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范围送风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5709发布日期:2020-01-07 08:0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范围送风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范围送风冷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冷风扇已经普遍应用在商场、工业生产以及居家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冷风扇由于水帘和进风口的相对设置的不合理,一般会将出来的风把水帘的水带出到机器前面喷出来,影响冷风扇的使用,而且冷风扇上设置的空调扇会采用摆页左右送风,送风都是摆动形式,送的风比较直,限制了冷风扇的送风范围,降低了冷风扇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冷风扇出风结构设置不合理、摆页送风限制送风范围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出风采用转页结构送风、送风柔和、送风范更广、实用性强的大范围送风冷风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大范围送风冷风扇,包括风机壳、连接在风机壳上端的控制部、与风机壳内壁配合连接的电机蜗壳、连接在风机壳内壁的湿帘、与电机蜗壳配合连接的双涡轮电机、与双涡轮电机两端配合轴接的风轮、设置在电机蜗壳前端的转页出风机构以及设置在风机壳底端的水箱总成,所述水箱总成与湿帘之间设置水管连接,所述转页出风机构包括安装靠盘、与安装靠盘配合一体成型设置的环形基盘、固定设置在安装靠盘前端的装配环、与装配环配合连接的出风圈、与环形基盘内壁配合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出风圈外圈还设有与驱动齿轮配合啮接的环形齿条,所述出风圈内圈设有出风栅格片,所述安装靠盘与风机壳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风机壳包括前侧设有显示孔的壳体、与壳体后端配合连接的进风框、在壳体与进风框间留有与水箱总成配合连接的安装腔、设置在壳体前端的出风口以及与壳体底端配合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水箱总成配合连接的抽拉滑槽,所述进风框上还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出风口与出风圈外壁配合连接,所述进风框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水箱总成的旋转扣。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总成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水泵、与水泵配合连接的接管、固定设置在箱体底端的滑块以及设置在箱体外侧的挖手,所述显示孔与箱体对应设置,所述滑块与抽拉滑槽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湿帘包括盒体、对称设置在盒体两侧的挂钩、设置在盒体底侧一端的进水管以及均布在盒体底端的洒水头,所述挂钩与进风框内壁配合挂接,所述水管一端与进水管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接管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靠盘上还设有与电机蜗壳配合对应连接的风槽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双涡轮电机驱动风轮转动,将水箱总成内的水经过水泵泵至湿帘后洒出,在风轮的带动下水珠被打散形成小水珠后经过转页出风机构被送至外界,在出风时,驱动电机启动,驱动齿轮配合环形齿条转动,同时出风圈同步转动,实现送风效果,进而有效扩大了冷风扇的送风范围且送风柔和,实用性强,提高了冷风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湿帘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页出风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5也是本实用新型的转页出风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风机壳;2、电机蜗壳;3、湿帘;4、双涡轮电机;5、风轮;6、转页出风机构;7、水箱总成;10、控制部;11、壳体;12、进风框;14、出风口;15、基座;16、显示孔;17、若干进风孔;18、旋转扣;19、抽拉滑槽;30、盒体;31、挂钩;32、进水管;33、洒水头;34、水管;60、安装靠盘;61、环形基盘;62、装配环;63、出风圈;64、驱动电机;65、驱动齿轮;66、环形齿条;67、风槽孔;68、出风栅格片;70