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8999发布日期:2019-04-20 02:2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的,空调器分为壁挂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和嵌入式空调器等。对于柜式空调器而言,柜式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具有一壳体,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以及与出风口对应的进风口。出风口处安装有导风板,然后通过导风板对空调器出风进行导向。但是,由于现有板只能进行上下方向导风或者左右方向导风,因此限定了空调器出风区域,致使空调器送风范围小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送风区域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支架、对旋风机和出风框;所述对旋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所述出风框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对旋风机的前侧;所述出风框包括框体和转动安装在所述框体内的多个并列设置的导风板;所述框体的周缘设置有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延伸的齿条;驱动部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连接所述电机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框体上的齿条相互啮合。优选地,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出风框上。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出风框的周缘。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的数量为一;多个所述导风板之间相互联动,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优选地,多个所述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杆进行联动。优选地,所述连杆连接各所述导风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两个。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上端,两个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所述风机支架的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通过安装座而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的前表面,所述安装座为筒状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自由端内;所述安装座的自由端的周壁上开设有缺口,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限位在所述安装座的缺口内。优选地,所述框体的周缘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齿条可选择性地安装在任一安装位。优选地,所述对旋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将气流由进风端导向出风端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将气流由进风端导向出风端时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支架、对旋风机和出风框;所述对旋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所述出风框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对旋风机的前侧;所述出风框包括框体和安装在所述框体内的多个并列设置的导风板;所述框体的周缘设置有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延伸的齿条;驱动部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以及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风机支架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连接所述电机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框体上的齿条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导风板转动的安装在出风框内,并且,导风板通过安装在出风框上的驱动部件控制转动,因此,当导风板转动过程或者转动至某一角度(导风板与出风框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时,会对出风气体进行阻挡后进行导向而从出风口的前侧方排出。并且,框体的周缘设置有齿条,风机支架上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连接电机的齿轮,同时齿轮与框体的齿条啮合。当电机工作时,电机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框体进行旋转,因此,出风气体在导风板的导向,以及框体的旋转出风下,大幅度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区域,以实现扫风的效果。另外,本申请中,导风板通过驱动部件的调节,可以转动至任一角度,由此实现扫风区域的可控性。即驱动部件控制导风板转动后,当导风板与出风框轴线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则出风框的送风范围较小;若驱动部件控制导风板转动后,当导风板与出风框轴线之间的夹角较大时,则调控出风框的送风范围较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风机支架和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风机支架和出风框通过另一装配方式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对旋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空调室内机20壳体210前壳盖211出风口220后壳盖221进风口222底盘30换热器40盖板部件41通风孔50风机部件510风机支架511安装板512安装筒513安装支架513a安装杆513b环接部520对旋风机521第一轴流风轮522第二轴流风轮530出风框531框体531a齿条532导风板533支撑架60驱动部件70连杆80驱动装置81电机82齿轮83限位凸起90安装座91缺口M滑槽N导向柱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请参阅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含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该空调器具体举例柜式空调器进行解释说明。