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修理维护的电热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4788发布日期:2019-05-07 21:2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便于修理维护的电热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发生器领域,特别是便于修理维护的电热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热发生器在电子、食品、制药、印刷、包装、清洗、热处理等各行业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服装制衣行业,电热发生器是常见设备,通常应用在熨烫工艺。申请号为:CN201320483025.2的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电热发生器内胆。上述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水位器中的水直接来自于内胆中烧开的沸水,而在高温状态下,含有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由于水的蒸发而析出,水中的碳酸根会与钙、镁等离子相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镁,也就是水碱。随着使用时限的加长,水碱不断积累并附着在水位器中液位探针的的表面形成水垢。而水垢往往会降低液位探针的感应灵敏,从而使得,当水位器中的液位到达设定液位的上、下限时,液位探针不能起到相应的关停进水管阀门或者关闭电热管电源的作用,进而造成燃烧室中电热管因为液位太低导致其干烧而被烧毁,又或者因为内胆中液位太高而导致内胆中蒸汽不能顺利进入分气室而爆炸等安全事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电热发生器电路较为复杂,当电热管出现问题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线路的分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水位器长时间正常工作,且当电热管线路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判断并找出问题线路的电热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便于修理维护的电热发生器,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电热发生器内胆和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所述电热发生器内胆包括燃烧室及配合设置在燃烧室内的至少一个电热管,所述燃烧室上方配合设置有分汽室,所述分汽室和燃烧室之间设置连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底部设置有与其相通的缓冲部,进水管道与缓冲部相连通;所述燃烧室外配合的设置有水位器,所述水位器内插接有液位探针;所述水位器上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燃烧室上部相连通,所述水位器下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缓冲部相连通。

在燃烧室底部设置有与进水管、水位器下部的第二管道相连通的缓冲部;当进水管进水时,刚进入的温度较低的冷水与缓冲部中的热水混合,使得缓冲部的热水得以明显降低,而且缓冲部还起到一个降低进水管水压的作用,从而让缓冲部对其中温度较低的水起到一个再分配的作用。即与缓冲部相连的液位器不会出现因为进水管进水时水压太高而导致液位器中的水位被推高,导致水位器液位高度检测不准的情况。且因为水作为导热介质其导热效率相对较低,而缓冲部中因为经常处在补水状态,故缓冲部可理解为一个热交换并不激烈的相对密闭的空间,而液位器中的水来自与缓冲部相连的第二管道,所以液位器中水的温度必然不高。而相对温度较低的水中,水垢的主体物质碳酸钙、碳酸镁的形成速度会大大降低,进而起到了延长水位器的有效工作时间;而在其上部设置有与燃烧室上部相同的第一管道,使得水位器与燃烧室之间形成连通器,从而保证了水位器中的液位与燃烧室中的液位处于相同高度,进一步的保证了液位器对燃烧室中液位的精准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室内壁与连通管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挡水板一,蒸汽室内壁与连通管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挡水板二。该种结构设置可大大降低蒸汽中所带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分汽室上一体成型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上配合设置有压力表、控制器、安全阀。至少一个蒸汽出口的设置可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率,而压力表、控制器、安全阀的设置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设置有两个,且呈上下平行分布。上下分布的电热管能够更加均匀高效的加热燃烧室中的液体。

进一步地,缓冲部下方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通过进水管道与缓冲部相连。排污口的设置,方便燃烧室内部污物的排出,可有效延长内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吸气阀。吸气阀的设置保证了:在排放燃烧室内的的污水时,其内外大气压保持相同,从而方便了污水的排放,提升了排放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器外壁为玻璃管。将水位器外壁设置为透明的玻璃管使得外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直管的肉眼观察即可知道燃烧室内的液位高度,并可与水位器相互印证,以验证水位器是否还在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包括电源输入端A、B、C,所述电源输入端A、B、C与电热管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每一个电热管与电源输入端A、B、C之间串联有控制开关;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还包括电压表,所述电压表通过电压表转换开关与电源输入端A、B、C电连。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包括套设在电源输入端A、B、C每一相电路上都套设有相对应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电流表电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水位器上、下端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连接在燃烧室的上部和缓冲部上的简单结构,保证了水位器中的水相对于燃烧室中水处于较低温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因为水位器中的水温度过高产生水垢而导致的液位探针工作寿命短的问题。分汽室的设计保证了蒸汽的有效分配。而设置在连通管两端的挡水板一和挡水板二,可有效减少蒸汽中的水分,起到过滤水分的作用,解决蒸汽带水的问题,且分汽室的设置还将燃烧室的体积缩小,加快了燃烧室内水的沸腾,降低能源损耗;而所述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中通过简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设置,即可快速判断出线路或与相应线路连接的加热管是否存在的问题。既方便了工人平时的检查维护,还提高了当线路出现问题时工人的排查问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图;

