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23590发布日期:2021-03-02 12: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


背景技术:

[0002]
集成吊顶,又叫整体吊顶、整体天花顶,就是将吊顶模块与电器模块,均制作成标准规格的可组合式模块,安装时集成在一起。最开始用于厨房、卫生间以及阳台,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向全房集成家居吊顶方向发展,如:客厅、卧室、书房等。
[0003]
集成吊顶外观美观时尚,拆装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厨卫用的集成吊顶通常设有红外取暖设备和换气扇,但这些设备都不太适用于客厅和卧室。现有的客卧用集成吊顶通常只集成有照明系统,功能性不足,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进一步提升集成吊顶的功能,并优化其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包括热泵主机、水换热系统和风换热系统,所述热泵主机通过主供回水管给水换热系统和风换热系统供能,所述水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二次侧供回水管以及辐射换热末端,所述风换热系统包括新风机、风管、送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辐射换热末端、送风口和出风口集成于吊顶顶棚。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水为热传导介质,并将辐射换热末端和送出风口集成于吊顶顶棚,利用辐射换热末端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保持室温恒定舒适;同时通过送风口向室内注入新风,通过出风口排出室内回风,进一步调节室内温湿度,保证室内空气洁净湿润,克服传统供暖系统中室内空气干燥憋闷的缺陷;整个吊顶将调温与换风融为一体,简捷高效,舒适环保。
[0007]
优选的:所述送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吊顶顶棚相对的两侧,所述送风口与所述风管连通,所述出风口连通至回风处理模块或室外。
[0008]
优选的: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温度比所述辐射换热末端的供暖温度低3-5度。
[0009]
优选的:所述送风口和出风口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10]
优选的:所述辐射换热末端由毛细管辐射保温板或石墨辐射末端构成。
[0011]
优选的:所述毛细管辐射保温板外的毛细管接头为朝内的弯头。
[0012]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0013]
优选的:还包括集成灯光照明系统。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毛细管辐射保温板的示意图;
图4是常规送风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置换送风示意图;热泵主机1、换热器2、新风机3、主供水管4、主回水管5、二次侧供水管6、二次侧回水管7、风管8、送风口801、出风口802、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毛细管接头901、辐射换热末端10、风流11、暖流12、管道腔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智能新风集成吊顶,包括热泵主机1、水换热系统和风换热系统,所述热泵主机1通过主供回水管4、5给水换热系统和风换热系统供能,所述水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2、二次侧供回水管6、7以及辐射换热末端10,所述风换热系统包括新风机3、风管8、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所述辐射换热末端10、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集成于吊顶顶棚。本实施例用热泵主机1作为冷热源,用水为热传导介质,通过主供回水管4、5分别与所述水换热系统和风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这两者供冷供热;并将辐射换热末端10、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集成于吊顶顶棚,在末端,所述水换热系统通过辐射换热末端10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调节室温,保持室温恒定舒适,所述风换热系统通过送风口801向室内提供加热或降温后的新风,协助辐射换热末端10实现对室温的快速调节,并利用出风口802排出室内回风,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新,保证室内空气洁净湿润,克服传统供暖系统中室内空气干燥憋闷的缺陷;整个吊顶将调温与换风融为一体,简捷高效,舒适环保。
[0017]
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具体地,所述水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2、二次侧供回水管6、7及辐射换热末端10;所述换热器2可以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水换热系统将热泵主机1提供的冷热量以水作为媒介传导给辐射换热末端10,具体的,所述换热器2将主供回水管4、5与二次侧供回水管6、7进行换热,以使二次侧供回水管6、7内的水温符合辐射换热末端10的需求。具体的,例如:夏季,主供水管4供水温度约15℃,经换热器2换热后主回水管5水温升高至约20℃,从而使二次侧供水管6水温下降至约25℃,经辐射换热末端1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二次侧回水管7水温升高至约28℃;冬季主供水管水管4约45℃,经换热器2换热后主回水管5水温降到40℃,从而使二次侧供水管6水温升高至约35℃,经辐射换热末端1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二次侧回水管7水温下降至约32℃;如此循环,通过辐射换热末端10不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调节室温。