下面,先对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进行描述,然后在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流程进行阐述。下面对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并且为了方便描述,故引进“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描述,具体方向指示请参阅图1所示。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具有一壳体20,壳体20可以为柱体设置,因此柱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壳体20的前端设置有出风口211,壳体20的后端对应出风口211设置有进风口221,并且进风口221处设置有格栅。壳体20包括前壳盖210和后壳盖220,后壳盖220具有一底盘222,因此前壳盖210的下端安装在该底盘222上,并且与后壳盖220拼接以形成整个壳体20。壳体20的容置空间内安装有换热器30、盖板部件40和风机部件50。盖板部件40的形状对应后壳盖220设置,并且盖板部件40盖设在后壳盖220上以与后壳盖220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对应进风口221设置,进而换热器30安装在盖板部件40和后壳盖220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另外,盖板部件40上贯设有通风孔41,通风孔41对应壳体20的进风口221设置,因此气体从进风口221流入,通过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从通风孔41流出换热器30所处的安装腔。风机部件50安装在盖板部件40的通风孔41处,其中,风机部件50可以直接安装在盖板部件40上,或者通过与壳体20连接而进行固定,更或者通过一固定架而进行安装固定。风机部件50包括风机支架510、对旋风机520和出风框530。风机支架510的形状具体根据盖板部件40的通风孔41设定,具体的,风机支架510包括一安装板511,安装板511的形状具体根据通风孔41设定,以相当于安装板511盖合出风口211。其中,通风孔41可以设置为矩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异形或者多边等,因此相对应的,安装板511的形状可对应为矩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半圆形、异形或者多边等;本实施例具体以矩形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盖板部件40上设置有矩形通风孔41,因此风机支架510的安装板511呈矩形设置以盖设在通风孔41处,其中,安装板511的边缘与通风孔41的周缘密闭或者大致密闭,使得经过换热器30后的换热气体不会从通风孔41的周边漏排。对旋风机52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并且上述风机支架510的安装板511盖设在通风孔41处,因此,风机支架510的安装板511上应开设有连通通风孔41的开孔,以供对旋风机520安装后与开孔对应。由此,当对旋风机520运转后,将壳体20外的气体从进风口221吸入,然后经过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再从相互对应的通风孔41和安装板511上的开孔排向出风框530,最后通过出风框530的导向后由壳体20的出风口211排出。请参阅图1和图8,对对旋风机520进行具体描述,对旋风机520包括第一轴流风轮521和第二轴流风轮522,并且视对旋风机520进风的一端为进风端,视对旋风机520出风的一端为出风端。当对旋风机520运转时,所述第一轴流风轮521将气流由进风端导向出风端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522将气流由进风端导向出风端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轴流风轮521旋转,将气流从进风口221导入壳体20内,并导向第一轴流风轮521的前方。此时,如果需要增大送风距离,可以增加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如果需要降低送风距离,可以降低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或者停止第二轴流风轮522运转,或者控制第二轴流风轮522反转(相对于第二轴流风轮522送风时的旋转方向)。当然,为了调整送风距离,还可以同时调节第一轴流风轮521和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例如,同时增大第一轴流风轮521和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也可以减小第一轴流风轮521的转速,并增加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还可以同时降低第一轴流风轮521的转速和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也可以增加第一轴流风轮521的转速,减小第二轴流风轮522的转速。对出风框530进行阐述,请参阅图2和图3,出风框530包括框体531和转动安装在框体531内的多个并列的导风板532,框体531优选呈圆环形设置。出风框530转动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并且位于对旋风机520的前侧以相对所述对旋风机520设置,即相当于对旋风机520位于换热器30和出风框530之间,使得对旋风机520工作时,将气体从进风口221吸入且经过换热器30换热后,排向出风框530,然后通过出风框530导向后从出风口211排出。出风框530的转动安装方式有多种,例如:请参阅图3和图5,出风框530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或轴孔),风机支架510上设置有轴孔(或转轴),因此出风框530通过转轴和轴孔的配合而转动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或者,请参阅图6和图7,出风框530的框体531周缘设置有沿所述出风框530周向延伸的滑槽M,相应的,风机支架510上设置有排布在同一圆的圆周上的多个导向柱N,导向柱N插入滑槽M内以对出风框530进行支撑,并且出风框530通过滑槽M进行滑动而实现周转。请参阅图2和图3,每个导风板532的两端与框体531的内壁面转动连接,并且导风板532连接有驱动部件60,驱动部件60用以驱动导风板532进行任何一角度的转动。其中,驱动部件60优选为电机设置,驱动部件60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具体驱动部件60可以安装在出风框530上,或者安装在壳体20内的支架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20上;当然,若将驱动部件60安装在壳体20内的支架上或者壳体20上时,由于出风框530可进行转动,因此驱动部件60安装在壳体20后,可以跟随出风框530进行转动。