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409发布日期:2019-03-19 21:1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通过吹出的气流将热量或冷量送至室内进行调温,以达到将室内温度调至所需温度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空调器的出风温度不能快速地变化至所需要的温度,尤其是制热时,空调器吹出的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的时间更长,以致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壳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吹出的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的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蜗壳结构,包括:壳体;蜗舌,蜗舌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部分的蜗舌与壳体围设成进风通道,部分的蜗舌与壳体围设成出风通道,蜗舌上开设有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出风通道相连通,回流通道的第二端与进风通道相连通,以将出风通道内的部分气流导入至进风通道内并与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蜗舌的端部具有第一导流面,蜗舌的靠近出风通道的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之间形成蜗舌圆角,出风通道的第一端开设于蜗舌圆角上。

进一步地,蜗舌圆角的型线的长度为L,蜗舌圆角的型线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流面相连接,蜗舌圆角的型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流面相连接,出风通道的第一端开设于蜗舌圆角的型线上的位置范围为L1,其中,L1≤2/3L,L1为蜗舌圆角的型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长度。

进一步地,回流通道的几何中心线为弧线。

进一步地,回流通道的最大宽度为W,W≤10mm。

进一步地,回流通道为多个,多个回流通道相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蜗壳结构还包括:滑块,滑块与蜗舌的表面可滑动地连接,滑块具有将回流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以及滑块具有将回流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滑块与蜗舌圆角的外表面可滑动地相连接,滑块的朝向蜗舌圆角的一侧的表面为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蜗壳结构,蜗壳结构为上述的蜗壳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感温部,感温部与壳体相连接,感温部用于检测出风温度;控制部,控制部与感温部电连接,控制部可控制滑块位于将回流通道关闭的第一位置或将回流通道打开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当感温部检测到出风温度稳定时,控制部控制滑块位于第一位置,当感温部检测到出风温度不稳定时,控制部控制滑块位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叶,贯流风叶设置于壳体内,蜗舌的第一导流面与贯流风叶相对地设置;换热器,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进风通道内的气流经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出风通道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蜗舌上开设有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出风通道相连通,回流通道的第二端与进风通道相连通,以将出风通道内的部分气流导入至进风通道内并与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这样设置将出风通道内的部分已经换热过的气流再次引至进风通道与进风气流进行热交换,进而对进风起到了预调温作用,从而使得空调器的蜗壳结构的出风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结构的滑块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结构的滑块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进风通道;12、出风通道;

20、贯流风叶;

30、换热器;

40、蜗舌;41、蜗舌圆角;42、回流通道;43、第一导流面;44、第二导流面;

5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蜗壳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蜗壳结构包括壳体10和蜗舌40,蜗舌40与壳体10的内壁相连接,部分的蜗舌40与壳体10围设成进风通道11,部分的蜗舌40与壳体10围设成出风通道12,蜗舌40上开设有回流通道42,回流通道42的第一端与出风通道12相连通,回流通道42的第二端与进风通道11相连通,以将出风通道12内的部分气流导入至进风通道11内并与进风通道11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蜗舌上开设有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出风通道相连通,回流通道的第二端与进风通道相连通,以将出风通道内的部分气流导入至进风通道内并与进风通道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这样设置将出风通道内的部分已经换热过的气流再次引至进风通道与进风气流进行热交换,进而对进风起到了预调温作用,从而使得空调器的蜗壳结构的出风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2所示,蜗舌40的端部具有第一导流面43,蜗舌40的靠近出风通道12的表面形成第二导流面44,第一导流面43与第二导流面44之间形成蜗舌圆角41,出风通道12的第一端开设于蜗舌圆角41上。通过在蜗舌圆角41上开设出风通道12的第一端,使得出风通道12主要对蜗舌40的第一导流面43上的回流风进行疏导,而未影响出风通道的主风,从而避免了回流通道42对整机送风能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蜗舌圆角41的型线的长度为L,蜗舌圆角41的型线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流面44相连接,蜗舌圆角41的型线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流面43相连接,出风通道12的第一端开设于蜗舌圆角41的型线上的位置范围为L1,其中,L1≤2/3L,L1为蜗舌圆角41的型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长度。回流通道42的位置选择在蜗舌圆角41上,优选范围在蜗舌圆角41近贯流风叶20处的2/3段处,此处流速与舌部表面夹角更接近90°,气流几乎正对回流通道42第一端进气口的切向,以此减小气流在回流通道42第一端进气口处的入流损失,增加沿回流通道42的回流量。

进一步地,回流通道42的几何中心线为弧线。弧形的回流通道42可避免回流气流与进风通道7的进风对冲相抵,以致避免壳体内进风量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回流通道42的最大宽度为W,W≤10mm。避免经回流通道42的风量流量过大,而使得内部压差减小而引起风机内部贯流区失稳,继而提高了送风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回流通道42为多个,多个回流通道42相间隔地设置。其中,回流通道42可沿贯流风叶20中心轴方向可均匀分布也可不均匀排布,这样设置提高了回流通道42的导流效果,继而使得空调器的蜗壳结构的出风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中,回流通道42可以为槽结构、孔结构或间断槽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蜗壳结构还包括滑块50,滑块50与蜗舌40的表面可滑动地连接,滑块50具有将回流通道42关闭的第一位置,以及滑块50具有将回流通道42打开的第二位置。当然,滑块也可以为设置在回流通道42内的阀体结构,这样设置使得在需要快速温变时回流通道42开启,在室内温度稳定或趋于稳定时回流通道42关闭,其启闭应用蜗舌圆角上的弧形滑块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50与蜗舌圆角41的外表面可滑动地相连接,滑块50的朝向蜗舌圆角41的一侧的表面为弧面。这样设置使得在需要快速温变时回流通道42开启,在室内温度稳定或趋于稳定时回流通道42关闭,其启闭应用蜗舌圆角上的弧形滑块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蜗壳结构还可以应用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蜗壳结构,蜗壳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蜗壳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感温部和控制部,感温部与壳体10相连接,感温部用于检测出风温度,控制部与感温部电连接,控制部可控制滑块50位于将回流通道42关闭的第一位置或将回流通道42打开的第二位置。这样设置使得在需要快速温变时回流通道42开启,在室内温度稳定或趋于稳定时回流通道42关闭,继而使得空调器的蜗壳结构的出风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更快,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当感温部检测到出风温度稳定时,控制部控制滑块50位于第一位置,当感温部检测到出风温度不稳定时,控制部控制滑块50位于第二位置。其中,出风温度稳定为出风温度在ts内温差变化小于2℃,出风温度不稳定为出风温度在ts内温差变化大于2℃,其中,10s≤t≤360s。

如图1所示,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叶20和换热器30,贯流风叶20设置于壳体10内,蜗舌40的第一导流面43与贯流风叶20相对地设置,换热器30设置于壳体10内,进风通道11内的气流经与换热器30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出风通道12内。通过进风通道11将壳体内的部分气流导流至进风通道11内,并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进入壳体内,这样设置将壳体内的部分已经换热过的气流再次引至换热器前与进风气流换热,进而对进风起到了预调温作用,进而使得换热器出风温度变化至所需温度更快。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