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334发布日期:2019-07-27 10:1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的技术趋于成熟,随着厨房设计的更新换代,对吸油烟机在智能、美观、轻量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吸油烟机的性能主要由风机、流道、进风口等关键部件决定。结合油烟的运动轨迹合理设计流道结构可以减小油烟的沿程阻力,提高吸油烟效率。此外,目前市场为了将油烟机装进储物柜,对油烟机整机深度提出了高要求,进一步压缩了流道空间,易造成油烟的流动阻力增加,容易引发气动噪声,此时合理的结构设计对油烟进行有效的引流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所述顶吸式吸油烟机深度小、吸油烟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箱壳,所述箱壳内设有风道,所述箱壳的底部设有进烟口;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箱壳内,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离心风轮,所述蜗壳的前表面设有前进口,所述蜗壳的后表面设有后进口,所述离心风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所述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离心风轮转动时分别从所述前进口、所述后进口进风;其中,所述顶吸式吸油烟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S≤320mm,所述前进口与所述风道的前壁之间距离为L1,所述后进口与所述风道的后壁之间距离为L2,1.7≤L1/L2≤2.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通过限定双吸风机的前后距离风道内壁的距离比,调节二者风压及风阻,得到最佳进气比,实现不跑烟的吸油烟效果。这种低风阻的风机安装方式,能降低风机在机架的沿程阻力及整机噪音,使烟机深度能缩小至320mm以内,实现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小型化设计,便于获得较大的烹饪空间,解决使用碰头的风险。另外,整机体积也会减小,制造成本、安装难度都会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与水平方向相平行,所述蜗壳从顶部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轮包括:轮毂;多个前叶片,所述多个前叶片连接在所述轮毂的前侧,所述多个前叶片环绕所述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后叶片,所述多个后叶片连接在所述轮毂的后侧,所述多个后叶片与所述多个前叶片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所述前叶片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后叶片的轴向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壳的底部为集烟罩,所述进烟口设在所述集烟罩的底面上。

具体地,所述集烟罩的底面在向后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壳在所述进烟口处设有冷凝板。

具体地,所述冷凝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为进烟格栅。

更具体地,两侧的所述进烟格栅在朝向彼此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壳的底部后端设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位于所述冷凝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一般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厨房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厨房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基于CFD高性能数值计算模拟的油烟流动矢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基于CFD高性能数值计算模拟的油烟扩散云图。

附图标记:

顶吸式吸油烟机100、

箱壳1、集烟罩10、进烟口11、冷凝板12、进烟格栅13、风道14、集油槽15、

风机3、蜗壳33、离心风轮34、轮毂341、前叶片342、后叶片343、电机35、前进口36、后进口37、

储物柜200、挡板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顶吸式吸油烟机通常是设置在烟灶的正上方,正上方的设置使烟灶产生的油烟正对着顶部烟机释放。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底部为进烟口,进烟口处形成的负压区恰在烟灶上方,负压区不仅离烟灶近,而且烟灶产生的烟雾本身特性就是向上腾升的,位于烟灶上方的顶吸式吸油烟机恰是它最佳飘散方向。因此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吸烟效果,是其他类型的吸油烟机无法匹敌的。

顶吸式吸油烟机目前在使用时较突出的问题是,用户使用时容易碰头。而且它还容易因整机深度偏大而占据烹饪空间,影响用户操作体验。而且烟机整机深度(指的是烟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偏大,家庭安装时很难完全包纳于储物柜内。如图1的一般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厨房安装效果示意图所示,灶台上方安装有一排储物柜,为避免碰头储物柜通常不会太深。但是一般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由于深度过大,储物柜在烟机处无法安装,厨房整体风格在烟机处很难协调。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100,通过优化内部结构设计,追求低风阻、无漏烟的吸烟效果,可将整机深度缩小至小于等于320mm。深度减小后的烟机,在家庭安装时也能容易协调。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的厨房安装效果示意图,可在顶吸式吸油烟机100的前侧设置挡板210,挡板210与旁边的储物柜200的外观上相统一,这样厨房整体风格是一致的。

如图3-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100,包括:箱壳1和风机3。箱壳1内设有风道14,箱壳1的底部设有进烟口11。风机3设在箱壳1内,风机3包括蜗壳33和离心风轮34,蜗壳33的前表面设有前进口36,蜗壳33的后表面设有后进口37。离心风轮34设在蜗壳33内,离心风轮34的旋转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离心风轮34转动时分别从前进口36、后进口37进风。

其中,顶吸式吸油烟机10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即烟机的深度)S≤320mm,前进口36与风道14的前壁之间距离为L1,后进口37与风道14的后壁之间距离为L2,1.7≤L1/L2≤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结构改进的设计目标,是将烟机的深度控制在320mm以内,这样在人们常规使用条件下,烟机不会轻易碰头,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但是烟机深度变小后,出现的最大难题在于,风道14空间变小,风道14的内壁距离风机3距离过近,导致进风风阻变大,容易引起烟机吸油烟能力的不足的问题,同时风阻变大也会导致整机噪音变大。

