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246发布日期:2019-02-15 20:0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除湿机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冷媒从a出口流入冷凝器2’的入口b,经过风冷后变成低温高压气体从冷凝器2’的出口c进入毛细管3’节流,节流后的低温低压气体流入蒸发器4’的入口d,在蒸发器4’内低温低压冷媒由液态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降低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然后经蒸发器4’的出口e通过回气管f流入压缩机1’,如此形成一个冷媒的管路流通循环。在风机5’的作用下,外部潮湿空气先流至蒸发器4’的表面,由于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分将在蒸发器4’的表面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位于下方的水箱6’中,从而形成对外部潮湿空气的干燥作用,干燥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继续流经冷凝器2’,进一步对冷凝器2’进行降温,并最终将干燥的空气排出,从而实现空气除湿的目的。

除湿机有几个重要指标,其中有除湿量、能效、成本和水箱容积。压缩机在除湿机成本中大约占到40%~50%,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业内通常将压缩机设计的很小,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但是除湿机性能且较低。压缩机的散热能力的高低则是制约压缩机减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行业内为了降低成本均使用铝线来制造压缩机电机,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发热程度,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压缩机的发热量进行有效降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提升系统能效,提高除湿机的功率密度,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以冷却所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包括中间冷媒引出管、中间冷媒回流管,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能够将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引流回所述压缩机,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与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管路贯通,以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引流至所述冷凝器中。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凝器上;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凝器上。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串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第一冷媒出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并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第一冷媒出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的管径;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的管径。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还包括壳内管路段,所述壳内管路段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壳内管路段具有螺旋管段和/或盘管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湿机,将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引流至所述压缩机,从而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较,由于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这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尤其是压缩机内部的驱动电机等部件,从而提升除湿机系统的能效及功率密度,能够满足业内对压缩机小体积的需求,保证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冷凝器;21、中间冷媒引出管;22、中间冷媒回流管;23、第一冷媒入口;24、第一冷媒出口;25、壳内管路段;3、节流部件;4、蒸发器;100、机壳;101、集水装置;102、气流驱动装置;103、进风口;104、出风口;1’、压缩机;2’、冷凝器;3’、毛细管;4’、蒸发器;5’、风机;6’、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有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2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2,以冷却所述压缩机1。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引流至所述压缩机1,从而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较,由于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冷却,这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尤其是压缩机内部的驱动电机等部件,从而提升除湿机系统的能效及功率密度,能够满足业内对压缩机小体积的需求,保证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

作为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包括中间冷媒引出管21、中间冷媒回流管22,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能够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引流回所述压缩机1,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与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管路贯通,以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引流至所述冷凝器2中。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中间冷媒引出管21、中间冷媒回流管22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引至所述压缩机1实现通过冷凝器2中较低温度的冷媒对压缩机1的降温,使冷媒的流向更加可控。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2具有第一冷媒入口23、第一冷媒出口24,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的冷凝器2上;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的冷凝器2上。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从所述冷凝器2的中部位置引出,一方面能够保证被引流的冷媒温度较低,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冷却所述压缩机,另一方面,吸热汽化后的冷媒再次回流至所述冷凝器2中,能够与其中的冷媒进行充分交融,保证尽可能地不对蒸发器4中的冷凝效果产生影响。

对于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凝器2的关系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串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串联的压缩机冷却管路能够保证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在流量方面的稳定性。

当然,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也可以并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但此时由于是采用了并联方式对冷媒进行回流,某种程度上会对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压力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但依然能够实现对所述压缩机1的冷却作用,当然,更好的是,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的管径设计为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的管径;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的管径设计为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的管径,此时可以有利避免前述采用并联方式对冷媒流量及压力的不利影响。

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的相对布置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外周侧,但这种方式的冷却效果相对有限,因此,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还包括壳内管路段25,所述壳内管路段25位于所述压缩机1的壳体内。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壳内管路段25对压缩机1壳体内部的部件尤其是驱动电机进行冷却后,通过所述壳内管路段25中的冷媒将热量带出所述压缩机1的内部,冷却效果更加。

为了使所述壳内管路段25能够与所述压缩机1壳体内的部件的散热相对面积增大,进而进一步提高气冷却效果,优选地,所述壳内管路段25具有螺旋管段和/或盘管段,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螺线管段所形成的中部空间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机壳100上构造有进风口103、出风口104,在机壳100内设置有气流驱动装置102,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外部潮湿空气在所述气流驱动装置102比如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进风口103进入机壳100内并将流经所述蒸发器4,由于所述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较低,潮湿空气将在所述蒸发器4的表面上形成冷凝,从而析出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实现除湿目的,当然,为了防止冷凝水的乱流,优选地在所述蒸发器4的下部位置设置集水装置101更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