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54603发布日期:2020-03-24 20:26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部分小区存在自来水压力偏小,再加上高楼层水压不稳定,燃气热水器很难正常启动,导致用户不能正常使用到热水情况。

为了满足这部分用户的用水需求,带有增压功能的燃气热水器开始逐渐在市场上出现,并且深受用户的喜爱。该类型燃气热水器的内部设有一个小型的循环水泵,用户在用热水前,先启动水泵,水泵能够把用户家中的水管中的冷水抽到热水器这边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再输送到用户家中的水管中,从而确保即使水压低也能启动燃气热水器。

目前具有增压功能的燃气热水器的增压过程如下:

用户通过控制面板,按下选择开启增加功能,水泵未启动时,用户开水洗浴时,热水器检测到持续2s内的水流量>2.5l/min时,水泵即可启动,此时热水出水管处的水流量会明显增大,提升了用户洗浴体验。用户关水后,热水器检测到水流量<2l,此时水泵停止。

也就是说现有具有增压功能的燃气热水器可以通过操作按键实现增压功能开启或关闭。但是现有的增压过程中,水泵开启后,维持固定功率工作,水流量增大,出水量增多,用户洗澡体验较为舒适。关闭功能后,水泵停止工作。

由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有最大燃烧负荷(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限制,当超过最大负荷时,开启水泵加大水流量,就会造成出水温度较低,达不到目标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水器的工作负荷超过热水器的最大负荷时,再开启水泵加大水流量,会造成出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燃气热水器的初始水流量v0,根据所述初始水流量v0计算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

s2、根据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与所述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s3、所述水泵以所述启动功率p启动’启动,采集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并根据所述实际水流量v1计算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

s4、根据所述实际工作负荷p1与所述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

s5、所述水泵以所述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s1中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0=v0×(t设置-t进水)/t0;

其中,所述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所述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所述t0是所述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所述初始水流量v0是采用如下方法得到的:

在第一时间阈值范围内,采集燃气热水器的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所述初始水流量v0为多个所述初始瞬时水流量v0’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优选的,所述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是否满足:p0≥a%×pmax或p0≤b%×pmax,其中a%>b%;

若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a%×pmax,则所述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0;

若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b%×pmax,则所述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所述p额定为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

若所述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b%×pmax<p0<a%×pmax,则进行s22;

s22、判断p理论是否满足:p理论<a%×pmax,其中,p理论为预设在所述燃气热水器中的理论预估需求负荷;

若是,则所述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

若否,则计算所述燃气热水器的负荷为a%×pmax时,所对应的理论水流量v理论,并根据所述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所述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所述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优选的,所述s22中,v理论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v理论=(a%×pmax×t0)/(t设置-t进水);

其中,所述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所述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所述t0是所述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优选的,所述s22中,根据所述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所述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所述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的公式为:

所述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v理论-v0)/(v理论’-v0)]×100%},其中v理论’>v理论,所述v理论’由所述初始水流量v0确定。

优选的,所述v理论’由所述初始水流量v0确定的过程为:

当所述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1时,所述v理论’=x×v理论,其中所述v预设1为预设在所述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一预设水流量阈值;

当所述初始水流量v0满足:v预设1<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y×v理论,其中所述v预设2为预设在所述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二预设水流量阈值;

当所述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z×v理论,其中所述x、y和z满足:x>y>z。

优选的,所述z>1。

优选的,所述s3中,所述实际工作负荷p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1=v1×(t设置-t进水)/t0;

其中,所述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所述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所述t0是所述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优选的,所述s4还包括如下步骤:

s4、判断所述燃气热水器的所述实际工作负荷p1是否满足:p1<a%×pmax;若是,则进行s41;若否,则进行s42;

s41、则所述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增,直至所述p1=a%×pmax或所述p工作’=p额定为止,所述p额定为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

s42、则判断所述出水温度t出水是否满足:t出水<t设置,所述t设置为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

若是,则所述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减,直至所述p1≤a%×pmax且t出水=t预设为止,或者直至所述p工作’=0为止;