另外,容易理解的,将导风板532作可转动设置,因此在导风板532的作用下,出风气体可朝向出风口211的前侧方排出。具体的,驱动部件6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当驱动部件60设置一个时,该驱动部件60连接一导风板532,以驱动相连接的导风板532进行转动;其中应当说明,在多个导风板532中,多个导风板532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联动动,当多个导风板532相互独立时,则驱动部件60只驱动一导风板532进行转动,当多个导风板532相互联动时,则驱动部件60驱动一导风板532转动后,转动的导风板532可以带动其余的导风板532进行转动。当驱动部件60设置多个时,可以设置一驱动部件60相应带动一导风板532进行转动;也可以设置部分导风板532连接有驱动部件60,即该部分导风板532中,一导风板532连接一驱动部件60;更或者是,多个导风板532分为多组,同一组中的导风板532相互联动,并且一组导风板532相应通过一驱动部件60进行驱动。此外还值得一提,驱动部件60驱动导风板532的转动,可以控制导风板532一直处于连续转动状态,或者控制导风板532转动至任一角度(导风板532与出风框530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后停止。另外,请继续参阅图2,框体531的周缘还设置有沿该框体531的周向延伸的齿条531a,对应的,齿条531a通过驱动装置80进行驱动,驱动装置80的安装位置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安装在壳体20内或者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本申请优选驱动装置8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具体的,驱动装置80包括电机81和连接电机81的齿轮82,该齿轮82与框体531上的齿条531a啮合。进而,当电机81运转时,带动齿轮82转动,然后齿轮82通过配合齿条531a而带动框体531进行旋转,即带动整个出风框530旋转。由此,结合上述导风板532可进行转动的特征,以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电机81带动框体531进行旋转,同时导风板532进行转动以与出风框530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因此,出风气体通过导风板532进行导向后,以环向扫风的形式排出出风口211,以增大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范围。此外值得一提,在本申请中,框体531上的齿条531a弧度不作具体限定,但优选齿条531a的弧度可以设置为π/4、π/3、π/2、π3/4、π、π5/4、π3/2或者2π等,当然优选齿条531a环设在框体531的外周缘,即齿条531a的弧度为2π设置,因此可以实现出风框530的360°旋转而实现最大范围送风。当然在一并列的实施例中,当齿条531a的弧度不为2π设置,例如取值π/2设置时,则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优选在出风框530的周缘设置有多个安装位(图中未标示),多个安装位沿出风框530体周缘间隔排布,并且然后齿条531a可任一进行更换位置而安装在任一所述安装位上,由此,可以通过更换齿条531a的安装位置而改变出风框530的导风区域。其中,齿条531a和安装位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凸起进行卡接的方式,或者是滑槽M限位的方式,更或者是螺钉固定的方式。下面,对空调室外机的具体送风流程进行具体阐述。首先,开启空调室内机10,对旋风机520工作,并由于对旋风机520位于换热器30和出风口211之间,所以对旋风机520将壳体20外的气体通过进风口221吸入,进入壳体20内的气体流经换热器30进行换热后,再排向出风口211。随后,由于出风框530安装在出风口211处,同时,出风框530转动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并且通过驱动装置80进行驱动以进行旋转,以及导风板532转动的安装在出风框530内并且通过驱动部件60控制转动。因此,当出风气体排至出风口211处时,通过导风板532进行导向,以及在框体531自身转动的情况下,可以朝向出风口211的四周进行扫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导风板532转动的安装在出风框530内,并且,导风板532通过安装在出风框530上的驱动部件60控制转动,因此,当导风板532转动过程或者转动至某一角度(导风板532与出风框530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时,会对出风气体进行阻挡后进行导向而从出风口211的前侧方排出。并且,框体531的周缘设置有齿条531a,风机支架510上安装有驱动装置80,驱动装置80包括电机81和连接电机81的齿轮82,同时齿轮82与框体531的齿条531a啮合。当电机81工作时,电机81通过齿轮82齿条531a带动框体531进行旋转,因此,出风气体在导风板532的导向,以及框体531的旋转出风下,大幅度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的送风区域,以实现扫风的效果。另外,本申请中,导风板532通过驱动部件60的调节,可以转动至任一角度,由此实现扫风区域的可控性。即驱动部件60控制导风板532转动后,当导风板532与出风框530轴线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则出风框530的送风范围较小;若驱动部件60控制导风板532转动后,当导风板532与出风框530轴线之间的夹角较大时,则调控出风框530的送风范围较大。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部件60可以安装在出风框530的任一位置,只要不干涉其他部件的工作,以及可以实现转动连接导风板532即可。例如驱动部件60可以安装在出风框530的前端、周缘、后端、甚至框体531的内壁均可。但是,考虑到,由于出风框530周缘的安装区域较大,以及当驱动部件60安装在出风框530周缘时,方便连接导风板53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驱动部件60安装在出风框530的周缘上,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及到驱动部件60可以为一个设置或者为多个设置。在此基础上,为了考虑到成本的原因,以及减少驱动部件60的安装占用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驱动部件60来带动导风板532进行转动。并且,相对于一个驱动部件60只带动一个导风板532转动的情形而言,不仅导风板532起到的导风效果不好,而且降低了驱动部件60的利用率。所以设置多个所述导风板532之间相互联动,并且其中一所述导风板532与所述驱动部件60连接。因此,当驱动部件60运转时,只需带动与其连接的导风板532转动即可实现所用导风板532转动的效果。其中,多个导风板532之间的联动方式有多种,例如多个导风板532之间通过齿轮82配合而实现联动的效果;或者多个导风板532之间通过齿轮82齿条531a的配合而实现联动的效果;更或者多个导风板532之间通过连杆70连接的方式而实现联动的效果。优选的,为了方便装配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多个导风板532之间通过连杆70连接而进行联动,如图3所示。