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912发布日期:2018-12-14 22: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空调主要采用电磁四通阀切换空调系统运行方向进行除霜,当空调进入除霜模式时,系统切换电磁四通阀方向,此时室内换热器变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变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翅片盘管被加热,温度升高直至霜层融化。在这种情况下,进入除霜模式时不能同时对室内进行供暖,导致制热无法连续进行,从而使得用户的舒适度降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旨在解决在除霜模式下不能对室内持续供暖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在冷媒循环路径上依次串联连接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及压缩机的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及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管路,其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蓄热器、设置在所述蓄热器上的加热件,所述蓄热器及加热件相对所述压缩机独立设置;第一支路、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且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蓄热器触接;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接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二控制阀串接在所述第二支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串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之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并联的第三支路、串接在所述第三支路上的第四控制阀,以及串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第五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三支路也与所述蓄热器触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穿过所述蓄热器,并于所述蓄热器内弯折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分别自所述蓄热器的两端引入,并于所述蓄热器的中部引出。优选地,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蓄热器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之间。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接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串接在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从所述蓄热器中部引出的部分。。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及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接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接在所述第三支路上,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串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路及所述第二支路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及所述第五控制阀还用以控制开度;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开度,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开度,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开度,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三支路的开度,所述第五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开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及所述第三控制阀还用以控制开度;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开度,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开度,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第二管路的开度。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包括:电加热棒、和/或电阻丝、和/或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通过增加与室外换热器并联的第一支路及与室内换热器并联的第二支路,同时设置蓄热器及加热件对第一支路进行加热,如此,使得空调系统具有两条供暖循环回路,一条经过室内换热器,另一条经过室外换热器。如此,在除霜模式下,空调能够在对室外进行除霜的同时持续给室内供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除霜模式下的循环流向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普通制热模式下的循环流向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普通制冷模式下的循环流向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压缩机200第二控制阀7第二节流装置2四通换向阀300第三控制阀8第三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00第四控制阀10第一管路4室外换热器500第五控制阀20第二管路5蓄热器600第一单向阀30第一支路51加热件700第二单向阀40第二支路100第一控制阀6第一节流装置50第三支路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包括在冷媒循环路径上依次串联连接的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内换热器3、室外换热器4,连接室外换热器4及压缩机1的第一管路10,连接室外换热器4及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管路20,其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蓄热器5、设置在蓄热器5上的加热件51,蓄热器5及加热件51相对压缩机1独立设置;第一支路30、第二支路40,第一支路30与室外换热器4并联,且第一支路30与蓄热器5触接;第二支路40与室内换热器3并联;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及第三控制阀300,第一控制阀100串接在第一支路30上,第二控制阀200串接在第二支路40上,第三控制阀300串接在第二管路20上并位于第一支路30及第二支路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蓄热器5可以用于吸收压缩机1的热量并进行蓄热,加热件51既可以设置在蓄热器5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蓄热器5的内部,只需该加热件51能够对蓄热器5进行加热即可。蓄热器5的内部可以填充相变蓄热材料或者使用水作为介质,相变材料可以根据相变点发生相变,进行吸热或放热,该相变点能够控制吸热和放热过程,当环境温度高时,进行吸热,当环境温度低时,放热。优选地,可以在第一支路30上设置温度测量装置,一方面,当第一支路30上的冷媒工质温度达不到要求,而蓄热器5内的相变材质达不到放热的相变点时,启动加热件51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温度超过过载温度时,控制加热件51停止加热,从而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在蓄热器5上设置加热件51可以在蓄热器5温度不够的时候对其进行加热,能够提高整个空调系统工质的回收效率。其中,加热部件的选择可以根据空调加热功率的需求而定,可以是电加热棒、电阻丝、换热管等、可以是单独使用也可以几项结合使用。优选的使用电加热棒。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第三控制阀300可以选用电子膨胀阀。具体地,四通换向阀2具有i1、i2、i3、i4四个连接口,其中,i1与压缩机1的回气口相连通,i2与压缩机1的出气口相连通,i3与第一管路10连通,i4与室内换热器3相连通。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10设置在节点e与节点f之间,第二管路20设置在节点a与节点d之间,第一支路30设置在节点b与节点g之间,第二支路40设置在节点c与节点h之间,第三支路50设置在节点e与节点f之间。