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0384发布日期:2019-04-13 00:2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带有室内循环换气功能的换气装置,包括设有开口的筐体,遮盖所述开口的面罩,将室内空气吸入的进风口,以及室内吹出空气的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设于面罩上。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处于向室内的同一个平面上,在确保进风量的同时,能够满足薄型化的要求。

上述换气装置,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且一般为满足小型化的要求,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当进风口大量吸入空气时,会导致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同时被吸入进风口,造成风路短路,使吹出的大部分空气无法顺畅地吹出至室内,无法确保室内换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满足薄型化、小型化的要求,又能够抑制风路短路的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本体,形成本体外廓的筐体,筐体开口,设于所述筐体上供空气通过,面罩,覆盖所述筐体开口的,进风口,设于所述面罩上、供空气被吸入所述筐体,出风口,设于所述面罩上、供空气被吹出所述筐体,挡板,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游侧、覆盖所述进风口的、可使所述进风口打开与关闭,所述挡板呈板状,包括靠近出风口的第一端、以及远离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端,当所述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挡板上的第二端到所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挡板打开或遮挡所述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装置还包括,送风单元,设于所述筐体内的、将空气吸入或吹出所述筐体,加热单元,设于出风口上游侧、加热被吸入所述筐体的空气。

(三)有益效果

进风口与出风口处于向室内的同一个平面上,在确保进风量的同时,能够满足薄型化的要求。同时,挡板上靠近出风口的第一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大于挡板上远离出风口的第二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挡板分隔了进风口与出风口,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不会由于负压被吸入进风口,能够防止换气装置的内循环风路短路,确保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的面罩打开后的外观图。

图3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的剖面图,其进风口处于关闭状态。

图4为图1所示换气装置的剖面图,其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

【符号说明】

10-筐体;11-本体;12-筐体开口;

20-面罩;21-进风口;22-出风口;

30-挡板;31-第一端;32-第二端;

40-驱动机构;

50-送风单元;60-加热单元;

L1-第一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L2-第二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参见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筐体10、送风单元50、面罩20、挡板30、以及驱动机构40。

筐体10形成换气装置的本体11的外廓,呈长方形箱状,设有筐体开口12。本实施例中,筐体10为六面体,且至少一面上设有筐体开口12。筐体开口12是设于筐体10上、供空气通过的开口。

面罩20呈平板状,覆盖筐体开口12,设置有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

进风口21是设于面罩20上的开口,可供空气进入筐体10内。出风口22是设于面罩20上的另一个开口,可供空气吹出筐体10外。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送风单元50,设于筐体10内部,进风口21的下游位置,可将空气吸入并吹出筐体10,包括:形成风路的蜗牛壳、设于蜗牛壳内的风机、以及使风机旋转的马达。

参见图3所示,挡板30设于进风口21的上游侧且可覆盖进风口21,呈平板状,可使所述进风口21打开与关闭。所述使进风口21打开与关闭,是指当挡板30覆盖进风口21时,进风口21处于关闭状态;当挡板30不覆盖进风口21时,进风口21处于打开状态。本实施例中,当进风口21 处于关闭状态时,挡板30完全覆盖进风口21。

挡板30包括靠近出风口22的第一端31,以及远离出风口22的第二端32。所述第一端31与第二端32是挡板30上相对的两端。

参见图4所示,当进风口21处于打开状态时,即挡板30不覆盖进风口21时,挡板30上的第二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L2大于第一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L1。

优选的,当进风口21处于打开状态时,挡板30与进风口21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

本实施例中,挡板30以靠近出风口22的第一端31为轴旋转,当挡板30不覆盖进风口21时,挡板30上远离出风口22的第二端32高于靠近出风口22的第一端31。

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挡板30打开或遮挡进风口21,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为齿轮齿条组件,齿轮齿条咬合带动挡板30运动。在其他示例中,驱动机构40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方式,只要能带动挡板30运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换气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60。加热单元60设于筐体10 内部,出风口22的上游侧,用于加热被吸入筐体10的空气。

本实施例中,换气装置设有内循环风路,即将室内的空气吸入筐体10 后又向室内吹出的风路。内循环风路中的空气由面罩上的进风口21被吸入至筐体10内,再经由送风单元50、加热单元60,由面罩上的出风口22 吹出筐体10。

本实施例的换气装置,既能够满足薄型化、小型化的要求,又能够抑制风路短路的换气装置。换气装置设有内循环风路,并且连接内循环风路的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均设在面罩20上,即处于同一平面上,能够满足换气装置薄型化、小型化的要求。

另外,进风口21的上游侧设有挡板30。在进风口21处于关闭的状态时,挡板30完全覆盖进风口21。当换气装置不运转时,挡板30完全覆盖进风口21,可以防止灰尘从进风口21进入换气装置内。

当换气装置运转时,驱动机构40驱动挡板30以挡板30上靠近出风口22的第一端31旋转,从覆盖进风口21的状态转向不覆盖进风口21的状态。空气从进风口21被吸入筐体10,经由送风单元50吹出,再经过加热单元60,再从出风口22吹向室内,此时,进风口21的四周形成负压。

由于挡板30上靠近出风口22的第一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为L1,挡板30上远离出风口22的第二端到进风口的垂直距离为L2,设置L2大于L1,挡板30分隔了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因此,从出风口22吹出的空气不会由于负压被吸入进风口21,能够防止换气装置的内循环风路短路,确保风量。

另外,挡板30与进风口21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设置。当挡板30与进风口21所在的平面形成的角度等于90度时,挡板 30分隔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的效果最好,最大限度地抑制风路短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有了清楚的认识。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