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支架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9345发布日期:2019-10-19 03:28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支架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灶具的、能够自动调整锅具位置使锅具放置得更加稳定的防滑支架及灶具。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灶具进行烹饪时,经常反映有锅具放不稳、滑锅等现象,不仅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烫伤的危险。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1、现在常见的锅支架以四爪的为主,但锅底与锅支架的支撑脚接触时,很难保证锅底与四个支撑脚同时接触造成局部悬空的不稳定状态,稍有外力左右就可能导致滑锅;2、锅支架与锅底的摩擦力太小而造成滑锅。因此,开发一种能够自动调整锅具位置的防滑支架及灶具极具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针对现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了一种防滑支架,可应用于灶具。在锅具座锅时,能够自动将锅具位置调整到位,同时可向锅具施加压力,以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使锅具放置更加稳定,彻底解决了锅具滑锅的不足。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防滑支架,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支撑脚,其中,所述支撑脚上设有可上下运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突出于所述支撑脚的上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滑支架,还包括用于复位所述顶杆的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设有可容纳所述顶杆的通道,所述顶杆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其上端伸出通道的上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的下端面设有挡板,所述顶杆上设有凸缘,所述弹性件被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并位于所述凸缘与所述挡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顶杆的凸缘位于所述下通道中,所述下通道和所述凸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上通道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顶杆下端的槽或孔,所述槽或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通道的下通道的横截面积,且大于所述顶杆的横截面积。优选地,所述孔为通孔,该通孔与所述通道同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杆的上端面设置为平面结构或防滑结构,或在上端面连接有防滑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支撑脚的朝内延伸出一支爪,所述顶杆设置所述支爪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爪朝内的一端设置为朝内且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通道的上端面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所述顶杆的上端突出于所述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灶具,具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滑支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具有自动将锅具位置调整到位,及增大接触面的摩擦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灶具行业,以使锅具放置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体和支撑脚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支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防滑支架,包括本体1、支撑脚2、及设置在支撑脚2上的可上下运动的顶杆3。优选地,本体1为具有中央通孔的圆环形结构,共有四个支撑脚2分别设置在本体1的圆环上,在四个支撑脚2上分别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顶杆3。将锅具座锅时,锅底驱使顶杆3向下运动,以自动将锅具调整到位,防止锅具滑锅,同时顶杆3向锅具施加压力,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的摩擦力,使锅具放得更加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只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支撑脚2上设置有顶杆3;支撑脚2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五个等;本体1还可以为具有中央通孔的方框形结构。

见图2,支撑脚2均呈“7”形结构,其下端固定在本体1上,上端朝内延伸出一支爪20,在支爪20的顶部朝内一端设置有朝内且向下倾斜的斜面22,以使锅具稳定地座锅在支架上,同时缩短锅底与燃烧器的距离,提高烹饪过程的热效率。进一步地,在支爪20具有斜面22的一端设置有可容纳顶杆3的通道21,该通道21包括相互连通的上通道211和下通道212,上通道211的上端面位于斜面22上,且上通道211的横截面积小于下通道212的横截面积。

见图3-4,顶杆3的一部分设置在通道21中,其下端伸出下通道212的下端面,上端伸出上通道211的上端面。进一步地,在顶杆3位于下通道212的一段上设有凸缘31,该凸缘31的横截面积大于上通道211的横截面积,且小于下通道212的横截面积。在本实施中,还包括用于复位顶杆3的弹性件4,弹性件4设置在下通道212中,并套设在顶杆3位于凸缘31的下端。具体地,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或易形变的弹性体,如膜片等。由此,当顶杆3与锅具抵接时,驱使顶杆3向下运动以自动将锅具位置调整到位,同时因压力而增大了接触面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了锅具滑锅;当移开锅具时,弹性件4可将顶杆3复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具有孔51的挡板5,该挡板5设置在支爪20的底部。优选地,孔51为通孔,该通孔与通道21同轴设置,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下通道212的横截面积,且大于顶杆3的横截面积。由此,不仅能够将弹性件4固定在挡板5和凸缘31之间,而且可容纳顶杆3的下端,以供顶杆3上下运动穿过。

具体地,顶杆3的下端被设置在挡板5的孔51中,通过孔51和通道21的共同作用,使顶杆3稳定地在轴向方向上下运动,有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优选地,顶杆3的上端面设置为平面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杆3的上端面还可以设置为防滑结构,如若干个波纹、方格、蜂窝、凸缘等,或在顶杆3的上端面连接有防滑结构,如橡胶条、防滑砂等,以增大锅底与顶杆之间的摩擦力,使锅具放置地更加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具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防滑支架,其结构简单,当锅具座锅时,锅底与设置在支架上并可上下运动的顶杆3相抵接,该顶杆3不仅能够根据锅具的放置位置自动将其调整到位,有效地防止锅具滑锅,而且还可以可向锅具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顶杆3与锅底之间的增大摩擦力,使得烹饪时锅具放得更加稳定。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