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464发布日期:2019-04-20 02:3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石炉出炉过程属间歇性作业,每出炉一次约20分钟,电石出炉完毕需把炉眼堵住,原电石炉堵眼作业用电石碎屑进行填堵,存在问题为炉眼保温效果差;电石质地坚硬,再次开眼困难,碳棒、氧气、氧管消耗较大,热损失严重,能耗较高,增加了运行成本。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包括电石炉本体,所述电石炉本体的左侧面设置有炉眼,所述电石炉本体的左侧面与两个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内均设置有移动块,且两个移动块的相对面分别与壳体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右侧面与电石炉本体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液压推杆与承载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的右侧面与电石炉本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位于支撑板的右侧,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机身通过连接块与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位于支撑板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轮通过皮带与第二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支撑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第二转轮的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防尘网,所述第一防尘网位于第二转轴的正左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二防尘网位于第二转轮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石炉本体的左侧面与卡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上表面与移动块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卡块为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料斗,所述加料斗位于支撑板的右侧,且加料斗位于电动液压推杆的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的正面设置有开关,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液压推杆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用焦炭粉末代替电石碎屑堵出炉口,相较于电石碎屑来说焦炭粉末保温效果好,能耗较低,且利用电机及螺旋叶片的作用便于向炉眼内填充焦炭粉末,且利用焦炭粉末在开炉的过程中能减少氧气及氧管的使用,减少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石炉本体、2炉眼、3固定块、4移动块、5壳体、6电动液压推杆、7承载块、8支撑板、9第一轴承、10第一转轴、11螺旋叶片、12电机、13连接块、14第一转轮、15皮带、16第二转轮、17第二转轴、18第二轴承、19扇叶、20第一通孔、21第一防尘网、22第二通孔、23第二防尘网、24卡块、25加料斗、26蓄电池组、27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炉眼的装置,包括电石炉本体1,所述电石炉本体1的左侧面设置有炉眼2,所述电石炉本体1的左侧面与两个固定块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固定块3内均设置有移动块4,且两个移动块4的相对面分别与壳体5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的右侧面与电石炉本体1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壳体5的上表面通过电动液压推杆6与承载块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7的右侧面与电石炉本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利于壳体5的上下移动,可以避免影响对炉眼2的封堵过开炉工作。

所述壳体5的内壁与支撑板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8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内套接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的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11,所述螺旋叶片11位于支撑板8的右侧,所述第一转轴10的左端与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2的机身通过连接块13与壳体5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向炉眼2内填充焦炭粉末,提高对炉眼2的封堵效果和效率。

所述第一转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14,所述第一转轮14位于支撑板8的左侧,所述第一转轮14通过皮带15与第二转轮16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16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7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7的右端卡接有第二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18卡接在支撑板8的左侧面,所述第二转轴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9,所述扇叶19位于第二转轮16的左侧,有利于对壳体5内部进行散热,避免因温度过高发生故障影响对炉眼2的封堵工作。

其中,所述壳体5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0,所述第一通孔20内设置有第一防尘网21,所述第一防尘网21位于第二转轴17的正左方,有利于壳体5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异物通过第一通孔20进入到壳体5内。

其中,所述壳体5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通孔22内设置有第二防尘网23,所述第二防尘网23位于第二转轮16的正下方,有利于外部的空气进入壳体5内,同时可以防止异物通过第二通孔22进入到壳体5内。

其中,所述电石炉本体1的左侧面与卡块2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24的上表面与移动块4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卡块24为三角形,有利于对壳体5进行固定,方便向炉眼2内填充进焦炭粉末。

其中,所述壳体5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料斗25,所述加料斗25位于支撑板8的右侧,且加料斗25位于电动液压推杆6的左侧,有利于向壳体5内加入焦炭粉末,从而便于对炉眼2进行封堵工作。

其中,所述壳体5的正面设置有蓄电池组26,所述蓄电池组26的正面设置有开关27,所述蓄电池组2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7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7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液压推杆6和电机12的输入端电连接,有利于电动液压推杆6和电机12用电进行工作,同时便于对电动液压推杆6和电机12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工作时,当需要对炉眼2进行封堵时,通过开关27控制电机12工作,然后利用加料斗25向壳体5内倒入焦炭粉末,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转轴10带动螺旋叶片11和第一转轮14转动,从而可以使焦炭粉末向炉眼2内移动,同时可以使扇叶19转动对壳体5内进行散热,当足够多的焦炭粉末对炉眼2进行封堵完成后通过开关27控制电机12停止工作,然后通过开关27控制电动液压推杆6缩短,从而电动液压推杆6带动壳体5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移动块4在固定块3内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壳体5不再对炉眼2进行封闭,然后通过开关27控制电动液压推杆6停止工作,最后进行对炉眼2的封闭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左侧”、“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