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5252发布日期:2020-01-14 23:3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



背景技术:

现在的冬季供暖主要以水暖为主,一般为集中供热,所需的热水量非常大,燃烧了大量的煤,而且集中供暖的线路很长,热量损失也很严重,有时供暖线路还会有破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现在提倡的节能环保的社会主题。所以电暖气作为不污染环境的取暖方式,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

现有生活中的电暖气通常以水为作为加热介质,通过温控仪控制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以达到加热水的目的,再由暖气片主体将热量进行散出。但是,以水为介质的升温较慢。并且长时间使用后加热元件在水的重量下很容易发生偏斜,即加热元件未固定的一端向下偏移,容易造成加热元件的受损,导致加热元件使用寿命较短;严重时,固定加热元件的一端由于加热元件发生了偏斜会出现密封不紧密现象,出现漏液现象,大大地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以解决以水为作为加热介质的电暖气升温较慢、加热元件容易受损以及固定加热元件的一端出现漏液现象的问题,以延长加热元件使用寿命,实现增大散热效率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包括两竖向设置的竖直支架以及设置在两竖直支架之间且内部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的导热管路;所述导热管路的内部通过加热元件安装结构横向设置有用于对导热管路内注有的复合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导热管路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对加热元件进行缓冲定位以避免复合导热介质对加热元件的压力过大而造成加热元件发生偏斜问题的定位结构,导热管路上套装设置有用于进行高效散热的散热翅片组,导热管路上还连通设置有用于在向导热管路内通入复合导热介质时打开、通入完复合导热介质后焊接密封堵死的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管路包括两端均固定设置在竖直支架内侧壁上的下导热管路和上导热管路以及多个等间距线性连通设置于下导热管路和上导热管路之间的导热支管。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组包括多个分体套装设置在上导热管路上并与各个导热支管同线设置的散热翅片a、多个分别套装设置在各个导热支管上的散热翅片b以及一体套装设置在下导热管路上的散热翅片c。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a包括内径与上导热管路外径相同的卡装圆弧段a和卡装圆弧段b、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a和卡装圆弧段b之间的角形散热片、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a底端的斜向散热片、连接设置在斜向散热片底端的竖向片a以及通过横向连接片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b中部外壁上的竖向片b,斜向散热片上垂直固定设置有两个高度不等的凸起翅片a和凸起翅片b,斜向散热片上开设有用于加大散热效率的散热孔a和散热孔b。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b包括内径与导热支管外径相等的圆环片、多个与圆环片前后侧壁相固定的倾斜连接片、与前方的倾斜连接片固定连接的前置散热片以及与后方的倾斜连接片固定连接的后置散热片,各个倾斜连接片上设置有横向凸起翅片,圆环片的左右两端形成散热凸起。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翅片c包括内径与下导热管路外径相同并卡装设置在下导热管路上的定位卡环、与定位卡环固定连接的斜向散热片b以及多个等间距设置在斜向散热片b上的散热孔c。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端固定设置在下导热管路内壁上并将加热元件套装在内部的定位缓冲弹簧。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元件安装结构包括与加热元件固定设置的螺纹堵塞、与螺纹堵塞另一端固定设置的手拧圆盘以及套装设置在螺纹堵塞上的密封圈,所述竖直支架和下导热管路上均开设有与螺纹堵塞相配装的螺纹安装孔。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支架的底端设置有拱形接地脚。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实用性强,采用将加热元件通过加热元件安装结构横向安装设置在导热管路内部,并将加热元件的一端插入到定位结构上的定位缓冲弹簧内的方式,使得定位缓冲弹簧对加热元件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从而使得加热元件导热管路内不会发生偏斜和震荡,延长了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加热元件不发生偏斜后,固定加热元件的加热元件安装结构也不会出现密封不紧密及漏液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元件对导热管路内复合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复合导热介质在加热元件的加热下升温较快。上导热管路上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a能够将上导热管路上的热量高效散发,导热支管上的散热翅片b能够将导热支管上的热量高效散发,下导热管路上的散热翅片c能够将下导热管路上的热量高效散发。散热翅片a、散热翅片b和散热翅片c的特殊结构的设置大大地增加了散热面积,且散热翅片a的斜向散热片上开设的散热孔a和散热孔b以及散热翅片c上开设的散热孔c进一步加大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热管路与竖直支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元件分别与加热元件安装结构和定位缓冲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散热翅片组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翅片a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翅片b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翅片b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翅片c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翅片c的侧视图。

其中:1、竖直支架,11、拱形接地脚,12、螺纹安装孔;2、导热管路,21、下导热管路,22、上导热管路,23、导热支管;3、加热元件;4、加热元件安装结构,41、螺纹堵塞,42、密封圈,43、手拧圆盘;5、定位缓冲弹簧;6、散热翅片a,61、卡装圆弧段a,62、卡装圆弧段b,63、角形散热片,64、斜向散热片,65、凸起翅片a,66、凸起翅片b,67、散热孔a,68、散热孔b,69、竖向片a,610、横向连接片,611、竖向片b;7、散热翅片b,71、圆环片,72、倾斜连接片,73、横向凸起翅片,74、前置散热片,75、后置散热片,76、散热凸起;8、散热翅片c,81、散热孔c,82、定位卡环,83、斜向散热片b;9、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内置复合导热介质的电暖气,结合图1至图10所示,包括竖直支架1、导热管路2、加热元件安装结构4、加热元件3、定位结构、散热翅片组和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9。

