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536发布日期:2019-04-05 20:3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主要用于室内局部区间温度调节,尤其适用于家庭的厨房或卫生间。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的要求。

现有的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虽然也采用普通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但是由于现有技术采用这种设计,移动空调的能效受空调换热面积的限制而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是本实用新型所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蒸发储能式移动空调,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移动空调的能效受空调换热面积的限制而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包括一空调箱体,该空调箱体内设有两个循环系统,其中:

第一循环系统依次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元件循环连接,以此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水冷蒸发器、储水箱以及循环泵,以此构成水冷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安置在第二循环系统中的储水箱的储水空间中;

所述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复合蒸发器,该复合蒸发器包括一组平行且间隔布置的换热翅片,每个换热翅片的平面上均并列布置有至少一列制冷剂换热管和至少一列水冷换热管,所述制冷剂换热管和水冷换热管均与换热翅片相垂直;每相邻两列换热管中,一列为制冷剂换热管,另一列为水冷换热管,使得制冷剂换热管和水冷换热管在行方向上交替布置,且相邻两列换热管中,制冷剂换热和水冷换热管在列方向上错位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复合蒸发器中,靠近复合蒸发器的迎风面一侧的换热管为制冷剂换热管。

2、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水空间具有一结冰区和非结冰区,所述结冰区与非结冰区相互连通,冷凝器安置在结冰区内,所述水冷蒸发器的进水端连通至非结冰区内。

3、上述方案中,所述结冰区的立体外轮廓与冷凝器的立体外轮廓相似,且结冰区的立体外轮廓体积大于冷凝器的立体外轮廓体积。

4、上述方案中,针对所述储水箱还设有辅助水箱和辅助循环泵,所述辅助循环泵用于驱使所述储水箱与辅助水箱之间的水循环流动。

5、上述方案中,第一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与第二循环系统中的水冷蒸发器共用一个出风口,或者所述蒸发器)与水冷蒸发器的出风口并列。

6、上述方案中,所述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的是两种工作介质的蒸发器,其中,蒸发器是现有制冷系统中惯用的蒸发器,其工作介质为制冷剂,而水冷蒸发器是本发明另设的一个蒸发器,其工作介质为储水箱中的冷水。这两种蒸发器的构成的循环回路不同,工作介质不同,且互不连通。

7、上述方案中,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前,预先在储水箱中灌注一定量的水,使冷凝器下部区域浸泡在水体中。

8、上述方案中,针对所述储水箱还设有辅助水箱、循环管路以及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于循环管路或者辅助水箱中,用于驱使所述储水箱与辅助水箱之间的水循环流动。

9、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水箱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自来水的水龙头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与储水箱外部连通,用于将储水箱中的水排出,以此使得储水箱中的水循环流动。

10、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空调包括两个独立循环系统,第一循环系统采用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空调组成的常规的循环系统;第二循环系统采用连接的储水箱、水冷蒸发器、循环泵、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构成的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在制冷状态下,所述移动空调具有以下四种工作模式:第一种工作模式,仅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即关闭压缩机,仅利用储水箱中的冰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二种工作模式,仅采用常规的循环系统,即整个过程打开压缩机,完全利用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三种工作模式,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和常规的循环系统同时工作,此时,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制冷,同时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制冷,制冷剂循环和水循环同时工作;第四种工作模式,先采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后采用常规的循环系统,即先关闭压缩机,利用储水箱中的水在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中循环以实现热交换,此时,由于发生热交换,储水箱中的水温会逐渐升高,之后,当储水箱中的水温逐渐升高到5℃~25℃时,关闭水冷蒸发器的独立循环系统,并开启压缩机,采用制冷剂在常规的循环系统中循环实现热交换。

其中,所述的第一种工作模式、第三种工作模式以及第四种工作模式需要预先制冰,即在使用者开始利用该移动空调制冷之前,先开启制热功能,将储水箱中的水制成冰水混合物,等使用者使用空调制冷时,再开启制冷功能。所述的第二种工作模式可以采用预先制冰,也可以采用不预先制冰。

在制热状态下,其工作模式与制冷状态下的四种工作模式对应,也有四种工作模式。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复合蒸发器,该复合蒸发器包括一组平行且间隔布置的换热翅片,每个换热翅片的平面上均并列布置有至少一列制冷剂换热管和至少一列水冷换热管,所述制冷剂换热管和水冷换热管均与换热翅片相垂直;每相邻两列换热管在行方向交替布置,且相邻两列换热管中,制冷剂换热和水冷换热管在列方向错位布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每相邻两列换热管在行方向交替布置,每相邻两列换热管在列方向错位布置,能够使得蒸发器和水冷蒸发器共用同一组换热翅片,能够提高换热翅片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1中移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1中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1中双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2中移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6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7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8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9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10为实施例变化的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六。