若否,则所述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p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发明中,用户在用水点开始用水时,燃气热水器就会采集到初始水流量v0,燃气热水器根据初始水流量v0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

因为初始水流量v0的具体大小不确定,所以由此计算得到的初始需求负荷p0的大小也不确定,其可能较大,也可能较小;如果较大,此时再开启水泵,就有可能出现出水温度低于用户设置的温度的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初始需求负荷p0与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而水泵以启动功率p启动’启动后,通过采集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再根据实际水流量v1来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

而因为水流稳定后可能还存在水泵如果仍然以启动功率p启动’进行工作,还有可能导致出水温度低于用户设置的温度的问题;所以在本发明中,又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最后水泵以确定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进行工作;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用户开启增压功能后,首先通过计算初始需求负荷p0,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水泵,或者需要开启多大功率的水泵;然后,再根据水泵启动后,且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计算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最后,再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实现对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的微调,确保燃气热水器在整个增压过程中,都不会出现热水器的工作负荷超过热水器的最大负荷的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目前的热水器的工作负荷超过热水器的最大负荷时,再开启水泵加大水流量,造成出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智能增压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燃气热水器的初始水流量v0,根据初始水流量v0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

s2、根据初始需求负荷p0与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s3、水泵以启动功率p启动’启动,采集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并根据实际水流量v1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

s4、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

s5、水泵以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进行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用水点开始用水时,燃气热水器就会采集到初始水流量v0,燃气热水器根据初始水流量v0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

因为初始水流量v0的大小不确定,所以由此计算得到的初始需求负荷p0的大小也不确定,其可能较大,也可能较小;如果较大,此时再开启水泵,就有可能出现出水温度低于用户设置的温度的问题;所以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根据初始需求负荷p0与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而水泵以启动功率p启动’启动后,通过采集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再根据实际水流量v1来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

而因为水流稳定后可能还存在水泵如果仍然以启动功率p启动’进行工作,还有可能导致出水温度低于用户设置的温度的问题;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又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最后水泵以确定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进行工作;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用户开启增压功能后,首先通过计算初始需求负荷p0,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水泵,或者需要开启多大功率的水泵;然后,再根据水泵启动后,且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计算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最后,再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实现对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的微调,确保燃气热水器在整个增压过程中,都不会出现热水器的工作负荷超过热水器的最大负荷的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目前的热水器的工作负荷超过热水器的最大负荷时,再开启水泵加大水流量,造成出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例中,s1中初始需求负荷p0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0=v0×(t设置-t进水)/t0;

其中,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t0是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t0可以为10℃,14℃,15℃等,其具体数值可以由燃气热水器确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果仅仅将检测到的某一瞬间的水流量作为初始水流量v0,则有可能出现误判的风险;例如由于用户家里水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在某一瞬间的水流量较大,如果将此刻的水流量作为初始水流量v0,来根据p0=v0×(t设置-t进水)/t0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则会导致计算的初始需求负荷p0偏大,进而大致后续的判断出错;反之亦然;

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初始水流量v0是采用如下方法得到的:

在第一时间阈值范围内,采集燃气热水器的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初始水流量v0为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出现计算偏大或偏下的风险;而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间阈值范围可以是1s内,2s内或3s内,优选为1s内;也就是说,在1s内,采集燃气热水器的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初始水流量v0为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的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1s内,可以每间隔100ms采集一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那么在1s内就可以采集到10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分别记录为v0-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那么初始水流量v0为10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的算术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例如v0=(v0-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10。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初始需求负荷p0是否满足:p0≥a%×pmax或p0≤b%×pmax,其中a%>b%;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a%×pmax,则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0;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b%×pmax,则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p额定为水泵的额定功率;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b%×pmax<p0<a%×pmax,则进行s22;

s22、判断p理论是否满足:p理论<a%×pmax,其中,p理论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理论预估需求负荷;

