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871发布日期:2020-06-26 22:0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



背景技术:

所谓全预混冷凝锅炉,就是将目前最节能的两个技术——全预混技术和冷凝技术,融合于一体的新型热水锅炉。全预混就是燃烧前把燃气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在燃烧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供给空气的燃烧方式;全预混燃烧火焰传播速度快,燃烧室容积热强度很高,一般可达28~56x103kw/h或更高,且能在很少的过剩空气系数下达到完全燃烧,几乎不存在化学不完全燃烧现象,因此燃烧温度很高。冷凝就是把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冷却成水,这个过程中会放出部份热量,然后把这部份热量利用吸收,这样可使排烟温度大大降低(35度至50度,普通锅炉排烟温度在130度至150度)。全预混冷凝锅炉是解决城市清洁供热、节能供热和降低nox排放的首选产品;是传统燃气锅炉的更新换代产品。全预混冷凝锅炉运行效率比普通锅炉运行效率提高35%以上,是天气节能供热的首选,这是可直接给用户降低运行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换热机组是由换热器、温控阀组、疏水阀组(热媒为蒸汽时)、循环泵、电控柜、底座、管路、阀门、仪表等组成,并可加装膨胀罐、水处理设备、水泵变频控制、温控阀、远程通讯控制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热交换站,现有换热机组通常采用锅炉来提供高温蒸汽或高温水进行换热,然而现有换热机组具有移动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用以解决现有换热机组移动不方便的缺陷。

一种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包括:

框架;

锅炉,所述锅炉设置在框架顶部一侧,所述锅炉设有第二冷水进入口和热介质排出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框架中部一侧,所述换热器设有一个热介质进入口、一个放热后介质排出口、一个第一冷水进入口和一个吸热水排出口;

所述放热后介质排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二冷水进入口连接,所述锅炉的热介质排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热介质进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水进入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用热系统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吸热水排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到用热系统的入水口;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框架底端。

相应的,所述框架包括:

底板;

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所述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间隔设置在底板上端右侧、且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若干水平支撑架,所述若干水平支撑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左侧;

所述锅炉和换热器分别连接在第一竖直支撑架和水平支撑架左侧的上部和中部;

第二竖直支撑架,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炉底端和底板顶端之间;

斜撑,所述斜撑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器底端和底板顶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锅炉为壁挂炉。

优选的,若干福马轮,所述若干福马轮固定端与底板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均设置连接卡箍。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连接有温度控制阀;

所述用热系统的入水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与锅炉的第二冷水进入口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止回阀,所述的止回阀的允许流向是从所述放热后介质排出口流向锅炉的第二冷水进入口;

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框架底部,所述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柜外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温度控制阀、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处理器,设置在控制柜内;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控制柜表面,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信号接收器、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若干移动组件,所述若干移动组件间隔连接在底板下端;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底板上端,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转轴,所述转轴竖直设置、且贯穿底板上下两端,与底板转动连接;

第二锥齿轮,固定套接在转轴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

n形固定架,所述n形固定架上端与转轴下端固定连接;

轮毂电机,安装在所述n形固定架内,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与n形固定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轮胎,所述轮胎包裹在轮毂电机上;

刹车片,所述刹车片设置在n形固定架一侧,与所述轮胎配合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1、底板;12、第一竖直支撑架;13、水平支撑架;14、斜撑;15、第二竖直支撑架;2、锅炉;21、热介质排出口;22、第二冷水进入口;3、换热器;31、热介质进入口;32、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3、第一冷水进入口;34、吸热水排出口;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7、移动机构;71、福马轮;72、移动组件;721、转动电机;722、第一锥齿轮;723、转轴;724、第二锥齿轮;725、n形固定架;726、轮毂电机;727、轮胎;728、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预混高效冷凝锅炉机组,如图1-5所示,包括:

框架1;优选的,框架1采用304不锈钢制作,且框架1为方钢金属油漆,结构可靠且美观;

