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4255发布日期:2019-01-18 19:4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其出风较为集中,冷空气以类似瀑布形式向室内流动,如此一来,在冷空气的瀑布落点处的温度明显较低,而远离该瀑布落点的位置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室内温度不均匀,舒适性较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进行扰流,实现扰流散风的效果,进而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改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舒适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出风口;以及扰流板,盖合所述出风口,所述扰流板上至少设有一扰流区域,所述扰流区域内设有多个沿环形间隔排布的第一扰流孔。优选地,所述扰流区域内还设有第二扰流孔,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孔围绕所述第二扰流孔设置。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孔围绕所述第二扰流孔沿圆形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扰流孔和所述第二扰流孔两者的等效孔径相同;或所述第一扰流孔和所述第二扰流孔两者的等效孔径不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扰流孔和所述第二扰流孔的等效孔径的范围为2毫米至20毫米。优选地,在自所述扰流板的迎风侧至其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扰流孔和所述第二扰流孔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呈渐缩设置;或在自所述扰流板的迎风侧至其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扰流孔和所述第二扰流孔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设置。优选地,在自所述扰流板的迎风侧至其出风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扰流孔的轴线朝偏离所述第二扰流孔的轴线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扰流孔沿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扰流孔与所述第二扰流孔两者的轴线的夹角范围为0°至60°。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孔呈多层环状排布。优选地,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所述第一扰流孔的等效孔径相同,相邻两层的所述第一扰流孔的等效孔径不同。优选地,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前面板为一体设置的。优选地,所述扰流区域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吊顶式室内机或壁挂式室内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扰流板,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扰流板盖合所述出风口,所述扰流板上至少设有一扰流区域,所述扰流区域内设有多个沿环形间隔排布的第一扰流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空气吹向扰流板,空气在扰流板处发生扰流,扰流后的空气经过第一扰流孔穿过扰流板,由于多个第一扰流孔呈环形间隔排布,此时,扰流区域内产生多股气流,该多股气流沿环形间隔排布,多股气流之间可发生混流、扰流。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具有无风感的效果,另一方面,空气的气流强度降低,使得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被扰流后产生发散送风的效果,也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过于集中,实现了空调室内机发散出风的效果,进而可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扩大,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显著改善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扰流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扰流板上设有装饰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扰流板的扰流区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扰流板的扰流区域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扰流板的扰流区域的第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扰流板的扰流区域的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孔的排布示意图;图9为图2中扰流板的扰流区域的第五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孔的排布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空调室内机220扰流区域10壳体230第一扰流孔20扰流板240第二扰流孔100出风口211第一装饰条110前面板212第二装饰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吊顶式室内机或壁挂式室内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该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0,所述前面板110上设有出风口100;以及扰流板20,盖合所述出风口100,所述扰流板20上至少设有一扰流区域220,所述扰流区域220内设有多个沿环形间隔排布的第一扰流孔230。具体的,空调室内机1具有壳体10,壳体10内设置有换热风道,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00,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换热风道,经过换热风道内的换热组件换热后在由出风口100吹向室内。其中,壳体10包括设于空调器室内机前侧的前面板110,该前面板110上设置有出风口100。扰流板20盖合出风口100,在空调室内机1运行时,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00吹出时,会受到扰流板20的阻碍,进而使扰流板20对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进行扰流。扰流板20上至少设有一个扰流区域220,该扰流区域220内设有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呈环形间隔排布。其中,对于任一扰流区域220而言,其多个第一扰流孔230沿环形间隔排布时,扰流区域220内产生多股气流,该多股气流沿环形间隔排布,多股气流之间可发生混流、扰流,进而可使得扰流区域220的出风范围增大,以利于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可以理解的是,扰流板20上的扰流区域220正对着出风口100,换热后的空气经换热风道吹向扰流板20,此时空气在扰流板20处发生扰流,并且扰流后的空气经过第一扰流孔230穿过扰流板20,进而吹向室内。