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23631发布日期:2021-03-02 12:3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空调控制整个房间内各个区域不同人员的个性化温度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空调的分区控制,也即通过一个空调根据不同人员所对应的区域调整为不同的温度,是空调厂商的一个研发方向。
[0003]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空调的分区控制,出现了双风道的设计方案,主要是将传统单风道改变为双风道形式。但是,这种设置仍不能有效的实现不同出风口的独立出风温度,分区控制效果一般。
[0004]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达到通过一个空调器实现两个温区单独调节的目的。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空调器,其中,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换热组件以及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进风组件、第一风道装置以及第二风道装置,所述第一风道装置和所述第二风道装置分别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所述第一风道装置包括第一出风组件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第一混风组件,所述第二风道装置包括第二出风组件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组件的第二混风组件。
[0008]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机壳包括底座部件、顶盖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部件与所述顶盖部件之间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包括后面板部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面板部件上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
[0009]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顶盖部件上设置有混风入口,所述换热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上端板部件,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上。
[0010]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上的第一混风进口、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端板部件且盖合于所述第一混风进口的第一盖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盖板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混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上的第二混风进口、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端板部件且盖合于所述第二混风进口的第二盖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盖板转动的第二电机。
[0011]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上端板部件上设置有电机定位槽、用于装配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轴孔以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定位槽内,所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孔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
同轴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定位槽内,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孔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二转轴同轴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连接件。
[0012]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混风进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挡筋,所述第一盖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挡边,所述第一盖板闭合于所述第一混风进口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筋与所述第一密封挡边的密封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混风进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挡筋,所述第二盖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挡边,所述第二盖板闭合于所述第二混风进口时所述第二密封挡筋与所述第二密封挡边的密封面相互贴合。
[0013]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接水盘,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加热元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
[0014]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前壳包括滚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滚筒前端的前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扇以及第一扫风部件,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包括第二风扇以及第二扫风部件;所述滚筒包括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扫风部件和第二扫风部件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容纳腔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0015]
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均为贯流风扇,所述第一扫风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风扇的外壳,所述第二扫风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壳。
[0016]
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0017]
主控芯片接收开机指令,控制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工作,所述进风组件引入的环境新风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分别进入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与所述第二出风组件;
[0018]
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工作,通过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一出风组件中,并混合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中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的风;
[0019]
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混风组件工作,所述第二混风组件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二出风组件中,并混合所述第二出风组件中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的风;
[0020]
所述主控芯片接收温度调整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混风组件与所述第二混风组件的进风量,从而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道装置与所述第二风道装置的工作状态。
[0021]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通过增加引入环境新风的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将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引入的环境新风分别与经过换热组件后的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并通过主控芯片单独控制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引入环境新风的进风量,通过将两种不同温度的风混合后达到单独控制两个温区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整体的爆炸图。
[0025]
图3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纵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横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的爆炸图。
[0028]
图6是本实施例中上端板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9]
图7是本实施例中上端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实施例中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闭合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3]