以上附图中:以上附图中:1、空调箱体;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2、压缩机;3、节流器;4、储水箱;41、辅助水箱;42、外循环管;5、循环泵;6、蒸发器;60、水冷蒸发器;600、换热翅片;7、冷凝器;70、结冰区;71、非结冰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

参见附图1-3,包括一空调箱体1,空调箱体1上开设有一空调进风口和一空调出风口,在空调出风口处设有一风扇。

该空调箱体1内设有两个循环系统,其中:第一循环系统依次由蒸发器6、压缩机2、四通阀3、冷凝器7以及节流元件循环连接构成,以此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第二循环系统包括水冷蒸发器60、循环泵5、储水箱4、第一连接管10以及第二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0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60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10另一端连通循环泵5的输出端,所述循环泵84的输入端连通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所述第二连接管11一端连通水冷蒸发器60的一端,第二连接管11另一端连通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以此构成水冷循环回路。

所述第一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7安置在第二循环系统中的储水箱4的储水空间中;第一循环系统中的蒸发器6与第二循环系统中的水冷蒸发器60共用一个出风口,也可以将蒸发器6与水冷蒸发器60的出风口设置成并列布置。

其中,所述蒸发器6和水冷蒸发器60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复合蒸发器,该复合蒸发器包括一组平行且间隔布置的换热翅片600,每个换热翅片600的平面上均并列布置有至少一列制冷剂换热管和至少一列水冷换热管,所述制冷剂换热管和水冷换热管均与换热翅片600相垂直;每相邻两列换热管中,一列为制冷剂换热管,另一列为水冷换热管,使得制冷剂换热管和水冷换热管在行方向上交替布置,且相邻两列换热管中,制冷剂换热和水冷换热管在列方向上错位布置。

另外,所述储水空间分为结冰区70和非结冰区71,所述结冰区70是指冷凝器7作用在储水箱4水体中,并能够使得其中部分水体结冰的区域为结冰区70,所述非结冰区71是指储水空间中,除了结冰区70以外的区域均为非结冰区71。

所述第一扰动装置具有一抽水口,该抽水口作为第一扰动装置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非结冰区内71。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空调具有预先制冰模式,即在使用者开始利用该移动空调制冷之前,先开启制热功能,将储水箱4中的水制成冰水混合物,等使用者真正使用移动空调时,再开启制冷功能,此时,具有以下工作模式:第一种模式,关闭压缩机2,仅利用水冷蒸发器60的独立循环管路,使得储水箱4中的冰水混合物循环以实现热交换;第二种模式,先关闭压缩机2,此时,由于发生热交换,储水箱4中的水温会逐渐升高,当储水箱4中的水温逐渐升高到10℃左右时,关闭水冷蒸发器60的独立循环管路,并开启压缩机2,利用水冷蒸发器60使得储水箱4中的冰水混合物循环以实现热交换。

实施例2:一种储能式移动空调

参见附图4,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储水箱4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针对所述储水箱4还设有辅助水箱41、外循环管42以及循环泵5,辅助水箱41的液位低于储水箱41的液位,且辅助水箱41位于空调箱体1的外部,循环泵5设于外循环管42或者辅助水箱41中,用于驱使所述储水箱4与辅助水箱41之间的水循环流动。

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

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4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储水箱4的进水口通过一进水管与自来水的水龙头连通,所述储水箱4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与储水箱4外部连通,用于将储水箱4中的水排出,以此使得储水箱4中的水循环流动。

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6和水冷蒸发器60的分布具有多种情况,具体参见以下附图5-10,为本实施例变化中列举的几种情况。

其中,附图5中,换热翅片600为矩形,设置两列蒸发器6,一列水冷蒸发器60,其中,两列蒸发器6位于水冷蒸发器60的外围两侧。

附图6中,换热翅片600为矩形,设置两列水冷蒸发器60,一列蒸发器60,其中,两列水冷蒸发器60位于蒸发器6的外围两侧。

附图7中,换热翅片600为矩形,设置三列蒸发器6,两列水冷蒸发器60,其中,位于换热翅片边缘区域的两最外列的为蒸发器6,两水冷蒸发器60位于中间区域。

附图8中,换热翅片600为矩形,设置两列蒸发器6,两列水冷蒸发器60,其中,两列蒸发器6和两列水冷蒸发器60交替布置。

附图9中,换热翅片600为矩形,设置一列蒸发器6,一列水冷蒸发器60,其中,蒸发器6和水冷蒸发器60平行并列布置。

附图10中,所述的换热翅片600的的形状为“凹”字型,设置两列蒸发器6,一列水冷蒸发器60,其中,两列蒸发器6位于换热翅片边缘区域的最外列,水冷蒸发器60位于中间区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