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5664发布日期:2019-08-03 16:4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显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是:产品工作时,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传热现象,引起显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室排风获得热量,温度升高。这样,通过换热芯的显热换热过程,让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能量。

现有的换热芯的每个翅片组采用两片翅片叠加,一片为直面,一片具有45°倾角,此种叠加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空气气流在进入相邻两个翅片组时,只有带倾角的一片翅片起到导向作用,空气受到的阻力大,进风口平均风量小,从而影响了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其特点是:它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翅片组,相邻的两个翅片组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每个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包括上部的弯折段,中部的第一斜段和下部的第一直段,第二翅片包括上部的第二直段,中部的第二斜段和下部的第三直段;弯折段的弯折角度为180°,第二直段的顶部伸入弯折段弯折后形成的开口内固定;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均向外倾斜,两者倾角一致且形成倒V形;第一直段与第三直段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向外的倾角均为45°。

进一步的,第一直段与第三直段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翅片组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一个翅片组具有两个外倾的倾斜段,不仅增加了进风口的大小,而且每个翅片均具有导向作用,即一个翅片组具有两面导向,减少了空气阻力,在相同的风扇转速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至少能提高10%,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第一翅片1,弯折段1.1,第一斜段1.2,第一直段1.3,第二翅片2,第二直段2.1,第二斜段2.2,第三直段2.3,空气气流区域3,室内气流区域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芯翅片的叠加结构,它包括多个并排布置的翅片组,相邻的两个翅片组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每个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1和第二翅片2,第一翅片1包括上部的弯折段1.1,中部的第一斜段1.2和下部的第一直段1.3,第二翅片2包括上部的第二直段2.1,中部的第二斜段2.2和下部的第三直段2.3。

弯折段1.1的弯折角度为180°,第二直段2.1的顶部伸入弯折段1.1弯折后形成的开口内,两者固定;

第一斜段1.2和第二斜段2.2均向外倾斜,倾角为45°,两者形成倒V形;

第一直段1.3与第三直段2.3相互平行。

第一直段1.3与第三直段2.3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翅片组之间的距离。

工作原理:

其中,相邻两个翅片组之间形成空气气流区域3;同一个翅片组内的第一直段1.3与第三直段2.3之间形成室内气流区域4。

夏季运行时,空气从空调排风获得冷量进入空气气流区域3,室内排风进入室内气流区域4,两者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进行热交换,使得室内空气温度降低;冬季运行时,空气从空调排风获得热量进入空气气流区域3,室内排风进入室内气流区域4,两者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进行热交换,使得室内空气温度升高。

本实用新型,一个翅片组具有两个外倾的倾斜段,不仅增加了进风口的大小,而且每个翅片均具有导向作用,即一个翅片组具有两面导向,减少了空气阻力,在相同的风扇转速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至少能提高10%,提高了换热效率。

以120W热交换进行对比测试,在相同风扇转速条件下,现有的换热芯的进风口平均风量为800M3/H,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平均风量为920M3/H。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