图11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打开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34]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双分区温度控制的流程框图。
[0035]
图中:100、机壳;110、底座部件;120、顶盖部件;121、混风入口;130、前面板部件;140、滚筒;141、第一容纳腔;142、第一出风口;143、第二容纳腔;144、第二出风口;150、后面板部件;151、电器盒部件;200、换热组件;210、上端板部件;211、电机定位槽;212、第一轴孔;213、第二轴孔;220、壳体;230、蒸发器;240、接水盘;250、电加热元件;260、第一挡板;270、第二挡板;300、进风组件;310、进风口;400、第一出风组件;410、第一风扇;420、第一扫风部件;500、第一混风组件;510、第一混风进口;511、第一密封挡筋;520、第一盖板;521、第一转轴;522、第一连接件;523、第一密封挡边;530、第一电机;600、第二出风组件;610、第二风扇;620、第二扫风部件;700、第二混风组件;710、第二混风进口;711、第二密封挡筋;720、第二盖板;721、第二转轴;722、第二连接件;723、第二密封挡边;73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实施例:一种空调器,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机壳100、换热组件200以及风道结构,所述换热组件200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内,所述风道结构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200。所述风道
结构包括进风组件300、第一风道装置以及第二风道装置,所述第一风道装置和所述第二风道装置分别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200。其中,空调器还包括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控制空调器的工作状态。
[0042]
所述第一风道装置包括第一出风组件400和第一混风组件500,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0连通于换热组件200,即所述进风组件300引入空调器内部的风经过所述换热组件200后,进入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0。所述第一混风组件500连通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0,即所述第一混风组件500引入的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0,而不经过换热组件200,使得两种不同温度的风进行混合,从而进行单独的温度控制。
[0043]
所述第二风道装置包括第二出风组件6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所述第二出风组件600连通于换热组件200,即所述进风组件300引入空调器内部的风经过所述换热组件200后,进入所述第二出风组件600。所述第二混风组件700连通于所述第二出风组件600,即所述第二混风组件700引入的风直接进入所述第二出风组件600,而不经过换热组件200,使得两种不同温度的风进行混合,从而进行单独的温度控制。
[0044]
本申请通过所述主控芯片单独控制第一混风组件5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的工作状态,其中混风组件的工作状态指其引入外界新风的风量,从而实现同一空调的双分区温度控制。
[0045]
所述机壳100包括底座部件110、顶盖部件120、前壳以及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部件110与所述顶盖部件120之间,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包括后面板部件150,所述进风组件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后面板部件150上的进风口310,所述进风口310连通于所述换热组件200。
[0046]
具体的,所述进风口310设置在所述后面板部件150上,也即设置在空调器的背部,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装置对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42和与所述第二风道装置对应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44。
[0047]
所述后面板部件150上设置有电器盒部件151,所述主控芯片设置在所述电器盒部件151内,所述主控芯片用于接收外接的操作指令,并单独控制第一风道装置与第二风道装置吹出的风的温度和风速,实现双分区控制。
[0048]
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顶盖部件120上设置有混风入口121,所述换热组件200的上端设置有上端板部件210,所述第一混风组件5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210上。
[004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换热组件200上设置有额外的进风结构,即设置在换热组件200上方的第一混风组件5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第一混风组件5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引入的风为不经过换热组件200的环境新风,因此,其引入的环境新风不受换热组件200运行状态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混风组件500和第二混风组件700不仅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顶部,还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底部或者侧面。
[0050]
如图2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混风组件500包括第一混风进口510、第一盖板520和第一电机530。所述第一混风进口510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210上,所述第一混风进口510连通于第一出风组件400,所述第一盖板520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端板部件210,在所述第一盖板520关闭时,其盖合于所述第一混风进口510,所述第一电机5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盖板520转动,所述主控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530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30的工作状
态。
[0051]
所述第二混风组件700包括第二混风进口710、第二盖板720和第二电机730。所述第二混风进口710设置在所述上端板部件210上,所述第二混风进口710连通于第二出风组件600,所述第二盖板720转动连接于所述上端板部件210,在所述第二盖板720关闭时,其盖合于所述第二混风进口710,所述第二电机73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盖板720转动,所述主控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730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730的工作状态。
[0052]
其中,主控芯片接收到温度调整指令后,分别控制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工作,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工作分别带动第一盖板520与第二盖板720转动。从而,主控芯片通过控制第一盖板520和第二盖板720的转动角度,调整第一混风进口510和第二混风进口710的进风量,进而实现分别调整两个分区温度的目的。
[0053]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实时监测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处吹出的风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实时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信息后,分别控制第一盖板520与第二盖板720的转动角度,从而实时控制两个分区的温度。
[0054]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上端板部件210上设置有电机定位槽211、用于装配所述第一盖板520的第一轴孔212以及用于装配所述第二盖板720的第二轴孔213;所述第一电机530固定于所述电机定位槽211内,所述第一盖板5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孔21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521、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521同轴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530的第一连接件522;所述第二电机730固定于所述电机定位槽211内,所述第二盖板7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孔213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721、以及与所述第二转轴721同轴设置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730的第二连接件722。
[0055]
具体的,所述电机定位槽211的侧壁上设置有螺钉柱,所述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上均设置有螺钉孔,即所述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均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电机定位槽211内。所述第一连接件522与第二连接件722上均设置有扁位孔,所述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的电机轴上均设置有扁位,即所述第一电机530与第二电机730通过扁位结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522与第二连接件72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上述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举例。