锅炉2,所述锅炉2设置在框架1顶部一侧,所述锅炉2设有第二冷水进入口22和热介质排出口21;其中,锅炉2采用全预混锅炉(全预混冷凝锅炉)2,采用现有全预混锅炉(全预混冷凝锅炉),如采用以下品牌:凯赛罗卡吉斯/土耳其,锅炉2具有5个型号,输出功率分别为50kw,70kw,90kw,115kw,150kw,锅炉2结构包括:换热器、燃烧机、风机、燃气阀组、控制器等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设置在框架1中部一侧,所述换热器3设有一个热介质进入口31、一个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一个第一冷水进入口33和一个吸热水排出口34;优选的,换热器3可采用板式换热器3,如以下品牌:锦欣/浙江,板式换热器3结构以及设置上述四个口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通过第一连接管4以及第一水泵(为循环水泵)与所述第二冷水进入口22连接,具体结构如:第一连接管4一端与第二冷水进入口22连接、另一端与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连接,第一水泵连接在第一连接管4上,第一水泵进水口、排水口分别与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第二冷水进入口连通,其中第一水泵固定连接在框架上;所述锅炉2的热介质排出口21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所述热介质进入口31连接,所述第一冷水进入口33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用热系统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吸热水排出口34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到用热系统的入水口;用热系统可为住宅、别墅、学校、办公、宾馆等场所的供暖系统。

移动机构7,所述移动机构7设置在框架1底端;

优选的,所述框架1包括:底板11;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12,所述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12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端右侧(左侧)、且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1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位于与第一水平支撑架13垂直的水平线上;若干水平支撑架13,所述若干水平支撑架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三个第一竖直支撑架12左侧(右侧);所述锅炉2和换热器3分别连接在第一竖直支撑架12和水平支撑架13左侧(右侧)的上部和中部;第二竖直支撑架15,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架15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炉2底端和底板11顶端之间,优选的固定在锅炉2底端靠近左侧(右侧)部位;斜撑14,所述斜撑14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器3底端和底板11顶端之间。上述结构中锅炉2和换热器3连接在第一竖直支撑架12和水平支撑架13同一侧(左侧或右侧)的上部和中部,使得机组整体结构结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且设置第二竖直支撑架15、斜撑14分别加强对锅炉2和换热器3的支撑,提高机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该结构中对应的移动机构7包括:若干福马轮71,所述若干福马轮71固定端与底板11底端固定连接,该移动机构7结构简单,且福马轮71方便移动和定位且可自锁固定,福马轮71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机组适用于住宅、别墅、学校、办公、宾馆等场所,供暖面积可达1000-3000平方米。该机组供热效率高(最高可达108%以上),nox排放物低(nox排放量<30mg/m3),排烟温度低(最低可达30℃以下),运行噪音低(噪音<45分贝),为高效、环保、节能、低噪音的一款换热机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来自锅炉2的热介质,例如高温蒸汽,通过热介质排出口21、第二连接管5、热介质进入口31进入换热器3,同时,用户系统中的冷水通过用热系统的回水口以及第三连接管进入换热器3的第一冷水进入口33,高温蒸汽在换热器3内对来自用热系统的冷水进行加热,得到加热后的用户系统中的冷水通过换热器3的吸热水排出口34回到用热系统的入水口,进入用热系统继续循环;换热器3中放热后的介质通过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第一连接管4、第一水泵进入第二冷水进入口22,通过锅炉2对放热后介质重新加热形成热介质再重新通过热介质排出口21、第二连接管5、热介质进入口31进入换热器3进行换热,如此进行多次循环。上述结构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且无需制作设备基础,减少土建费用,且设置移动机构(如机组自带福马轮71,方便移动和定位且可自锁固定)便于机组整体发货至施工现场与用热系统对接。且能有效避免多台锅炉2并联运行时锅炉2流量失衡,充分保证锅炉2的水流量(机组采用一台锅炉2、一台泵、一台板换组合,一次水流量均为单台机组内部的水量),避免多台锅炉2运行时由于流量失衡,导致锅炉2频繁启停,造成能源浪费和减少设备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均设置连接卡箍,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上均可连接卡箍安装在固定框架1上,便于上述连接管的固定,连接管还通过卡箍与对应的进入口或排出口连接(如第三连接管连接用热系统回水口一端设置连接卡箍,用热系统回水口设置对应的管安装部,第三连接管通过连接卡箍与所述管安装部连接),管通过卡箍可连接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优选的,机组内部设备部件也可采用上述卡箍连接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机组内部设备部件、管道部件均采用卡箍式模块化设计,方便设备维修和拆装。该结构便于机组整体发货至施工现场,与用热系统对接方便。用热系统与机组对应连接口对接即可,施工方便,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管5上连接有温度控制阀;温度控制阀简称温控阀是流量调节阀在温度控制领域的典型应用,其基本原理:通过控制换热器、空调机组或其他用热、冷设备、一次热(冷)媒入口流量,以达到控制设备出口温度。当负荷产生变化时,通过改变阀门开启度调节流量,以消除负荷波动造成的影响,使温度恢复至设定值。所述温度控制阀采用现有温度控制阀,如pxf4型号的温度控制阀或stl1001型号;