由于扰流板20的存在,对空气进行扰流,如此一来,一方面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具有无风感的效果,另一方面,空气的气流强度降低,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被扰流后产生发散送风的效果,也避免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过于集中,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发散出风的效果,进而可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范围扩大,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显著改善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舒适度。扰流板20可采用胶粘、焊接等方式与前面板110固定连接,或者扰流板20采用螺钉锁附、卡扣连接、磁性吸附等可拆卸方式与前面板110相连接,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然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扰流板20也可与前面板110为一体设置的。例如,前面板110为注塑件,扰流板20和前面板110采用一体注塑方式成型而成。上述扰流区域220内还优选设有一第二扰流孔240,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围绕所述第二扰流孔240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扰流板20而言,其任一扰流区域220内均设有一第二扰流孔240,该第二扰流孔240通常位于扰流区域220的中部,多个围绕扰流孔优选沿扰流区域220的边缘呈环形排布,此时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围绕第二扰流孔240设置。如此,出风口100吹出的空气可经过第二扰流孔240吹出,进而可增大每一扰流区域220中部的气流流量,以便于第二扰流孔240吹出的空气与第一扰流孔230吹出的空气相互扰流、混流,从而进一步改善扰流区域220的出风范围。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每一扰流区域220而言,其包括一个第二扰流孔240和多个第一扰流孔230,此时第二扰流孔240和第一扰流孔230形成类似于“花洒”结构的出风形式,使得扰流区域220的出风更加柔和,可改善出风的舒适度。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围绕第二扰流孔240沿圆形排布,进而以便于第一扰流孔230的气流与第二扰流孔240的气流之间更好地实现扰流、混流效果,以改善扰流区域220的出风范围。下面对扰流区域220内的第二扰流孔240和第一扰流孔230的结构做出阐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的等效孔径相同,或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的等效孔径不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形状大小有多种,例如第一扰流孔230可以为圆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孔或者其他异性孔等,第二扰流孔240可以为圆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孔或者其他异性孔等,第二扰流孔240的形状大小可以与第一扰流孔230相同,或者第二扰流孔240的形状大小可以与第一扰流孔230不相同。当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等效孔径过大时,扰流区域220的出风会相对集中,进而导致扰流区域220的出风扰流效果降低、出风强度较大;当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等效孔径过小时,扰流区域220的出风量会相对较低,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换热效果下降。本实施例中,为了兼顾扰流区域220的出风效果以及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换热效果,该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等效孔径的范围优选为2毫米至20毫米。进一步地,参照图6,在扰流板20的迎风侧至其出风侧的方向上,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呈渐缩设置。其中,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优选均呈渐缩,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扰流板20而言,当出风口100吹出的空气在经过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由于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孔径逐渐缩小,进而气流的流速也逐渐增大,进而可提高出风的流速,以利于增大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距离。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参照图7,对于扰流板20而言,在自其迎风侧至出风侧的方向上,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呈渐扩设置。其中,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两者优选均呈渐扩设置,此时,当出风口100吹出的空气在经过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可相对降低气流经过第一扰流孔230和第二扰流孔240的风噪,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的噪音。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在自扰流板20的迎风侧至其出风侧的方向上,第一扰流孔230的轴线朝偏离所述第二扰流孔240的轴线方向设置。如此,使得第一扰流孔230的气流呈向外扩张设置,进而可提高扰流区域220的出风面积,以利于改善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范围,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上述第二扰流孔240优选沿扰流板20的厚度方向延伸。进而从出风口100吹向扰流板20的空气可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从第二扰流孔240向外吹出,进而保证第二扰流孔240的气流流速,以提高扰流区域220的送风距离。另外,该第一扰流孔230与第二扰流孔240两者的轴线的夹角范围为0°至90°,且第一扰流孔230与第二扰流孔240两者的轴线的夹角范围优选为0°至60°,进而以保证扰流区域220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以利于改善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范围,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进一步地,参照图8,扰流区域220内的多个第一扰流孔230呈多层环状排布。如此,可提高扰流区域220内多股气流之间进行扰流和混流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9,位于同一层的多个第一扰流孔230的等效孔径相同,相邻两层的第一扰流孔230的等效孔径不同。当然,于其他变形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层的第一扰流孔230的等效孔径也可相同。对于空调室内机1而言,其出风口100通常呈长方形设置,为了适应出风口100的形状,以利于出风口100的出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扰流板20呈长方形设置,多个扰流区域220沿出风口100的长度方向呈并行排布。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外观美化度,在扰流板20的外侧面上还可设置具有装饰效果的装饰件,其中,该装饰件包括分别设于扰流板20上的第一装饰条211和第二装饰条212,第一装饰条211和第二装饰条212均成环形设置,第一装饰条211至少设有一个,第二装饰条212设有一个,第一装饰条211围绕扰流区域220呈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扰流区域220均设于第二装饰条212围成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