若是,则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

若否,则计算燃气热水器的负荷为a%×pmax时,所对应的理论水流量v理论,并根据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a%>b%,a%可以为85%~95%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b%可以为50%,且b%使根据水泵与燃气热水器的增压能力来确定的,如果增压能力越好,则b%越小。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b%可以为50%,而a%可以为90%。

通过s1计算得到初始需求负荷p0后,就需要判定是否开启水泵,或者开启多大功率的水泵;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判断初始需求负荷p0是否满足:p0≥a%×pmax或p0≤b%×pmax,其中a%>b%;

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水泵,即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a%×pmax,则说明当前的燃气热水器的负荷已经接近额定负荷pmax或者已经超高额定负荷pmax,所以不需要启动水泵,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0;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b%×pmax,则说明当前的燃气热水器的负荷还很小,增压后肯定达不到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所以水泵以额定功率启动,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p额定为水泵的额定功率;

而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b%×pmax<p0<a%×pmax,则认为在当前负荷下,如果水泵以额定功率p额定启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可能会超过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所以需要再通过判断p理论是否满足:p理论<a%×pmax,其中,p理论为预设在所述燃气热水器中的理论预估需求负荷;以进一步的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若是,则认为在当前负荷下,如果水泵以额定功率p额定启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不会超过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

若否,则认为在当前负荷下,如果水泵以额定功率p额定启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可能会超过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所以此时就要计算燃气热水器的负荷为a%×pmax时,所对应的理论水流量v理论,并根据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理论预估需求负荷p理论,其是提前设置在燃气热水器中的,而且它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的理论数据,但是理论数据与实际数据还是存在差别,所以为了更好实现增压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又对p理论做了判断,以更好确定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s22中,v理论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v理论=(a%×pmax×t0)/(t设置-t进水);

其中,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t0是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s22中,根据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的公式为:

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v理论-v0)/(v理论’-v0)]×100%},其中v理论’>v理论,所述v理论’由初始水流量v0确定。

具体的,v理论’由初始水流量v0确定的过程为: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1时,所述v理论’=x×v理论,其中v预设1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一预设水流量阈值;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预设1<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y×v理论,其中v预设2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二预设水流量阈值;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z×v理论,其中x、y和z满足:x>y>z。

即通过判断初始水流量v0是否满足v0≤v预设1、v预设1<v0<v预设2或v0≥v预设2,并结合v理论’与v理论的对应关系,来确定v理论’。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v预设1可以为5l/min,v预设2可以为10l/min;

即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5l/min时,v理论’=x×v理论;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5l/min<v0<10l/min时,v理论’=x×v理论;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10l/min时,v理论’=z×v理论。

在本实施例中,x>y>z,其中x可以为2,y可以为2,z可以为1。

在本实施例中,v预设1、v预设2、x、y、z均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理论值,提前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

在具体实施中,z>1,其中,z可以为1.1,y可以为1.3,x可以为1.5。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s3中,实际工作负荷p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p1=v1×(t设置-t进水)/t0;

其中,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t0是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水泵功率尽可能的达到最优的增压效果,所以水泵启动后,又根据实际工作负荷p1与额定负荷pmax之间的关系,确定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4、判断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是否满足:p1<a%×pmax;若是,则进行s41;若否,则进行s42;

s41、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增,直至p1=a%×pmax或p工作’=p额定,所述p额定为水泵的额定功率;

s42、则判断出水温度t出水是否满足:t出水<t设置,t设置为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

若是,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减,直至p1≤a%×pmax且t出水=t预设为止,或者直至p工作’=0为止;

若否,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p启动’。

这样就在水泵启动后,又对水泵进行了微调,以使水泵能够达到较好的增压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可以5%的功率递增;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也可以5%的功率递减。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采集到的水流量或设置的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则重新进行增压控制。

工作过程:

s1、用户在用水点用水,燃气热水器采集在第一时间阈值范围内(例如采集在1s内)的多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分别记录为v0-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那么初始水流量v0为10个初始瞬时水流量v0’的算术平均值,或者加权平均值;例如v0=(v0-0’+v0-1’+v0-2’+v0-3’+v0-4’+v0-5’+v0-6’+v0-7’+v0-8’+v0-9’)/10;

