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及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8867发布日期:2020-08-11 21:5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及其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吸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及其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逐年升高,太阳能墙以其低能耗、无污染的优势而备受关注。太阳能墙系统以吸热板为核心组建实现热能的光热转换,为强化换热常在吸热板表面进行打孔,但孔隙分布数量、大小以及形状对换热效率影响因素鲜有涉及。

常见的吸热板表面开孔形式主要分为:表面直接开孔、压制凸孔和压制凹孔,其中,压制的凹凸孔又可分为单项开孔和双向开孔两种,而开孔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以上的开孔形状虽在吸热板内侧风机引流的作用下使热空气渗入腔体,一定程度强化了换热效率,但由于孔隙阻力较大,使相当一部分加热空气散失于外侧腔体而没有被充分利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及其建筑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及其建筑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包括吸热板板体,所述吸热板板体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换流孔,所述换流孔贯通吸热板板体的前后端面,换流孔的外侧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吸热板板体之间的锐角夹角为15°-25°,引流板的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是倾斜设置,侧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吸热板板体上,所述引流板与吸热板板体以及两个侧板之间共同围成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贯通连接换流孔,梯形换流孔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环境空气通过换流孔和开口形成流通,且空气能与吸热板板体充分接触,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加热,且由于引流板的斜角向吸热板板体放热侧,渗流阻力将大幅降低,将使得更多的空气渗入换流孔,实现吸热板板体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有利于太阳辐射热的充分利用;且引流板的倾斜结构设计,有利于雨水穿过换流孔排出,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在吸热板板体上积累,减少雨水对吸热板板体的侵蚀,提高吸热板板体的使用寿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流孔是梯形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与吸热板板体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与吸热板板体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侧板与引流板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

一种应用太阳能吸热板的建筑结构,包括吸热板板体和安装框,安装框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安装框的内腔安装有吸热板板体,安装框远离墙体的一侧端固定安装有阳光板,所述吸热板板体把安装框的内腔分隔成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外腔室设在内腔室的左侧,所述内腔室远离阳光板的一侧端分别贯通连接有回流泵和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底端远离内腔室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散热器,所述散热管上安装有吸风机,太阳光透过阳光板直接照射在吸热板板体上,利用吸热板板体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启动吸风机和回流泵,通过吸风机在内腔室内形成负压,使得外腔室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挤压下穿过吸热板板体进入内腔室,并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使得外腔室和内腔室之间形成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换热后的热空气在吸风机的作用下直接进入散热管内,最后通过散热器进入室内,实现室内加热、保温;同时利用回流泵抽取室内的空气进入安装框内,补足外腔室和内腔室内的空气,使得室内与安装框的内腔形成完整的空气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从而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整个装置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提高室温,可以降低室内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建筑的推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是环形框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阳光板是选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梯形换流孔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环境空气通过换流孔和开口形成流通,且空气能与吸热板板体充分接触,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加热,且由于引流板的斜角向吸热板板体放热,渗流阻力将大幅降低,将使得更多的空气渗入换流孔,实现吸热板板体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有利于太阳辐射热的充分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引流板的倾斜结构设计,有利于雨水穿过换流孔排出,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在吸热板板体上积累,减少雨水对吸热板板体的侵蚀,提高吸热板板体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中太阳光透过阳光板直接照射在吸热板板体上,利用吸热板板体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启动吸风机和回流泵,通过吸风机在内腔室内形成负压,使得外腔室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挤压下穿过吸热板板体进入内腔室,并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使得外腔室和内腔室之间形成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换热后的热空气在吸风机的作用下直接进入散热管内,最后通过散热器进入室内,实现室内加热、保温;同时利用回流泵抽取室内的空气进入安装框内,补足外腔室和内腔室内的空气,使得室内与安装框的内腔形成完整的空气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上的热量,从而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整个装置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提高室温,可以降低室内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建筑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应用太阳能吸热板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安装框,3-阳光板,4-吸热板板体,41-换流孔,42-引流板,43-侧板,44-开口,5-外腔室,6-内腔室,7-回流泵,8-散热管,9-散热器,10-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3,一种具有增强换热功能的太阳能吸热板,包括吸热板板体4,所述吸热板板体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换流孔41,所述换流孔41贯通吸热板板体4的前后端面,换流孔41是梯形孔,换流孔41的外侧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板42,所述引流板42与吸热板板体4之间的锐角夹角为15°-25°,引流板42与吸热板板体4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引流板42的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43,所述侧板43是倾斜设置,侧板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吸热板板体4上,侧板43与吸热板板体4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侧板43与引流板42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所述引流板42与吸热板板体4以及两个侧板43之间共同围成一个开口44,所述开口44贯通连接换流孔41,梯形换流孔41可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环境空气通过换流孔41和开口44形成流通,且空气能与吸热板板体4充分接触,有利于对空气进行加热,且由于引流板42的斜角向吸热板板体放热,渗流阻力将大幅降低,将使得更多的空气渗入换流孔,实现吸热板板体4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有利于太阳辐射热的充分利用;且引流板42的倾斜结构设计,有利于雨水穿过换流孔41排出,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在吸热板板体4上积累,减少雨水对吸热板板体4的侵蚀,提高吸热板板体4的使用寿命。

请参见图4,一种应用太阳能吸热板的建筑结构,包括吸热板板体4和安装框2,所述安装框2是环形框结构,安装框2固定安装在墙体1上,安装框2的内腔安装有吸热板板体4,安装框2远离墙体1的一侧端固定安装有阳光板3,所述阳光板3是选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所述吸热板板体4把安装框2的内腔分隔成外腔室5和内腔室6,所述外腔室5设在内腔室6的左侧,所述内腔室6远离阳光板3的一侧端分别贯通连接有回流泵7和散热管8,所述散热管8的底端远离内腔室6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散热器9,所述散热管8上安装有吸风机10,太阳光透过阳光板3直接照射在吸热板板体4上,利用吸热板板体4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启动吸风机10和回流泵7,通过吸风机10在内腔室6内形成负压,使得外腔室5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挤压下穿过吸热板板体4进入内腔室6,并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使得外腔室5和内腔室6之间形成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换热后的热空气在吸风机10的作用下直接进入散热管8内,最后通过散热器9进入室内,实现室内加热、保温;同时利用回流泵7抽取室内的空气进入安装框2内,补足外腔室5和内腔室6内的空气,使得室内与安装框2的内腔形成完整的空气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从而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整个装置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提高室温,可以降低室内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建筑的推广。

使用时,利用吸热板板体4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同时启动吸风机10和回流泵7,通过吸风机10在内腔室6内形成负压,使得外腔室5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挤压下穿过吸热板板体4进入内腔室6,并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使得外腔室5和内腔室6之间形成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换热后的热空气在吸风机10的作用下直接进入散热管8内,最后通过散热器9进入室内,实现室内加热、保温;同时利用回流泵7抽取室内的空气进入安装框2内,补足外腔室5和内腔室6内的空气,使得室内与安装框2的内腔形成完整的空气对流,不断的带走吸热板板体4上的热量,从而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整个装置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提高室温,可以降低室内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建筑的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