、箱体;71、水泵;72、接管;73、滑块;74、挖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大范围送风冷风扇,包括风机壳1、连接在风机壳1上端的控制部10、与风机壳1内壁配合连接的电机蜗壳2、连接在风机壳1内壁的湿帘3、与电机蜗壳2配合连接的双涡轮电机4、与双涡轮电机4两端配合轴接的风轮5、设置在电机蜗壳2前端的转页出风机构6以及设置在风机壳1底端的水箱总成7,所述水箱总成7与湿帘3之间设置水管34连接,所述转页出风机构6包括安装靠盘60、与安装靠盘60配合一体成型设置的环形基盘61、固定设置在安装靠盘60前端的装配环62、与装配环62配合连接的出风圈63、与环形基盘61内壁配合连接的驱动电机64以及与驱动电机64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65,所述出风圈63外圈还设有与驱动齿轮65配合啮接的环形齿条66,所述出风圈63内圈设有出风栅格片68,所述安装靠盘60与风机壳1配合连接;所述控制部10用于控制双涡轮电机4、水泵71以及驱动电机64的启闭,方便冷风扇的使用;所述双涡轮电机4两端分别连接的风轮5能够有效提高冷风扇的出风量,同时电机蜗壳2能够对出风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湿帘3底端流出的水在风轮5转动的同时会将水珠打成小水珠状进而经过双涡轮电机4的两侧进入电机蜗壳2的内腔,然后经过风槽孔67在转页出风机构6的转动下送风,进而有效聚集了出风风量,提高冷风扇的出风效率;所述安装靠盘60通过设置的装配环62与出风圈63进行连接,同时设置的环形基盘61方便与驱动齿轮65进行连接,提高转页出风机构6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出风圈63内圈设置的出风栅格片68提高送风效果以及出风的柔和性;所述双涡轮电机4驱动风轮5转动,将水箱总成7内的水经过水泵71泵至湿帘3后洒出,在风轮5的带动下水珠被打散形成小水珠后经过转页出风机构6被送至外界,在出风时,驱动电机64启动,驱动齿轮65配合环形齿条66转动,同时出风圈63同步转动,实现送风效果,进而有效扩大了冷风扇的送风范围且送风柔和,实用性强,提高了冷风扇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风机壳1包括前侧设有显示孔16的壳体11、与壳体11后端配合连接的进风框12、在壳体11与进风框12间留有与水箱总成7配合连接的安装腔、设置在壳体11前端的出风口14以及与壳体11底端配合连接的基座15,所述基座15上设有与水箱总成7配合连接的抽拉滑槽19,所述进风框12上还设有若干进风孔17,所述出风口14与出风圈63外壁配合连接,所述进风框12上还设有用于限位水箱总成7的旋转扣18,所述壳体11上设置的显示孔16能够即时观察水箱内的水位,方便对水箱缺水时及时加水;所述安装腔的设置方便将水箱总成7配合装入,同时通过基座15上设置的抽拉滑槽19与水箱总成7的连接,方便对水箱进行加水,在需要加水时,将旋转扣18旋转至水箱总成7外侧,进而拉动挖手74将水箱抽出进行加水即可,方便使用;所述进风框12上设置的若干进风孔17方便风轮5在转动时方便将外界空气带入,进行实现空气循环流动,将冷风送出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总成7包括箱体70、设置在箱体70内的水泵71、与水泵71配合连接的接管72、固定设置在箱体70底端的滑块73以及设置在箱体70外侧的挖手74,所述显示孔16与箱体70对应设置,所述滑块73与抽拉滑槽19配合连接,所述水泵71上的接管72与水管34连接方便将水箱内的水泵71至湿帘3进行洒水,方便冷风扇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湿帘3包括盒体30、对称设置在盒体30两侧的挂钩31、设置在盒体30底侧一端的进水管32以及均布在盒体30底端的洒水头33,所述挂钩31与进风框12内壁配合挂接,所述水管34一端与进水管32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接管72配合连接,所述盒体30通过挂钩31挂接在进风框12的内壁,在使用冷风扇时,水流经过进水管32进入盒体30内,进而从洒水头33缓慢流出,风轮5引导小水珠至外界降温,提高冷风扇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靠盘60上还设有与电机蜗壳2配合对应连接的风槽孔67,所述风槽孔67的设置,是为了风轮5在转动时将小水珠经过风槽孔67引导至转页出风机构6,避免小水珠四散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控制部10控制启动双涡轮电机4,进而驱动风轮5转动,同时启动箱体70内的水泵71,水泵71会通过接管72引出水管34,经过进水管32将水流泵入盒体30内,然后经过盒体30底端的洒水头33出水,此时在风轮5的带动下洒水头33出来的水被打散形成小水珠后经过出风圈63散发至外界,而且驱动齿轮65同步启动,会带动驱动齿轮65配合出风圈63外壁上的环形齿条66进行转动,有效提高冷风扇送风范围的同时增加送风量,提高了冷风扇的使用性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