竖直支架1共设置有两个,分别竖向设置。竖直支架1的底端设置有拱形接地脚11。

导热管路2设置在两竖直支架1之间,且内部注有复合导热介质。导热管路2包括下导热管路21、上导热管路22和导热支管23。下导热管路2和上导热管路2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竖直支架1内侧壁上,导热支管23设置有多个,导热支管23等间距线性连通设置于下导热管路21和上导热管路22之间。

加热元件3通过加热元件安装结构4设置横向设置于导热管路2内部,具体地加热元件3设置在下导热管路21内部,用于对导热管路2内注有的复合导热介质进行加热,以使得导热管路2内注有的复合导热介质进行循环加热。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元件3可通过线路连接温度控制器,来实现对加热元件3温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元件3可设置为加热棒。

加热元件安装结构4包括螺纹堵塞41、手拧圆盘43和密封圈42,螺纹堵塞41与加热元件3固定设置,手拧圆盘43与螺纹堵塞41另一端固定设置。竖直支架1和下导热管路21上均开设有与螺纹堵塞41相配装的螺纹安装孔12。加热元件3的一端通过与加热元件固定的螺纹堵塞41螺纹安装设置到螺纹安装孔12内,实现对加热元件一端的定位。密封圈42套装设置在螺纹堵塞41上,设置在螺纹堵塞41和手拧圆盘43之间。

定位结构固定设置在导热管路2的另一端,用于对加热元件3进行缓冲定位,以避免复合导热介质对加热元件3的压力过大而造成加热元件3发生偏斜问题。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缓冲弹簧5,定位缓冲弹簧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下导热管路21内壁上,并将加热元件3套装在其内部,使得加热元件3在安装时,加热元件3悬空的一端插入到定位缓冲弹簧5内,对加热元件进行定位,使得加热元件在复合导热介质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变形,大大地提高了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散热翅片组套装设置在导热管路2上,用于进行高效散热。散热翅片组包括散热翅片a6、散热翅片b7以及散热翅片c8。散热翅片a6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翅片a分别分体设置,套装设置在上导热管路22上,并与各个导热支管23同线设置。散热翅片b7设置有多个,分别套装设置在各个导热支管23上。散热翅片c8一体设置,套装设置在下导热管路21上。

散热翅片a6包括卡装圆弧段a61、卡装圆弧段b62、角形散热片63、斜向散热片64、竖向片a69、竖向片b611、凸起翅片a65、凸起翅片b66、散热孔a67和散热孔b68。卡装圆弧段a61和卡装圆弧段b62的内径与上导热管路22外径相同。角形散热片63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a61和卡装圆弧段b62之间。斜向散热片64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a61的底端。竖向片a69连接设置在斜向散热片64底端。竖向片b611通过横向连接片610连接设置在卡装圆弧段b62中部外壁上。斜向散热片64上垂直固定设置有两个高度不等的凸起翅片a65和凸起翅片b66,斜向散热片64上开设有散热孔a67和散热孔b68,散热孔a67和散热孔b68的设置用于加大散热效率。

散热翅片b7包括圆环片71、倾斜连接片72、前置散热片74、后置散热片75、横向凸起翅片73和散热凸起76。圆环片71的内径与导热支管23外径相等,散热翅片b7通过圆环片71将散热翅片b7套装设置在导热支管23上。倾斜连接片72设置有多个,分别与圆环片71前后侧壁相固定,前方的倾斜连接片与后方的倾斜连接片相对称设置。前置散热片74与前方的倾斜连接片固定连接。后置散热片75与后方的倾斜连接片固定连接。各个倾斜连接片72上设置有横向凸起翅片73,圆环片71的左右两端形成散热凸起76。

散热翅片c8包括定位卡环82、斜向散热片b83以及散热孔c81。定位卡环82的内径与下导热管路21外径相同,并卡装设置在下导热管路21上。斜向散热片b83与定位卡环82固定连接。散热孔c81共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在斜向散热片b83上。

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9连通设置在导热管路2上,用于在向导热管路2内通入复合导热介质时打开,通入完复合导热介质后焊接密封堵死。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组装时,分别将散热翅片组依次套装在导热管路2上,将安装有加热元件3的螺纹堵塞41旋拧到竖直支架上的螺纹安装孔12内,并使得加热元件3未固定的一端插入到定位缓冲弹簧5内,使得定位缓冲弹簧5对加热元件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从而使得加热元件3在复合导热介质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偏斜,延长了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最后,通过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9向导热管路2内注入复合导热介质,通入完复合导热介质后将注有复合导热介质管路9焊接密封堵死。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加热元件3对导热管路2内复合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复合导热介质在加热元件3的加热下升温较快。上导热管路22上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a6能够将上导热管路22上的热量高效散发,导热支管23上的散热翅片b7能够将导热支管23上的热量高效散发,下导热管路21上的散热翅片c8能够将下导热管路21上的热量高效散发。散热翅片a6、散热翅片b7和散热翅片c8的特殊结构的设置大大地增加了散热面积,且散热翅片a6的斜向散热片64上开设的散热孔a67和散热孔b68以及散热翅片c8上开设的散热孔c81进一步加大了散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