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风叶片、扫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4560发布日期:2019-09-06 19:2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扫风叶片、扫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扫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中,由扫风叶片决定出风口出风的流向,起到导向作用。现有的座吊机的扫风叶片顶部固定,底部用连杆相连整体导向摆动,且叶片上析出的凝露无法处理,风量大时,凝露会随风甩到室外,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扫风叶片,以实现叶片表面的凝露合理的导流引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扫风叶片,表面设置若干引流槽及导流槽,用于向所述扫风叶片底部预定区域定向引出凝露,其中至少一部分的引流槽中的凝露能够汇聚到导流槽中,并流向所述扫风叶片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包括:

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竖直设置,槽深范围为0.01~5mm,槽宽范围为0.01~10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还包括:

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其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底部,第二端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夹角范围为10°~80°,所述第二导流槽的槽深范围为0.01~5mm,槽宽范围为0.01~10mm。

进一步的,引流槽以第一导流槽为中线呈倒人字形分布,所述引流槽槽深范围为0.01~5mm,槽间距为0.01~10mm,槽宽范围为0.01~10mm,所述引流槽与水平面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0°~8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槽及引流槽以第一导流槽为中线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导流槽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小于所述引流槽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二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叶片还包括:

叶片底座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扫风叶片底部;

连接柱,所述扫风叶片一侧设置开口,并形成连接开口上下两边的连接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叶片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叶片表面设置了细密的引流槽进行引流,在中部和底部做略宽的导流槽,最后通过底部预定区域将凝露引出,方便地实现了叶片表面的凝露合理的导流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扫风结构,以方便安装及引出凝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扫风结构,包括:

多个如上所述的扫风叶片;

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为长条形,具有多个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卡接部,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形成扫风叶片组,并使得所述扫风叶片组能够人为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卡接部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条的一侧,使得扫风叶片安装后等间距排布,所述卡接部为具有U形开口的弧形,所述弧形结构开口的宽度小于弧形结构中心孔直径及所述连接柱的直径,所述卡接部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使得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弧形开口,并被卡套于所述连接条的卡接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扫风结构还包括:

叶片底座,用于安装所述扫风叶片,使得所述扫风叶片安装于所述叶片底座后能够以竖直方向为轴进行转动,所述叶片底座与所述扫风叶片的叶片底座安装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固定板,其上具有叶片底座安装扣,用于固定所述叶片底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叶片表面设置了细密的引流槽进行引流,在中部和底部做略宽的导流槽,最后通过底部预定区域将凝露引出,方便地实现了叶片表面的凝露合理的导流引出;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扫风结构通过在扫风叶片侧面采用连接条连接,形成多个扫风叶片组,便于装配,并且能人为控制每个扫风叶片组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方便安装及引出凝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如上所述的扫风叶片或如上所述的扫风结构。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扫风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与叶片底座的安装后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扫风叶片,2-连接条,3-固定板,4-叶片底座,101-第一导流槽,102-第二导流槽,103-引流槽,104-叶片底座安装部,105-连接柱,201-卡接部,301-叶片底座安装扣,302-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表面做细密的引流槽进行引流,在中部和底部做略宽的导流槽,最后通过底部预定区域将凝露引入接水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的仰视图,如图1-2所示,扫风叶片1大致形状为上部一侧具有矩形缺口,另一侧具有三角形缺口的矩形,其表面具有第一导流槽101、第二导流槽102以及引流槽103,扫风叶片1底部具有叶片底座安装部104,用于连接固定板3上的叶片底座4,所述叶片底座4与叶片底座安装部10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扫风片叶片1表面上所述第一导流槽101竖直设置,槽深范围L2为0.01~5mm,槽宽范围L1为0.01~10mm,所述第二导流槽102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槽101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流槽102以上述第一导流槽101为中线左右对称,并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范围为10°~80°,该角度范围利于两边下部的凝露导流,所述第二导流槽102的槽深范围与第一导流槽101相同,即L2为0.01~5mm,槽宽范围L2为0.01~10mm。

在扫风片叶片1表面上还设置有多个细密的引流槽103,引流槽103以第一导流槽101为中心,呈倒人字形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引流槽103槽深范围L3为0.01~5mm,槽间距L4为0.01~10mm,槽宽范围L5为0.01~10mm,所述引流槽103与水平面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0°到80°,在此角度范围内方便凝露引流。所述扫风叶片1在表面做众多引流槽处理,最后汇聚到导流槽中,流向底部,方便凝露的定向引出。优选地,所述引流槽103为等间距均匀排布于扫风叶片1表面。

空调器工作时,扫风叶片1上会形成凝露,所述凝露可以顺着第一导流槽101或第二导流槽102流下,或者先经由引流槽103引流,再汇入第一导流槽101或第二导流槽102流下,所述扫风叶片1底部设置接水盘,用于承接上述流下的凝露。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槽102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一夹角小于所述引流槽103与水平面形成的第二夹角。

请再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扫风叶片1具有三角形缺口的一侧下方设置一向内凹陷的矩形开口,并形成连接开口上下两边的连接柱105,用于与连接条2相连,可以人为决定风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扫风结构,所述扫风结构通过采用连接条2在扫风叶片1侧面局部链接,方便装配,并且能通过人为控制改变多个扫风叶片组方向。

具体地,所述扫风结构包括多组扫风叶片1、连接条2、固定板3及叶片底座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组扫风叶片1包括多片扫风叶片,扫风叶片1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上,并能在固定板3上转动,所述每组扫风叶片1对应一个连接条2,所述每组扫风叶片1侧面通过连接条2固定,并通过所述连接条2控制旋转角度。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叶片与叶片底座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叶片底座4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于与所述叶片底座安装部104配合,承托所述扫风叶片1;下部用于与固定板3连接,所述叶片底座4上部可以相对于下部转动,使得扫风叶片1可以转动改变风向。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底座4上部设有转轴,下部设置有用于与转轴配合的槽。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连接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扫风叶片通过侧面的连接柱105与连接条2进行卡套式连接,连接条连接多个叶片组成叶片组。扫风结构工作时,所述每组扫风叶片在连接条的控制下能够同步转动,并且每组扫风叶片的旋转方向可以人为控制为不同方向。

具体地,所述连接条2为长条形,具有与所述连接柱105对应的卡接部201,所述卡接部201均匀分布于所述连接条2的一侧,使得扫风叶片1安装后等间距排布。所述卡接部201为具有U形开口的弧形,所述弧形结构开口的宽度小于弧形结构中心孔直径及所述连接柱105的直径,所述卡接部201为弹性件,能够通过形变使得所述连接柱105通过所述弧形开口,并被卡套于所述连接条2的卡接部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扫风结构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板3上具有叶片底座安装扣301,用于固定所述扫风叶片的叶片底座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底座安装扣301为两相对的U形的弹性片,形成抓夹状,所述扫风叶片1的叶片底座4可以卡入两弹性片中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3上还具有螺孔302,用于与螺栓配合将固定板3固定于空调器的风道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上的螺孔302还可以用于固定所述叶片底座4。

装配时,先将单个扫风叶片1底部限置在固定板3上,再用连接条2连接多个扫风叶片1形成一组,可以局部手动改变风向。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上述的扫风结构,所述扫风结构能将凝露合理引出,通过采用连接条在扫风叶片侧面局部链接,方便装配,并且能通过人为控制改变多个扫风叶片组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