现有技术中由于顶吸式吸油烟机的深度尺寸都较大,不存在因风道内壁距离风机吸风口过近导致吸风困难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尚还无借鉴经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人团队尝试了各种可能性。例如替换风机类型、调整风机方向等。但是如果将离心风轮的旋转轴线竖向设置,则烟机的窄深度会制约离心风轮的尺寸,小尺寸的离心风轮其吸风能力无法满足烟机需求。如果将离心风轮替换成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旋转轴线只能竖向设置,轴流风扇从下方进风从上方出风,但是烟机的窄深度要求轴流风轮的尺寸较小,对其吸风能力大大削弱。如果仅仅采用增加风扇数量的方式来提高吸烟能力,不仅内部结构变得复杂,而且要限制烟机的深度在320mm以内也会变得困难。

在经历重重失败后,实用新型人团队尝试仍采用离心风机作为吸风泵体,然后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置。经计算发现,在较小的空间条件下,将离心风机设置成双进口,可以弥补一定的进风量。但是仅仅采用双进口还远远不够,因为两个进口的风压会相互影响,二者有争风的关系。为平衡二者之间风压,调节合理的风阻,最终调节出双吸风机最佳的进气比,此时前进口36与风道14的前壁之间距离L1、后进口37与风道14的后壁之间距离L2之间的关系为:1.7≤L1/L2≤2.3。

由此,得到的顶吸式吸油烟机100,通过限定双吸风机的前后距离风道内壁的距离比,调节二者风压及风阻,得到最佳进气比,实现不跑烟的吸油烟效果。这种低风阻的风机安装方式,能降低风机3在机架的沿程阻力及整机噪音,使烟机深度能缩小至320mm以内,实现顶吸式吸油烟机100的小型化设计,便于获得较大的烹饪空间,解决使用碰头的风险。另外,整机体积也会减小,制造成本、安装难度都会降低。

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减小沿程阻力,可对风机3的结构细节点进行改进。

具体地,如图4所示,风机3包括:蜗壳33、离心风轮34和电机35,电机35固定在蜗壳33上,离心风轮34设在蜗壳33内且与所述电机35的电机轴相连。其中,可选地,离心风轮34的旋转轴线与水平方向相平行,蜗壳33从顶部出风。这样布置离心风轮34,一方面便于缩小箱壳1在前后方向的尺寸,保证风机3前后进口都有足够空间形成负压区。而且这样设置,使前后进口的风阻容易通过计算后得到控制,能简化设计步骤。这样设置还能方便安装,避免因安装结构歪斜导致弯矩过大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离心风轮34包括:轮毂341、多个前叶片342和多个后叶片343,多个前叶片342连接在轮毂341的前侧,多个前叶片342环绕离心风轮34的旋转轴线均匀间隔开设置,多个后叶片343连接在轮毂341的后侧,多个后叶片343与多个前叶片34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能使前后进口形成的风压区相互影响小,减小乱流,保证足够的吸风风量。

具体地,前叶片342的轴向尺寸大于后叶片343的轴向尺寸。这样可以更好地匹配前进口36与风道14的前壁之间距离L1、后进口37与风道14的后壁之间距离L2之间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提高烟机总吸风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箱壳1的底部为集烟罩10,进烟口11设在集烟罩10的底面上。这款烟机为T形机,集烟罩10的设置,可以扩大烟机底部负压区面积,负压区覆盖区域增大,使灶台升腾的烟雾能更多被烟机吸收,提升吸收油烟的效率。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集烟罩10的底面在向后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这样一方面使集烟罩10的设置不会使用户容易碰头,另一方面能够增大集烟罩10底面面积,扩大负压区,而且增加储烟容量,能避免跑烟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箱壳1在进烟口11处设有冷凝板12,冷凝板12的设置能对油烟中含有的油滴、油雾实行冷凝,提升油液分离能力。

具体地,如图5所示,冷凝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为进烟格栅13,进烟格栅13一方面方便进烟,另一方面进烟过程中油烟与格栅接触,进一步提升油液分离能力。

更具体地,两侧的进烟格栅13在朝向彼此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这样设置一方面是增加格栅面积、提升析油能力,另一方面方便安装、便于隐藏进烟格栅13在箱壳底部的安装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箱壳1的底部后端设有集油槽15,集油槽15位于冷凝板12的下方,集油槽15用于收集油液。

在上述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集烟罩10为箱壳1的一部分,因此当顶吸式吸油烟机100具有集烟罩10时,限制烟机的深度S在320mm以内,也意味着集烟罩10的前后方向尺寸小于等于320mm。

在图3-图5的示例中,油烟在上升过程中呈现为一种扩散式上升状态,在经过进烟格栅13时完成第一次分流,之后经由整机流道通过风机3排至公共管道,此时风机3的合理安装位置及其与整机的流道匹配将直接决定进烟格栅13处的吸力大小,从而影响吸油烟效果和整机流道噪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油烟的流道分布,合理设置风机3的前进口36、后进口37距离的比值L1/L2,油烟机的整机速度分布显示油烟沿程速度分布变化均匀,整体流动噪声小。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100,其基于CFD高性能数值计算模拟的油烟流动矢量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100,模拟出的油烟基本上都是向进烟格栅13流动的。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其基于CFD高性能数值计算模拟的油烟扩散云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100,可以明显改善漏烟现象,拢烟、吸烟效果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吸式吸油烟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消声结构、止回阀等结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