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703发布日期:2019-06-19 01:4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取暖设备就是指通过各种加热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中,电热水器直接使用加热管对水进行加热,这样容易产生水垢,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燃气热水器有安全隐患,当漏气时遇到明火会造成火灾或爆炸;太阳能热水器则需要阳光充足,导致使用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箱和水箱,所述油箱的内部设有加热器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水泵,所述换热管的出液端通过出水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箱的侧壁设有出水接头和回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回水接头靠近所述水箱的顶部,所述出水接头和所述回水接头均穿出所述壳体的侧壁,所述出水接头处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采用换热管迂回弯曲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铜管或铝管。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处设有第一封闭盖子,所述壳体与所述加油口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处设有第二封闭盖子,所述壳体与所述加水口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水箱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油箱的内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内部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采用电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节能取暖设备,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通过对油液加热,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使得水温升高,油液加热后冷却较慢,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垢,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该设备不需要使用燃气,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该设备也不需要考虑天气情况,适合任何地区和时间段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的剖视图。

图中:11-壳体;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2-油箱;121-加油口;122-第一封闭盖子;123-加热器;124-换热器;125-第一温度传感器;13-水箱;131-加水口;132-第二封闭盖子;133-水泵;134-出水接头;135-回水接头;136-第二温度传感器;14-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节能取暖设备,包括壳体11。

壳体11采用钣金制成,壳体11为矩形状结构。

壳体11的内部设有油箱12和水箱13,油箱12和水箱13沿壳体1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油箱12用于盛装油液,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油液为不可燃的油液。为了方便向油箱12内添加油液,油箱12的顶部设有加油口121,从加油口121可以向油箱12内注入油液,为了避免灰尘或者其他杂物从加油口121落入油箱12内,加油口121处设有第一封闭盖子122,壳体11的顶部在与加油口121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起到避让的作用,这样便于向油箱12内加油液。油箱12的外侧还可以设置保温层,这样能够提高油箱12的保温效果。

油箱12的内部设有加热器123和换热器124,加热器123靠近油箱12的底部,换热器124位于油箱12的中间,油箱12内的油液要覆盖过换热器124的顶部。

加热器123用于对油箱12内的油液进行加热。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23采用电加热管,当然,加热器123也可以采用其他加热装置。

换热器124起到换热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24采用换热管迂回弯曲制成,当然,换热器124也可以采用换热管弯曲成螺旋状结构。为了保证换热器124的换热效果,换热管采用铜管或者铝管,铜管或铝管的导热率较高。

水箱13用于盛装自来水。为了方便向水箱13内添加自来水,水箱13的顶部设有加水口131,从加水口131可以向水箱13内注入自来水,为了避免其他杂物从加水口131落入水箱13内,加水口131处设有第二封闭盖子132,壳体11的顶部在与加水口131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起到避让的作用,这样便于向水箱13内加水。

换热器124的进液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13连通,进水管道从水箱13的底部与水箱13的内部连通,进水管道上设有水泵133,水泵133设置在壳体11的内部且位于水箱13的下方,换热器124的出液端通过出水管道与水箱13连通,水泵133能够将水箱13内的水抽出并输送到换热器124内,然后经过出水管道又回流至水箱13内。

水箱13的侧壁设有出水接头134和回水接头135,这样便于连接管道,出水接头134靠近水箱13的底部,回水接头135靠近水箱13的顶部,出水接头134和回水接头135均穿出壳体11的侧壁,出水接头134和回水接头135可以采用快接接头。当然,出水接头134处还设有阀门,这样便于控制水流的通断。

壳体11的正面设有控制面板14,加热器123与控制面板14电连接。

油箱12的内部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5,第一温度传感器125用于与控制面板14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25用于检测油箱12内油液的温度,并将油液的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面板14,并通过控制面板14上的显示屏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样便于用户了解油液的温度。

水箱13的内部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36,第二温度传感器136用于与控制面板14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36用于检测水箱13内的水的温度,并将水的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面板14,并通过控制面板14上的显示屏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样便于用户连接水箱13内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油箱12内加入适量的油液,在水箱13内加入适量的水,通过控制面板14启动加热器123工作,加热器123对油箱12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使油液的温度升高,水泵133将水箱13内的水抽出并输送至换热器124内,高温油液会将热量通过换热器124传递给换热器124内的水,使得水温升高,水箱13内的水通过多次经过换热器124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水温达到所需温度,然后,热水可以通过与出水接头134连接的管道输送至需要取暖的地方,热量释放出后又通过与回水接头135连接的管道回流至水箱13内。

该新型节能取暖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油液加热,然后再将热量传递给水,从而使得水温升高,油液加热后冷却较慢,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垢,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该设备不需要使用燃气,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该设备也不需要考虑天气情况,适合任何地区和时间段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