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主片、散热器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2929发布日期:2019-05-21 21:31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散热器主片、散热器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器主片以及带有这样的散热器主片的散热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散热器的主片主要采用等壁厚的钢原材料使用简单的冲压的方法成型和落料。主片按照强度要求的选材厚度较厚,如主片边缘和中间的厚度是一样的,这样子扁管的排布密度受到限制。对于散热器主片的技术要求来说,主片边沿作为扣压水室受力点且去料成为结构的薄弱区域,此部分的结构强度要求决定了材料厚度的选择。而主片的中间翻边连接扁管的部分使用橡胶密封圈,这部分密封室靠橡胶的压缩变形的柔性连接。因此主片中间翻边部分强度的要求较边沿部分要低很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器主片,其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散热器主片,包括中间翻边和布置在所述中间翻边外侧的侧边,所述中间翻边用于连接扁管,所述侧边作为扣压水室受力点,所述侧边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翻边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散热器主片,所述中间翻边为梯形或喇叭口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散热器主片,所述中间翻边通过橡胶密封圈与扁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散热器主片,所述散热器主片的材料为钢或铝。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出的散热器主片,所述散热器主片通过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带有这样的散热器主片的散热器。由于该散热器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主片,因此能够具有如上面所述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这样的散热器主片的汽车。由于该汽车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主片,因此能够具有如上面所述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使用中间薄四周厚的变截面设计,既可以保证外围和水室扣压的机械强度,也可以为主片中间翻孔穿扁管和端部胀管扩口提供更大的空间,散热器的扁管的排布密度可以提高,实现较高的散热性能和较低的液侧压降水平。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散热器主片;

图2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散热器主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意性显示了图2中的散热器主片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散热器主片包括中间翻边和布置在所述中间翻边外侧的侧边,所述中间翻边用于连接扁管,所述侧边作为扣压水室受力点,所述侧边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翻边的厚度。所述中间翻边为梯形或喇叭口形。所述中间翻边通过橡胶密封圈与扁管连接。所述散热器主片的材料为钢或铝。所述散热器主片通过冲压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主片结合图1、图2和图3示出,散热器主片1包括中间翻边2和布置在所述中间翻边2外侧的侧边3。两个侧边较厚,中间翻边的地方壁厚可以做薄。需要加工成如图所示需要主片,对于原材料选择依旧可以选取等壁厚的板材进行冲压。但是此设计除了可以使用原始的钢还可以选取自重更轻、耐腐蚀更好的铝作为主片原材料。对于此不等壁厚主片加工,铝材的加工性能更好,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发挥不等壁厚带来重量节省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主片可以用于装配散热器主片,此主片可以提供装配式散热器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扁管排布密度提高散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和压降性能。结合散热器工作环境的工况建模,模拟主片在散热器工作时的受力情况,通过分析可知主片两侧的受力集中,在中间部分受力很小。此散热器主片使用中间薄,四周厚的变截面设计,既可以保证外围和水室扣压的机械强度,也可以为主片中间翻孔穿扁管和端部胀管扩口提供更大的空间。散热器的扁管的排布密度可以提高,实现较高的散热性能和较低的液侧压降水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主片可以实现低成本地批量生产,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工艺过程实现高效的大批量生产。通过优化模具设计和工艺步骤,可以使用简单的冲压,拉伸,翻边,去料等简单的高效工艺实现不等壁厚的散热器主片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散热器,带有前述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主片,其因此带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应于前面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汽车,带有前述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实施方式的散热器主片,其因此带有的技术特征以及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应于前面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