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6616发布日期:2020-10-30 21:1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粉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烘干技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煤粉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热风炉是煤粉烘干机中的重要设备之一,良好的热风炉是保证煤粉烘干机顺利工作的前提。因为,煤粉的烘干作业是通过从热风炉内进入的热量和物料充分热交换实现的。传统的燃烧器采用沸腾炉,通过燃烧煤产生热量,污染较重,燃烧器热风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引发煤粉燃烧甚至爆炸风险,热风量不能快速调节。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推进,采用高效环保的煤粉烘干方式变得日益重要。

基于此,现有技术仍然有待改进。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环保的煤粉烘干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烘干系统。

基于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粉烘干系统,包含:

燃烧器;

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包含相互连通的主燃烧室及降温室,所述主燃烧室连通至所述燃烧器;所述主燃烧室中设置若干错位的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主燃烧室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存在使风流动的通道;

烘干机,所述烘干机连通至降温室;

进一步地,所述主燃烧室包含通过所述挡墙间隔开的高温燃烧室、第一室、第二室及第三室;所述高温燃烧室连通至所述燃烧器;所述第三室连通至所述降温室。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燃烧室具有第一温度,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具有第二温度,所述第三室具有第三温度及所述降温室具有第四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第二温度大于第三温度,第三温度大于第四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为1000摄氏度,第二温度为800摄氏度及第四温度为35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墙包含第一挡墙、第二挡墙以及第三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第三挡墙设置在所述主燃烧室的底板上且向所述主燃烧室的顶板延伸以及与所述主燃烧室的顶板不接触;所述第二挡墙设置在所述主燃烧室的顶板上且向所述主燃烧室的底板延伸以及与所述主燃烧室的底板不接触。

进一步地,处于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中的所述主燃烧室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通入空气的配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配风口处设置安全阀板,以在系统停电或停风时所述安全阀板自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室的顶板设置带有安全阀板的配风口,以及所述降温室的侧面面板设置有配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为天然气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顶板”、“底板”、“侧面面板”等表示位置和方向关系的词语解释如下:整个系统的各个部件靠近地面的位置为底板,远离地面的位置为顶板,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面板为侧面面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煤粉烘干系统的燃烧室配风口上部安设安全阀板,在突然停电或停风的情况下,安全阀板自动打开,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煤粉烘干系统的主燃烧室采用错位挡板分隔为多个“室”,实现逐级降温且各个室不互相干扰,并且配合降温室,使得煤粉降温至燃烧点以下,燃烧器热风温度控制容易且不会引发煤粉燃烧甚至爆炸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案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煤粉烘干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燃烧器、2-供热装置、21-主燃烧室、22-降温室、211-高温燃烧室、212-第一室、213-第二室、214-第三室、215-第一挡墙、216-第二挡墙、217-第三挡墙、23-配风口、24-安全阀板、3-烘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顶板”、“底板”、“侧面面板”等表示位置和方向关系的词语解释如下:整个系统的各个部件靠近地面的位置为底板,远离地面的位置为顶板,连接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面板为侧面面板。

如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煤粉烘干系统,包含燃烧器1、供热装置2以及烘干机3。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1为天然气燃烧器。

供热装置2包含相互连通的主燃烧室21及降温室22,主燃烧室21连通至燃烧器1;烘干机3连通至降温室22。

主燃烧室21中设置若干错位的挡墙,挡墙与主燃烧室2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存在使风流动的通道;主燃烧室21包含通过挡墙间隔开的高温燃烧室211、第一室212、第二室213及第三室214;高温燃烧室211连通至燃烧器1;第三室214连通至降温室22。

挡墙包含第一挡墙215、第二挡墙216以及第三挡墙217;第一挡墙215和第三挡墙217设置在主燃烧室21的底板上且向主燃烧室21的顶板延伸以及与主燃烧室21的顶板不接触;第二挡墙216设置在主燃烧室21的顶板上且向主燃烧室21的底板延伸以及与主燃烧室21的底板不接触。设置挡墙避免热风直吸进入烘干机3,影响火焰的稳定燃烧。

处于第一室212和第二室213中的主燃烧室21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通入空气的配风口23。配风口23处设置安全阀板24,以在系统停电或停风时安全阀板24自动打开。系统正常工作时,系统的室内为负压状态,此时安全阀板24由于负压而覆盖配风口23;系统停电或停风时,系统的室内为恢复常压状态,此时安全阀板24自动打开。

高温燃烧室211具有第一温度,第一室212和第二室213具有第二温度,第三室214具有第三温度及降温室22具有第四温度;其中,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第二温度大于第三温度,第三温度大于第四温度。

第一温度为1000摄氏度,第二温度为800摄氏度,第三温度为800摄氏度或略低于800摄氏度,第四温度为350摄氏度。

燃烧室使得煤粉充分燃烧并且释放大部分的热量,在第一室212和第二室213为冷热风交换室且温度有一定的降低,第三室214为稳定室,在第四室气流进一步降温至煤粉燃烧点以下。

降温室22的顶板设置带有安全阀板24的配风口23,以及降温室22的侧面面板设置有配风口23。以便在降温室22中迅速降温。

第一室212和第二室213加设配风口23,配入的空气与热风混合,增大了热风量、逐步达到生产温度要求,使热风呈紊流状态,热风进入烘干机3前温度从1000℃降至350℃(煤粉燃烧点以下)。

在实际使用中,煤粉输送至天然气燃烧器,天然气燃烧器引燃煤粉,引燃后的煤粉喷入高温燃烧室211进行充分燃烧释放出绝大部分热量,煤粉产生的热量经过第一室212、第二室213及第三室214进行逐级降温、稳定,最终热量通过传热筒(未示出)进入降温室22内且在其中降温至350摄氏度后经由传热筒(未示出)进入烘干机3,供烘干物料使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也可以理解为多个。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