第三控制阀300设置在节点b与节点c之间。第一支路30与室外换热器4并联时,第一支路30的一端通过蓄热器5与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3连通,如此,压缩机1与室内换热器3通过第一支路30构成第一制热循环回路;第二支路40与室内换热器3并联时,第二支路40的一端与压缩机1的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4连通,如此,压缩机1与室外换热器4之间通过第二支路40构成第二制热循环回路。在第一制热循环回路中,第一支路30经过蓄热器5,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工质经过室内换热器3冷凝放热,维持室内的正常制热,再经过蓄热器5,吸收蓄热器5的热量蒸发后被压缩机1吸收。在第二制热循环回路中,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工质,进过室外换热器4冷凝放热,融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并通过第二管路20回到压缩机1。当第一控制阀100及第二控制阀200关闭,第三控制阀300开启时,压缩机1、四通换向阀2、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一管路10及第二管路20连通,此时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2的开启和关闭即可实现对普通制热和制冷模式之间的转换;当第三控制阀300关闭时,第一控制阀100及第二控制阀200打开,形成第一制热循环回路及第二制热循环回路,进入除霜模式,第一制热循环回路对室内供暖,第二制热循环回路对室外进行除霜。如此,仅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第三控制阀300以及四通换向阀2的开启与关闭,便可以实现对空调系统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除霜模式三种模式之间的快速转换。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通过增加与室外换热器4并联的第一支路30使得室内换热器3与压缩机1之间构成第一制热循环回路,增加与室内换热器3并联的第二支路40使得室外换热器4与压缩机1之间构成第二制热循环回路,同时设置蓄热器5及加热件51对第一支路30进行加热。如此,使得空调系统具有两条供暖循环回路,一条经过室内换热器3,另一条经过室外换热器4。如此,在除霜模式下,空调能够在对室外进行除霜的同时持续给室内供暖。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包括与第一管路10并联的第三支路50、串接在第三支路50上的第四控制阀400,以及串接在第一管路10上的第五控制阀500,第三支路50与第一管路10的连接点位于第四控制阀400与第五控制阀500之间,第三支路50也与蓄热器5触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第一管路10并联的第三支路50,当第五控制阀500关闭、第二控制阀200及第四控制阀400开启时,第二支路40与第三支路50共同构成第二制热循环回路,且第三支路50与蓄热器5触接,如此,第二制热循环回路经过蓄热器5,使得高温高压工质经室外换热器4冷凝后流经蓄热器5后吸收蓄热器5的热量蒸发,从而被压缩机1回收。优选地,可以在第三支路50上设置温度测量装置,一方面,当第一支路50上的冷媒工质温度达不到要求,而蓄热器5内的相变材质达不到放热的相变点时,启动加热件51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温度超过过载温度时,控制加热件51停止加热,从而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地,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穿过蓄热器5,并于蓄热器5内弯折延伸。如此,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在蓄热器5中的路径更长,因而从蓄热器5中吸收的热量更多,冷媒工质的蒸发更彻底,压缩机1回收冷媒工质的效率也更高。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分别自蓄热器5的两端引入,并于蓄热器5的中部引出。第一支路30与第二支路40分别从蓄热器5的两端引入,并从中部引出,如此,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在蓄热器5内的弯折延伸的路径更长。优选地,加热件51设置在蓄热器5内,并夹设于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之间。如此,加热件51给蓄热器5加热的同时还能对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600及第二单向阀700,第一单向阀600串接在第一支路30上,第二单向阀700串接在第三支路50上,第一单向阀600与第二单向阀700分别设于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从蓄热器5中部引出的部分。通过将第一单向阀600及第二单向阀70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路30及第三支路50从蓄热器5中部引出的部分,在普通制热模式下,关闭第一单向阀600及第二单向阀700,使得冷媒循环回路不经过蓄热器5,可以避免蓄热器5中的热量被冷媒循环回路吸收;而在普通制冷模式下,开启第一单向阀600及第二单向阀700,高温高压冷媒工质经过蓄热器5,如此蓄热器5便可以吸收热量进行蓄热。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及第三节流装置8,第一节流装置6串接在第一支路30上,第二节流装置7串接在第三支路50上,第三节流装置8串接在第二管路20上并位于第一支路30及第二支路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第三节流装置8可以共同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中的一种或者分别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中的一种。例如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第三节流装置8均为电子膨胀管或者毛细管,或者第一节流装置6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装置7及第三节流装置8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又或者第一节流装置6及第二节流装置7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第三节流装置8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又或者第一节流装置6及第三节流装置8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管、第二节流装置7为电子膨胀管或毛细管。具体地,第三节流装置8设置在节点b与节点c之间。如图2至图4所示,在除霜模式下: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第四控制阀400及四通换向阀2打开,第三控制阀300及第五控制阀500关闭,此时第一制热循环回路及第二制热循环回路导通。在第一制热循环回路中,从压缩机1中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媒工质经过室内换热器3冷凝放热,对室内进行供暖,流经第一节流装置6降温降压后吸收蓄热器5的热量蒸发,之后被压缩机1的回气口回收;在第二制热循环回路中,从压缩机1中出来的高温高压冷媒工质经过室外换热器4冷凝放热,融化室外换热器4表面霜层,流经第二节流装置7降温降压后吸收蓄热器5的热量蒸发,之后被压缩机1的回气口回收。在普通制热模式下:第三控制阀300、第五控制阀500及四通换向阀2打开,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第四控制阀400关闭,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经过室内换热器3后冷凝放热,对室内进行供暖,流经第三节流装置8降温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蒸发吸热,之后被压缩机1的回气口回收。在普通制冷模式下:第三控制阀300、第五控制阀500打开,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第四控制阀400及四通换向阀2关闭,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经过室外换热器4后冷凝放热,流经第三节流装置8降温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3蒸发吸热,对室内制冷,之后被压缩机1的回气口回收。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及第三控制阀300还用以控制开度;第一控制阀100用以控制第一支路30的开度,第二控制阀200用以控制第二支路40的开度,第三控制阀300用以控制第二管路20的开度。第一控制阀100、第二控制阀200及第三控制阀300可以控制开度的话能够方便调节管路中高温高压的气体流量。优选地,第四控制阀400及第五控制阀500还用以控制开度;第四控制阀400用以控制第三支路50的开度,第五控制阀500用以控制第一管路10的开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