图4是加热管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的便于修理维护的电热发生器,包括其支撑和框架作用的机架000,在机架000内固定有电热发生器内胆100,在外壳的壳体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200,具体的,电热发生器的内胆100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用于盛放和加热水的燃烧室101、插接在燃烧室内部的电热,102,电热管采用三相电供电方式。其中电热管1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燃烧室的容积和所需蒸汽产生速率进行调节,优选的,设置为上下平行排布的两根。电热管102对燃烧室内的水进行加热,使之产生水蒸气。在燃烧室101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底部连通的缓冲部103,缓冲部上连接有进水管道104以及通过进水管道与其相连的排污口105,在进水管道104和排污口105上都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开、闭的阀门,所述阀门图中未显示;优选的,阀门可以是电子阀,通过电路实现其自动开关,以增大操作时的安全性。其中缓冲部的容积大于进水管的瞬时进水量,从而可以降低水管道中的水进入缓冲部时的压力。

在燃烧室的上方设置有分汽室106,在分汽室10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蒸汽出口107,蒸汽出口107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在蒸汽出口107上还配设有起到安全作用的压力表、控制器、安全阀等,图中未显示。

分汽室106与燃烧室101上部之间通过连通管108连接,优选的,连通管108的数量为两个。为了解决蒸汽带水的问题,在燃烧室101内壁与连通管108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挡水板一109,分汽室106内壁与连通管108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挡水板二110,该种结构设置可大大降低蒸汽中所带水分。工作时,由于燃烧室101体积较小,注入水量较少,因此电热管可以很快的将燃烧室101内的水煮沸,产生的蒸汽通过连通管108进行分流后进入到分汽室106内,起到快速提供蒸汽的作用,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蒸汽进入到分汽室的过程中,先后经过挡水板一109和挡水板二110,挡水板有效对蒸汽所带水分进行过滤,有效解决蒸汽带水的问题。

而在燃烧室外还设置有水位器111,水位器包括插接在其上端用于探测液位高度的液位探针1111,水位器111的上端通过第一管道112与燃烧室101的上部相连通,水位器111的下端通过第二管道113与缓冲部103相连通;水位器111通过第一管道112和第二管道113与燃烧室和缓冲部共同形成了一个连通器,该连通器能够使水位器中的液位与燃烧室中的液位保持相同高度,而且因为水位器111通过来自与缓冲部中与进水管道进来的冷水混合后的温水,故水位器111中的水能够保持较低温度,即使燃烧室持续加热也因为水位器中的水与燃烧室中的沸水热交流较少而可稳定的保持在40℃~60℃之间,从而减少了水位器111中的水因为温度较高而产生的碳酸钙、碳酸镁的量,延迟了水垢附着在液位探针1111工作部位的时间。进而变相的延长了水位器的有效工作时间。优选的,水位器111的外壁为透明的玻璃管。玻璃管的透明结构,可以使操作工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燃烧室内液位的高度,进一步的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且通过肉眼观察液位可与水位器相互印证,检查水位器是否在正常。如水位器中的液位高于或者低于设定值时,任然未报警,则可推断其已经不能有效工作。并应对其及时进行维修。

在第一管道112的侧壁上还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吸气阀114,该吸气阀114的工作方式是:当位于燃烧室底部的排污管道105阀门打开进行排污时,因为其内部在失去水份后,气压降低,当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吸气阀打开,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进入燃烧室内部,以平衡燃烧室内外的气压,使排污口能够更加畅顺的将污水排出。

如图3~4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电路检测系统200,包括电源输入端A、B、C 201,所述电源输入端A、B、C201上通过电压表转换开关202连接有电压表203,通过切换电压表转换开关,当电压表转换开关切到相应相路时204,即可以达到测量这一相电路上的电压是否正常,而通过三路电路的切换即可达到测量三相电源A、B、C是否都正常工作。

所述电源输入端A、B、C每一相上安装有感应线圈204(图中未示出),所述感应线圈204与电流表相连以测量每一相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所述电源输入端A、B、C与电热管102上的输入端对应相连,已知电热管在每一相上的工作电流一定值a,则可知当电热管正常工作时,每一相上的电流表的值为a×n(n>0,为工作加热管数量),而如果当其中一个电流表上的电流测量值a×(n-m),0≤m≤n时即可知道加该电流表所在电路中的必然有m个电热管的电路出现故障;而故障电热管的排查只需通过开关每一个电热管来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即当打开一个电热管时,每一相电路上的电流表的电流都出现正常上升,则可确定为该电热管正常,如果某一相电路上的电流表未出现正常上升即可确定为该电热管对应电路故障。而当m处于其两个极值即0或这n时,可认为当m=0时,所有电热管都正常工作,当m=n时即可认为所有电热管都存在故障或该电流表所在一项电路出现故障,工人相应作出监测即可,大大的减少了工人排查线路的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