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545发布日期:2019-04-05 20:39阅读:1745来源:国知局
冷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房中的空调设备,尤其是一种冷墙。



背景技术:

针对中高密度机房,空调的设计尤为关键。

由于机房内发热设备多,因此机房的制冷能力相当重要,以保证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安全运行。

冷墙是一种先进的IT空调解决方案,近年来,冷墙开始装备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墙,其结构合理,制冷效果好,且具备防回风功能,避免风机失效时产生回风,保证了机房内冷空气不流失。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墙,包括箱体框架;所述箱体框架包括两个半部,在其中一侧半部中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风机;在另一侧半部中,与风机相对地,安装有冷墙盘管;

冷墙盘管的进口连接冷冻液进管,冷墙盘管的出口连接冷冻液出管;风机使得冷墙所产生冷空气从冷墙盘管向风机方向流动;

在箱体框架底部,冷墙盘管的下方还设有接水盘。

进一步地,所述冷墙盘管外侧连接有翅片结构。

进一步地,在冷墙盘管背离风机的一侧,还设有空气过滤器。

更进一步地,空气过滤器前后侧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风机的前方设有一防回风风阀墙;在防回风风阀墙上,设有与风机一一对应的防回风风阀。

更进一步地,防回风风阀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上安装有能够转动的叶片组,叶片组中每个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架体两侧;多个叶片横向并列设置;相邻叶片的安装间隔小于单个叶片的宽度;

叶片组中各叶片一侧均连接连杆;架体上设有与连杆相连的电动调节机构或手动调节杆。

更进一步地,叶片组中每个叶片的下端还设有密封条。

进一步地,接水盘通过引水管接地漏。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采用EC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输出制冷量大,更适合中高密度机房。

2)盘管与翅片的结构使得制冷效率更高。

3)风阻小,同时在风机失效时可以有效避免回风,实现了超低漏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回风风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冷墙,包括箱体框架1;箱体框架1采用铝合金结构;

所述箱体框架1包括两个半部,在其中一侧半部中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风机7;在另一侧半部中,与风机7相对地,安装有冷墙盘管3;所述冷墙盘管3外侧连接有翅片结构,以增强对空气冷却效果;

冷墙盘管3的进口连接冷冻液进管5,冷冻液进管5可通过法兰6连接外部管路;冷墙盘管3的出口连接冷冻液出管4;冷冻液引入冷墙盘管3后,通过冷墙盘管3管壁,以及翅片结构,与空气产生热交换,形成冷空气;风机7使得冷墙所产生冷空气从冷墙盘管3向风机7方向流动;风机7朝向机房内部空间,使得冷空气吹向机房内部;

在冷墙盘管3背离风机7的一侧,还设有空气过滤器2,空气过滤器2采用板式结构,初阻力为30pa,可水洗,过滤效率G4;空气过滤器可增加机房内空气清洁度;

在箱体框架1底部,冷墙盘管3的下方还设有接水盘9a,冷墙盘管3中有冷冻液循环时,冷墙盘管3外侧及翅片上的冷凝水降下后,能够被接水盘9a承接;接水盘9a通过引水管接地漏;图1中未画出引水管;

更优地,所述风机7采用EC风机(带有嵌入式控制器的风机),EC风机能够根据环境温度自适应调节转速,运行可靠,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每台风机均可单独开启、检修;

更优地,空气过滤器2前后侧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可通过空气过滤器2前后侧的压力差,监测空气过滤器2空气流通是否顺畅,实现压差监控报警;

一般来说,当冷墙中某个风机7失效时,机房内的冷空气会从该失效风机7处向外泄漏,及产生回风现象;为此,在风机7的前方设有一防回风风阀墙8;在防回风风阀墙8上,设有与风机7一一对应的防回风风阀9;也就是说,每个风机7正前方均设一个防回风风阀9;箱体框架1和防回风风阀墙8安装在一个支座10上,防回风风阀墙8位于风机7前侧。

如图2所示,防回风风阀9包括架体901、在所述架体901上安装有能够转动的叶片组902,叶片组902中每个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架体901两侧;多个叶片横向并列设置;相邻叶片的安装间隔小于单个叶片的宽度;以使得各叶片转动到大致竖立的角度时,整个防回风风阀9可以阻断气流;

叶片组902中各叶片一侧均连接连杆903;架体901上设有与连杆903相连的电动调节机构904或手动调节杆905;以上下调节连杆903,实现叶片组902的转动调节;

更佳地,叶片组902中每个叶片的下端还设有密封条906;密封条906可在防回风风阀9关闭时保证其严密性,防止漏风。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