通道53一直处于打通状态:当水槽511中水位低于所述出水口532时,即低于图中水位线200时,水箱52里的水则从水箱52里经所述溢水口531流入所述溢水通道53进而流入所述水槽511;水槽511内水位逐渐升高,当所述水槽511内水位高于所述出水口532时,将所述出水口532堵住,水箱52内的水不能继续流出。从而使所述水槽511内的保持特定高度,而该特定高度的水位也即所述出水口532的高度。优选地,所述顶起段中还穿设有弹簧55。在水箱52与底座51装配前,所述弹簧55已经预设为压缩状态,将所述密封部541下拉盖住所述溢水口531,防止装配过程中水箱52内的水流出。优选地,所述水槽511底部对应于所述顶起部542的位置还设置有凸起56,在水箱52与底座51装配过程中及装配后,所述凸起56将所述密封元件54向上顶起足够高度,使所述密封部541被顶离所述溢水口531。优选地,所述溢水通道53的出水口532处还开设有一缺口57,所述缺口57开设于所述溢水通道53壳体的下端部,当水槽511中水位低于所述缺口57时,水箱52里的水则从水箱52里经所述溢水口531流入所述溢水通道53进而流入所述水槽511;水槽511内水位逐渐升高,当所述水槽511内水位高于所述缺口57时,将所述缺口57堵住,水箱52内的水不能继续流出。从而使所述水槽511内的保持特定高度,而该特定高度的水位也即所述缺口57的高度。所述缺口57的进、出水量比所述水平平齐的出水口532的进、出水量小得多,可实现对所述水槽511内的水位缓慢调节,防止水一下子流入所述水槽511溅射出去。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10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