再根据p0=v0×(t设置-t进水)/t0,其中t设置是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例如可以为43℃),t进水是冷水进水管内的冷水温度(例如可以为17℃),t0是燃气热水器以1kw的功率工作时,能够将水流量为1l/min的水加热到的最高温度(例如可以为14℃),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初始需求负荷p0(例如p0=v0×(43℃-17℃)/14℃=v0×1.857);

s21、判断初始需求负荷p0是否满足:p0≥a%×pmax或p0≤b%×pmax,其中a%>b%(例如a%可以为90%,b%可以为50%);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a%×pmax=90%×pmax,则认为当前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已经接近额定负荷pmax,或者已经超过额定负荷pmax,此时水泵不需要启动,即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0;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p0≤b%×pmax=50%×pmax,则认为当前的燃气热水器的负荷还很小,增压后肯定达不到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所以水泵以额定功率启动,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p额定为水泵的额定功率;

若初始需求负荷p0满足:b%×pmax<p0<a%×pmax,则则认为在当前负荷下,如果水泵以额定功率p额定启动,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可能会超过燃气热水器的额定负荷pmax,即进行s22;

s22、判断p理论是否满足:p理论<a%×pmax=90%×pmax,其中,p理论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理论预估需求负荷;

若是,则认为增压后的燃气热水器的工作负荷不会超过额定负荷pmax,此时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

若否,则认为当前的燃气热水器的负荷已经接近额定负荷pmax,或者超过额定负荷pmax,那么计算燃气热水器的负荷为a%×pmax时,所对应的理论水流量v理论,其中,v理论=(a%×pmax×t0)/(t设置-t进水)=(90%×pmax×14℃)/(43℃-17℃)=0.484×pmax;

并根据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计算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

其中,理论水流量v理论与初始水流量v0之间的关系具体为: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1(例如v预设1可以为5l/min)时,v理论’=x×v理论,其中v预设1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一预设水流量阈值,可以为5l/min,x可以为1.5;即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5l/min,v理论’=1.5×v理论=1.5×0.484×pmax=0.726×pmax;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预设1<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y×v理论,其中v预设2为预设在燃气热水器中的第二预设水流量阈值,可以为10l/min,y可以为1.3;即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5l/min<v0<10l/min时,v理论’=1.3×v理论=1.3×0.484×pmax=0.6269×pmax;

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v预设2时,所述v理论’=z×v理论,其中x、y和z满足:x>y>z,其中z可以为1.1;即当初始水流量v0满足:v0≥10l/min时,v理论’=1.1×v理论==1.1×0.484×pmax=0.5324×pmax;

其中,计算水泵的启动功率p启动’的公式为:启动功率p启动’=p额定×{[(v理论-v0)/(v理论’-v0)]×100%};

s3、水泵以启动功率p启动’启动,采集水流稳定后的实际水流量v1,并根据p1=v1×(t设置-t进水)/t0=v1×(43℃-17℃)/14℃=v1×1.857,计算计算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

s4、判断燃气热水器的实际工作负荷p1是否满足:p1<a%×pmax=90%×pmax;若是,则进行s41;若否,则进行s42;这是为了微调启动后的水泵,使水泵功率达到较佳的增压效果;

s41、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增(例如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可以5%的功率递增),直至p1=a%×pmax或p工作’=p额定为止,p额定为水泵的额定功率;

s42、则判断出水温度t出水是否满足:t出水<t设置,t设置为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

若是,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递减(例如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可以5%的功率递减),直至p1≤a%×pmax且t出水=t预设为止,或者直至p工作’=0为止;

若否,则水泵的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p启动’;

s5、水泵以实际工作功率p工作’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不仅对水泵的启动功率进行的增压调整,而且对水泵启动,且水流量稳定后的水泵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也进行了增压调整,以确保水泵功率达到较佳的增压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