[0056]
所述第一混风进口51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挡筋511,所述第一盖板52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密封挡边523,所述第一盖板520闭合于所述第一混风进口510时所述第一密封挡筋511与所述第一密封挡边523的密封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混风进口710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挡筋711,所述第二盖板720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密封挡边723,所述第二盖板720闭合于所述第二混风进口710时所述第二密封挡筋711与所述第二密封挡边723的密封面相互贴合。
[0057]
如图5与图8所示,所述换热组件200包括壳体220、设置在所述壳体220内的蒸发器23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220底部的接水盘240,所述壳体220上设置有电加热元件250,其中,电加热元件250用于温度辅助调节。所述壳体2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260与第二挡板270。
[0058]
具体的,所述蒸发器230优选为冷凝器,所述壳体220为端板,端板的两侧分别对应
设置在第一出风组件400与第二出风组件600的入口处,所述第一挡板260与第二挡板270分别设置在端板的两端,从而对冷凝器进行保护,并起到导流作用。所述上端板部件210与所述接水盘240均可通过卡合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220上。
[0059]
所述前壳包括滚筒140以及设置在所述滚筒140前端的前面板部件130,所述第一出风组件400包括第一风扇410以及第一扫风部件420,所述第二出风组件600包括第二风扇610以及第二扫风部件620;所述滚筒140包括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扫风部件420和第二扫风部件620的第一容纳腔141和第二容纳腔143,所述第一出风口14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41的前端,所述第二出风口144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43的前端。
[0060]
具体的,所述前面板组件上设置有控制部件,用户能够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空调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通过遥控器等其他部件控制空调器的工作状态。
[0061]
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43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扫风部件420与第二扫风部件620均为扇形,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42与第二出风口14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43的前端,第一扫风部件420与第二扫风部件620分别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43内往复转动,从而实现扫风功能。
[0062]
所述第一风扇410与所述第二风扇610均为贯流风扇,所述第一扫风部件4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风扇410的外壳,所述第二扫风部件6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风扇610的外壳。
[0063]
其中,空调器装配步骤如下:将换热组件200装配到后面板部件150上,然后安装底座部件110,然后依次安装风道结构、滚筒140以及前面板部件130,最后装配顶盖部件120。
[0064]
其中,上端板部件210的装配顺序为:先将第一盖板520的第一转轴521安装与第一轴孔212中,然后将第一连接件522与第一电机530通过扁位结构连接固定,然后通过螺钉将第一电机530固定在电机定位槽211内,第一密封挡边523与第一密封挡筋511适配,当第一盖板520为关闭状态时,形成密封效果。第二盖板720的装配顺序同上。
[0065]
工作原理:结合图10与图11所示,图10是第一盖板52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第一盖板52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当第一盖板520的第一电机530启动,带动第一盖板520旋转打开,通过第一混风进口510引入环境新风,并与经过换热组件200后的第一出风组件400中的风混合,经过混合的风从第一出风口142出风,主控芯片实时调节所述第一盖板520的旋转角度和第一风扇410的送风量,从而实时控制第一出风口142处出风的温度和风速。第二风道装置的工作原理同上。
[0066]
本申请提供了通过在蒸发器的上方引入双风道结构,通过主控芯片单独控制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的工作状态,将环境新风与经过蒸发器后的风进行混合,从而通过两种不同温度的风混合后,达到通过一个空调器分别调整两个分区出风温度与风速的目的,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性。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空调器内设置有两组风道装置,即第一风道装置和第二风道装置,从而实现一个空调器的双分区控制。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还可以设置为多个风道装置,即增加第三风道装置等,从而实现一个空调的多分区控制。
[006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1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69]
s100、主控芯片接收开机指令,控制所述进风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工作,所述进风
组件引入的环境新风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分别进入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与所述第二出风组件;
[0070]
具体的,当所述主控芯片接收到空调器的开机指令是,控制进风组件和换热组件工作了。同时,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工作,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通过进风组件将外界进风吸入空调器内部,环境新风经过换热组件的后分别进入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
[0071]
s200、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工作,通过所述第一混风组件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一出风组件中,并混合所述第一出风组件中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的风;
[0072]
s300、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第二混风组件工作,所述第二混风组件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二出风组件中,并混合所述第二出风组件中经过所述换热组件后的风;
[0073]
进一步的,当主控芯片接收到关闭双分区温度控制指令时,主控芯片分别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控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闭合,从而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仅为由进风组件引入的且经过换热组件后的风。
[0074]
s400、所述主控芯片接收温度调整指令,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混风组件与所述第二混风组件的进风量,从而分别控制所述第一风道装置与所述第二风道装置的工作状态。
[0075]
当主控芯片接收到温度调整指令时,分别控制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工作,第一混风组件通过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一出风组件中,从而与第一出风组件中的风进行混合,并通过第一出风口吹出;第二混风组件通过将环境新风引入第二出风组件中,从而与第二出风组件中的风进行混合,并通过第二出风口吹出。
[0076]
具体的,第一风道装置和第二风道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出风温度以及出风风速。主控芯片通过分别控制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的转速,从而分别调整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风速。
[0077]
进一步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实时监测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处吹出的风的温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实时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信息后,分别控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转动角度,从而实时控制两个分区的温度。
[0078]
其中,换热组件用于制冷或制热。当需要制冷时,蒸发器工作,电加热装置关闭;当需要制热时,电加热装置工作,蒸发器关闭。
[0079]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80]
本发明通过增加引入环境新风的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将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引入的环境新风分别与经过换热组件后的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并通过主控芯片单独控制第一混风组件和第二混风组件引入环境新风的进风量,通过将两种不同温度的风混合后达到单独控制两个温区的目的。
[0081]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