容易理解的,导风板532呈扁平板状设置,所以导风板532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两侧边,其次,由于多个导风板532呈并列设置,因此连杆70沿多个导风板532的排列方向延伸,使得连杆70连接多个导风板532的同一侧边,并且连杆70与导风板532的连接处为转动连接,由此通过一连杆70即可实现多个导风板532的联动。进一步的,为了在多个导风板532转动过程中,保持各导风板532的转动平稳性,因此优选设置所述连杆70连接各所述导风板532的中部,以达到上述效果。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当出风框530安装完成后,安装框处于出风口211位置,并且出风框530的前端设置与出风口211的周壁抵接,同时与壳体20的前端面齐平。因此,为了防止连杆70连接导风板532后,凸出出风口211外,故请参阅图3,在导风板532连接连杆70的一侧开设有让位缺口(图中未标示),并且连杆70连接导风板532后可以避位于让位缺口91内,因此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所述风机支架510包括一安装板511,所述安装板511上贯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孔缘向前凸延形成安装筒512,所述对旋风机520安装在所述安装筒512内。具体的,安装板511对应盖板部件40上的通风孔41设置,即本申请中安装板511呈矩形板设置以盖设在通风孔41处。其次,安装板511上贯设有一通孔,优选该通孔为圆形设置,以方便后续对旋风机520的安装。通孔的孔缘向前凸延形成有安装筒512,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筒512也可以由通孔的孔缘向后凸延形成,而本实施例中优选前者设置。安装筒512对应通孔而呈圆柱筒设置,因此对旋风机520配合安装在安装筒512内。另外,考虑到对旋风机520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因此在安装板511上设置有加强筋以增强安装板511的使用强度。另外,在本申请中,出风框530通过轴孔配合而转动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具体对出风框530的安装结构进行描述。请参阅图3,所述安装筒512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支架513,该安装支架513可以直接为一安装杆设置,即该安装杆跨设在出安装筒512上;或者是多根安装杆513a设置,多根安装杆513a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则各自分别连接在安装筒512的内壁而跨设在安装筒512的前端;更或者是安装支架513为一架子设置而跨设在安装筒512的前端。本申请中,请参阅图4,优选安装支架513由多根安装杆513a设置,容易理解的,每一安装杆513a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一所述安装杆513a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筒512的内壁连接,第二端相互连接或者通过一环接部513b相互连接,本申请设置有环接部513b,并且环接部513b上设置有轴孔。另外,出风框530的后端设置有一支撑架533,该支撑架533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安装支架513的结构设置,当然优选与安装支架513相同。并且出风框530后端的支撑架533上后凸有一转轴,该转轴位于出风框530的中部,用以适配安装支架513上的轴孔。因此,安装出风框530时,只需将出风框530上的转轴插入安装支架513上的轴孔进行适配即可,由此出风框530可以在转轴的支撑下而相对风机支架510可转动。在此基础上,请参阅图2,为了提高出风框530的转动稳定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驱动装置8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更多。本申请为两个设置,即设置齿条531a通过两个齿轮82进行啮合而增大了驱动装置80与出风框530的接触区域,由此实现提高出风框530的转动稳定性的效果。此处值得一提,两个驱动装置80可以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的任意位置,本申请优选驱动装置8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的前表面;再者,两个驱动装置80的安装位置可以为相邻设置,也可以是对称地设置在安装筒512的相对两侧。而在本申请中,由于风机支架510上端(或下端)的自由安装位置较多,因此优选将两驱动装置8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的上端(或下端),同时容易理解,将两个驱动装置8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的同一端,因此方便两驱动装置80之间的走线,而方便两者之间的导线连接以及与控制装置之间的导线连接等。此外还值得一提,在设置两个驱动装置80的基础上,可以设置两个驱动装置80在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均处于运作状态。或者,可以设置其一驱动装置80在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处于自行运作状态,另一驱动装置80则处于备用状态。进一步的,考虑到对旋风机52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并且对旋风机520工作时,震动较大,所以考虑到若直接将驱动装置80安装在风机支架510上,则在较大震动会使得驱动装置80与风机支架510之间容易产生脱离的现象,并且较强的震动还会对驱动装置80造成影响。因此,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设置所述驱动装置80通过安装座90而安装在风机支架510的前表面。当然,安装座90的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悉知的结构设置,因此不一一进行列举,另外,安装座9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驱动装置80的形状而确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安装座90呈筒状设置,筒状设置的安装座90的自由端周缘设置有开孔的凸耳,同时驱动装置80的前端周缘对应设置有开孔的凸耳。因此,在安装驱动装置80时,直接将驱动装置80放入安装座90的自由端后,驱动装置80上的凸耳与安装座90上的凸耳叠层抵接,因此再通过螺栓或螺钉通过凸耳上的孔进行固定即可。容易理解的,将驱动装置80设置在筒状的安装座90内,其一可以通过安装座90进行限定,防止驱动装置80容易脱落的问题,其二通过安装座90进行支撑,以起到减震的作用。更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驱动装置80的定位效果,请继续参阅图4,在安装座90的自由端的周壁上开设有一缺口91,同时驱动装置80上设置有限位凸起83,限位凸起83用以当驱动装置80安装在安装座90后,卡入缺口91内而对驱动装置80起到限位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