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4847发布日期:2020-02-07 22:2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尘捕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炉是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时能量很集中,弧区温度在3000℃以上。对于熔炼金属,电弧炉比其他炼钢炉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适于优质合金钢的熔炼。

在使用电弧炉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现有的做法是,在放置电弧炉的厂房内设置屋顶大罩,避免烟尘向厂房外部扩散,但此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厂房高度高、电弧炉烟尘散且存在爆发性,烟尘捕集效果不好;2、工人长期处于存在大量烟尘的工作环境下,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3、无法满足我国环保政策要求。因此,急需工程师研发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该装置与现有电弧炉相匹配,且利用该装置,大幅提高烟尘捕集率,降低烟尘捕集风量,节约装置运行成本,有效控制电弧炉平台岗位粉尘浓度至8mg/m3以下,减少噪音,满足国家环保政策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电弧炉本体上方的轨梁系统与罩体,所述罩体包括固定罩与移动罩,所述固定罩与所述移动罩卡合连接,所述移动罩底端设有行走结构,所述行走结构与所述轨梁系统相配合,具有带动所述移动罩水平移动的自由度,所述固定罩包括固定罩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罩本体上方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罩体内空腔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罩包括第一移动罩与第二移动罩,所述固定罩本体内侧边、所述第二移动罩内侧边及所述第一移动罩两侧边分别设有卡合结构,所述第一移动罩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罩与所述固定罩本体间,相对设置的所述卡合结构相互咬合,构成柔性机械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复数卡合件及设于所述卡合件上下两侧的密封结构,相邻所述卡合件间间距与所述卡合件宽度相配合,相对设置的所述卡合结构上卡合件相错设置,构成对插相互咬合,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挡板,其向外延伸,长度与所述卡合件长度相适应,对插后与相对侧边相抵。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下方设置为长方体结构,罩设于所述电弧炉本体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移动罩与所述固定罩本体上方外缘面设有聚拢斜面,其内部空腔由下向上逐渐缩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梁系统包括轨道、钢梁及支撑立柱,所述轨道包括两根,其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所述钢梁设置于两根所述轨道间,与所述轨道相互垂直,所述支撑立柱设置于所述轨道与所述钢梁构成的平面下方,与所述平面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结构包括一减速机及复数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罩底端,由所述减速机驱使,带动所述移动罩在所述轨梁系统上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包括壳体结构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表面的若干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烟管一端与所述罩体内空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除尘装置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烟管与所述除尘装置间连接有分级管,形成烟尘分流。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弧炉本体上方设置罩体捕集烟尘,避免烟尘在空气中扩散,大幅提高烟尘捕集率,降低电弧炉平台岗位粉尘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且该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烟尘捕集率达98%,较传统烟尘捕集装置提高约10%,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2.在电弧炉本体上方直接进行烟尘捕集,可以大幅降低烟尘捕集所需的风量,相对于现有烟尘捕集罩的设计形式,烟尘捕集风量下降达30%,降低装置运行成本。

3.有效控制电弧炉运行噪音及热污染。

4.罩体包括固定罩与移动罩,固定罩与移动罩卡合连接,构成柔性机械密封,保证在电弧炉运行时,固定罩与移动罩相互卡合,形成密封,提高烟尘捕集率,在维修时,移动罩与固定罩可分离,设置于电弧炉两边,方便检修。

5.卡合结构包括复数卡合件及设于卡合件上下两侧的密封结构,该结构连接方便,且上下两侧密封结构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6.罩体下方设置为长方体,覆盖面积大,有效包围电弧炉本体上方空间,第二移动罩与固定罩本体上方外缘面设有聚拢斜面,其内部空腔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有利于烟尘向排烟管聚集移动,方便除尘。

7.电弧炉本体上方设有轨梁系统,移动罩底端设有与轨梁系统相配合的行走结构,行走结构包括一减速机及复数车轮,由减速机驱使,带动移动罩在轨梁系统上运动,操作简便,同时减轻了工人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移动罩与第二移动罩分离状态示意图。

其中:1、电弧炉本体;2、轨梁系统;3、行走结构;4、固定罩本体;5、排烟管;6、第一移动罩;7、第二移动罩;8、卡合结构;9、长方体结构;10、聚拢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2所示,一种新型电弧炉烟尘捕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电弧炉本体1上方的轨梁系统2与罩体,所述罩体包括固定罩与移动罩,所述固定罩与所述移动罩卡合连接,所述移动罩底端设有行走结构3,所述行走结构3与所述轨梁系统2相配合,具有带动所述移动罩水平移动的自由度,所述固定罩包括固定罩本体4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罩本体4上方的排烟管5,所述排烟管5与所述罩体内空腔相连通。

通过在电弧炉本体1上方设置轨梁系统2与罩体,对电弧炉运行中产生的烟尘直接捕集,存在如下优点:1、大幅提高烟尘捕集率,烟尘捕集率可达98%,较现有烟尘捕集罩的设计形式提高约10%,能满足国家环保要求;2、大幅降低烟尘捕集风量,相对于现有烟尘捕集罩的设计形式,烟尘捕集风量下降达30%,年节省装置运行成本达576万元;3、有效控制电弧炉平台岗位粉尘浓度至8mg/m3以下,以满足国家安全卫生准则要求;4、有效控制电弧炉运行噪音及热污染。

所述罩体包括壳体结构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表面的若干钢板。

所述排烟管5一端与所述罩体内空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除尘装置相连。

所述排烟管5与所述除尘装置间连接有分级管,形成烟尘分流。提高烟尘捕集效率。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中,其结构在与实施例一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还增加下述结构特征:

参见图2所示,为了方便对电弧炉本体1的定期检查及维修,所述移动罩包括第一移动罩6与第二移动罩7,所述固定罩本体4内侧边、所述第二移动罩7内侧边及所述第一移动罩6两侧边分别设有卡合结构8,所述第一移动罩6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罩7与所述固定罩本体4间,相对设置的所述卡合结构8相互咬合,构成柔性机械密封,所述卡合结构8包括复数卡合件及设于所述卡合件上下两侧的密封结构,相邻所述卡合件间间距与所述卡合件宽度相配合,相对设置的所述卡合结构8上卡合件相错设置,构成对插相互咬合,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挡板,其向外延伸,长度与所述卡合件长度相适应,对插后与相对侧边相抵,该卡合结构8简单,连接分离方便,同时保证了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提高烟尘捕集率。

所述第二移动罩7与所述固定罩本体4上方外缘面设有聚拢斜面10,其内部空腔由下向上逐渐缩小,有利于烟尘的聚集捕集。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三中,其结构在与实施例一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还增加下述结构特征:

参见1~2所示,将所述罩体下方设置为长方体结构9,罩设于所述电弧炉本体1上方,使其包覆电弧炉本体1上方全部空间,避免烟尘在厂房内扩散,控制电弧炉平台岗位粉尘浓度。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四中,其结构在与实施例一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还增加下述结构特征:

参见图1所示,所述轨梁系统2包括轨道、钢梁及支撑立柱,所述轨道包括两根,其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相互平行,所述钢梁设置于两根所述轨道间,与所述轨道相互垂直,所述支撑立柱设置于所述轨道与所述钢梁构成的平面下方,与所述平面垂直。

所述行走结构3包括一减速机及复数车轮,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罩底端,由所述减速机驱使,带动所述移动罩在所述轨梁系统2上运动,操作简便,同时减轻了工人工作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