[0018]
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风换热系统包括新风机3、风管8、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所述风换热系统将室外空气引进,在新风机3内使空气与主供回水管4、5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热泵主机1提供的冷热量实现对空气升温或降温,此外还对入室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处理,以及过滤处理,再将温湿度适宜的新风经由风管8从送风口801送入室内,使得室内的空气品质得到调节,清新怡人。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设置在所述吊顶顶棚相对的两侧,送风口801与所述风管8连通,出风口802连通至回风处理模块或室外;新风经由风管8通过送风口801送入室内,室内的回风经由出风口802排出室外,或者是进入所述回风处理模块进行处理,以实现二次热量回收,处理后的回风与与新风一起形成比例新风,可以继续进入风换热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现有常
规送风的示意图,由于对送风的温度不做要求,当入室新风温度高于或等于室内原有空气温度时,通常入室新风与室内空气混杂,新风连通回风一起从出风口排出,不能很好地对室内空气进行置换。如图1和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置换送风示意图,通常所述风管8的供风温度比所述辐射换热末端10的供暖温度低3-5℃,即入室新风温度比室内原有空气的温度低,因此比重较大,如图1和5所示新风进入室内后会先下沉聚集在室内下方,然后有一部分新风吸收室内环境中的热量后,温度逐渐升高,比重变小,因此逐渐上升到室内上空,从而从出风口802排出;周边的新风继续填补空缺,继续吸取热量后,逐渐形成小漩涡,盘旋上升,继续通过出风口802排出室外或进入回风处理模块,全屋形成一层一层的新风潮。新风的不断进入和回风的不断排出,有利于室内空气的完全置换,同时可以防止吊顶顶棚结露。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送风口801和出风口802的数量可根据室内面积的大小按需设置为一个或多个,通常来说,送风口801的送风压力要略大于出风口802的回风压力,以保证室内微正压,有利于保证空气品质。
[0019]
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吊顶顶棚通常由辐射换热末端10构成,所述风管8和二次侧供回水管6、7可以设置在辐射换热末端10上方;也可以在辐射换热末端10周边设置管道腔13,所述管道腔13用于承载和保护相关管道,还可以用于安装灯光照明系统。实施例中,具体的,例如:冬天辐射换热末端10的温度为35℃,则新风温度在30-32℃;夏天辐射换热末端10的温度为25℃,则新风温度在20-22℃,这种设置,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吊顶顶棚表面产生结露。夏天湿热的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吊顶顶棚表面,会凝结成水珠,影响室内环境卫生,严重的会导致吊顶变潮,新风的注入可以使室内空气的温度快速下降,避免结露;等室温恒定后,由于新风的温度始终低于所述吊顶顶棚温度3-5℃,因此始终不会产生结露。
[0020]
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辐射换热末端10可以由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拼接而成,所述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具体可以采用如公开号为cn111305499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冷暖调节超细管网石膏装饰板”,或者公开号为cn109869803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供冷供暖专用毛细管辐射板”,或者授权公告号为cn 210292065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毛细管辐射板”等,以毛细管为导热介质的末端辐射板,使用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导热均匀,散热稳定,用来调节室温能带给人舒适感受。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所述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外的毛细管接头901设置为朝内的弯头,这种结构方便多块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之间平面拼接,也可以将毛细管接头901直接连接到二次侧供回水管6、7上,避免了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在拼接时板与板之间不得不为毛细管接头901预留空隙这一弊端,使得毛细管辐射保温板9的拼接更加紧密严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的保温效果,且便于检查和维修,节省能源,环保安全。实施例中,所述辐射换热末端10也可以采用石墨辐射保温板,如公开号cn111502149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石墨复合板”。
[0021]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