所述用热系统的入水口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与锅炉2的第二冷水进入口2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止回阀,具体可设置在第一连接管4上,所述的止回阀的允许流向是从所述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流向锅炉2的第二冷水进入口22;优选的,可在第一连接管4上设置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进水端与放热后介质排出口32连通,排水端与所述第二冷水进入口22连通;

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框架1底部,所述控制柜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柜外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温度控制阀、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显示屏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可采用pt1000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器或sm510智能控制器或西门子apogee控制器或51单片机。上述控制均为现有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可在控制面板操作来控制控制器工作(如控制面板为一触控面板,其上显示有各个控制命令对应的控制按钮,用户通过触发控制按钮来控制器输入该按钮对应的控制命令;例如控制按钮中包括用于第一水泵启动的第一水泵控制按钮,该按钮被触发时控制便是接收到了控制第一水泵的控制命令);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热系统入水口的温度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温度控制阀工作来调节第二连接管5上的流量,进而调节通过换热器3换热后进入用热系统入水口的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以及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可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三通接口,所述三通接口一端与所述第二冷水进水口21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4连接、一端与第五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另一端与一个水箱(或者外接补水水源)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连接管5内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二水泵均匀控制器电连接;当系统缺水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低于预设标准值,第一水泵(循环泵)停止运行,启动第二水泵(补水泵)补水,直到压力正常,第一水泵才能启动,避免由于缺水烧坏第一水泵的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出口与锅炉2的第二冷水进入口2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止回阀,具体可设置在第五连接管上,所述的止回阀的允许流向是从所述水箱出水口流向锅炉2的第二冷水进入口22;优选的,可在第五连接管上设置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进水端与水箱出水口连通,排水端与所述第二冷水进入口22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处理器,设置在控制柜内;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控制柜表面,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信号接收器、处理器电连接;还配置有与遥控装置对应设置的遥控器,通过遥控器发送控制信号给信号接收器(遥控器属于现有技术中的惯用手段,故不加赘述),用于发送操作信号,通过操作遥控器上的操作按钮来控制机组的移动。优选的处理器型号为msm8998,信号接收器为r9ds的指令接收器。

所述移动机构7包括:若干移动组件72,所述若干移动组件72间隔连接在底板下端;所述移动组件72包括:转动电机721,所述转动电机721设置在底板11上端,所述转动电机72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动电机721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第一锥齿轮722,固定套接在所述转动电机721的输出轴上;

转轴723,所述转轴723竖直设置、且贯穿底板11上下两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具体的底板11设有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内设置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外圈与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承内圈与转轴723外壁固定连接;

第二锥齿轮724,固定套接在转轴723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724与第一锥齿轮722啮合传动;

n形固定架725,所述n形固定架725上端与转轴723下端固定连接;

轮毂电机726,安装在所述n形固定架725内,所述轮毂电机726的转轴723水平设置,所述轮毂电机726的转轴723与n形固定架72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轮毂电机726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轮胎727,所述轮胎727包裹在轮毂电机726上;轮毂电机、轮胎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刹车片728,所述刹车片728设置在n形固定架725一侧,与所述轮胎727配合制动。刹车片728属于现有技术中的惯用手段,故不加赘述;n形固定架725与转轴723焊接,轮毅电机带动轮胎727转动,实现驱动,刹车片728能对轮胎727实现制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在机组需要移动时,操作遥控器上的控制按钮,使其信号传递至信号接收器,当信号接收器接受到信号时,将其传递至处理器,处理器将信号处理后下达指令至转动电机721和轮毂电机726,由轮毂电机726转动来实现机组的移动,且设有转动电机721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722、第二锥齿轮724带动转轴723转动,转轴723能够带动n形固定架转动,实现换向,能让机组的移动更加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