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9198发布日期:2020-07-31 22:5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站行业凝汽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电厂进行相关改造增加凝汽器时,以及在电厂供热改造时,通常需增加一台单独蒸汽冷却器通过蒸汽加热热网水,或在空冷机组夏季调峰改造,也需在增加一台单独蒸汽冷却器来调节低压缸背压。以上情况由于是电厂改造,空间狭小,现场空间一般无法满足现有的卧式蒸汽冷却器设计尺寸。此外,对于现有的侧向进汽的蒸汽冷却器一般需在蒸汽管道上设置膨胀节,来平衡管道上的热位移。虽然设置膨胀节虽然可以消除热位移,但会对管道和设备产生加大的真空推力,从而对设备和管道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采用立式布置,能够大大节省蒸汽冷却器布置所需空间,而且能够消除膨胀节对设备及管道的真空推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返回水室,壳体,进水室和底座;进水室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口和循环水出水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组膨胀节,将所述壳体分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中壳体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凝结水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中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设置有膨胀节的壳体的内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部结构包括置于所述返回水室内部和壳体内部之间设置有上管板,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和进水室内部之间设置有下管板,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换热管,若干所述换热管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隔板支撑,所述上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和下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与壳体内侧壁连接,设置膨胀节的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和所述中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不与壳体内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和下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拉杆。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若干上耳座,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下耳座,所述上耳座与下耳座一一对应,所述上耳座和下耳座之间焊接有连接拉杆。

优选的,所述膨胀节选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裙式底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布置的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蒸汽管道上面不设置膨胀节,而是在蒸汽进口的上下两侧的蒸汽冷却器的本体上设有平衡热位移的膨胀节,且此处两端组膨胀节之间的壳体和中壳体与内部结构没有任何连接关系,从而使此段壳体能够自由侧向移动,从而平衡蒸汽进口内的蒸汽管道水平侧向方向热位移。另外在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大拉杆,通过大拉杆来保持设备的整体刚性,能够有效防止设备震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蒸汽冷却器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蒸汽冷却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隔板,2-换热管,3-膨胀节,4-循环水进水口,5-蒸汽进口,6-返回水室7-上管板,8-下管板,9-进水室,10-底座,11-连接拉杆,12-凝结水出口,13-上壳体,14-中壳体、15-下壳体,16-循环水出水口,17-上耳座,18-下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如图1,图2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返回水室6,壳体,进水室9和底座10;进水室9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口4和循环水出水口16;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组膨胀节3,将所述壳体分上壳体13,中壳体14和下壳体15,所述中壳体14上设有蒸汽进口5,所述下壳体15设置有凝结水出口12;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中壳体14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设置有膨胀节3的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侧向进汽蒸汽冷却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返回水室6,壳体,进水室9和底座10,进水室9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口4和循环水出水口16,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组膨胀节3,将所述壳体分上壳13体,中壳体14和下壳体15,所述中壳体14上设有蒸汽进口5,所述下壳体15设置有凝结水出口12;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循环水的流通为从进水室9的循环进水口4进入,经过壳体内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然后回到返回水室6,再经过壳体内的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进入进水室9的循环水出口16排出;蒸汽的流通为从蒸汽进口5进入壳体内,通过对冷热交换的内部结构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进行热交换后部分冷凝下来,从而在下壳体15内形成凝结水,从而通过凝结水出口12流出。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中壳体14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部结构不与所述设置有膨胀节2的壳体的内侧壁连接,且两组膨胀节2将壳体分为上壳体13,中壳体14和下壳体15,且中壳体14设置有蒸汽进口5,因此,中壳体14内设置有用于蒸汽进入的蒸汽管道,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蒸汽管道处没有设置膨胀节,在蒸汽进汽时,由于蒸汽的温度较高,会对蒸汽管道产生热应力,从而中壳体14会受到蒸汽管道的侧向位移和推力,由于中壳体14的内侧壁不与内部结构连接,以及设置有膨胀节3的壳体的内侧壁不与内部结构连接,因此,中壳体14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平衡蒸汽管道侧向方向热位移,并且中壳体14与上壳体13、下壳体15通过两组膨胀节3保持完整封闭连接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内部换热的正常运行,使蒸汽冷却器在接受来自蒸汽管道的侧向位移和推力时时对设备整体不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未在蒸汽管道上直接设置膨胀节,能够有效的避免膨胀节带来的盲板力,避免对管道或者设备产生损坏,同时,同时在中壳体14上下两处设置两组膨胀节能够有效吸收来测自侧向的热位移和推力,且此结构对进汽管道支座以及本冷却器支座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推力和推力矩,大大减小了设计、制造、检验难度,成本大大降低。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侧向进汽的卧式蒸汽冷却器,通过在凝汽器上设置固定支座,在进汽口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膨胀节,进气端壳体与内部结构相对可自由活动,同时能减轻支座及排汽管道的载荷负担并节约大量成本。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所述内部结构包括置于所述返回水室6内部和壳体内部之间设置有上管板7,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和进水室9内部之间设置有下管板8,所述上管板7和下管板8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换热管2,若干所述换热管2通过设置在壳程内的若干隔板1支撑,所述上壳体13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和下壳体15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与壳体内侧壁连接,设置膨胀节3的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和所述中壳体14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不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本实施例是涉及一种蒸汽冷却器具体的内部结构布置的情况,该内部结构包括置于所述返回水室6内部和壳体内部之间设置有上管板7,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和进水室9内部之间设置有下管板8,且上管板7和下管板8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换热管2,且所述换热管2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隔板1支撑,上壳体13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和下壳体15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设置膨胀节3的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和所述中壳体14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不与壳体内侧壁连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膨胀节3的壳体的内侧壁没有与内部结构连接,中壳体14的内侧壁没有与内部结构连接,由于设置膨胀节3的壳体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和所述中壳体14内部之间的若干隔板1不与壳体内侧壁连接,从而使得中壳体14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平衡蒸汽管道侧向方向热位移,并且中壳体14与上壳体13、下壳体15通过两组膨胀节3保持完整封闭连接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内部换热的正常运行,使蒸汽冷却器在接受来自蒸汽管道的侧向位移和推力时时对设备整体不产生影响。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1和2所示,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13的外侧壁和下壳体15的外侧壁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拉杆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壳体13的外侧壁和下壳体15的外侧壁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拉杆11可以加强蒸汽冷却器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使得整个设备的强度进一步的加强。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3,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体13的外侧壁上设置若干上耳座17,所述下壳体1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下耳座18,所述上耳座17与下耳座18一一对应,所述上耳座17和下耳座18之间焊接有连接拉杆11。本实施例是连接拉杆11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3的外侧壁和下壳体15的外侧壁上的一种具体设置方式,即通过在上壳体13的外侧壁上设置上耳座17以及下壳体15上的外侧壁上设置与上耳座17一一对应的下耳座18,且在上耳座17和下耳座18之间焊接连接拉杆11。但是,连接拉杆11的设置不局限于上述一种设置方式,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1,所述膨胀节3选用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中,限定了膨胀节3的具体材质,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作为膨胀节3,其横向刚度较小,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且该材质也比较常见,且价格便宜,此外,还可以用其他横向刚度较小的材质作为膨胀节,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6

基于上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所述底座10为裙式底座。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底座10为裙式底座,但是并不局限于一种底座形式,其他底座结构也可以采用,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