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7342发布日期:2020-05-26 16:4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电暖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暖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暖器作为取暖设备,在使用时会扩散出大量热量。为节约能源,提升电暖器的热量利用率,一般会在电暖器上设置晾衣结构,从而在取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暖器提供的热量将衣物烘干。且一般的晾衣结构相对于电暖器为单独配件,在需要晾衣时将晾衣结构安装在电暖器上,需要用户自行安装,操作有所不便。为此,生产出将晾衣结构直接装配在电暖器上,且能够收纳在电暖器中。从而需要晾衣时,将收纳在电暖器中的晾衣结构展开。但是为提供收纳晾衣结构的空间,电暖器整体长度需要增加,导致电暖器整体尺寸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暖器组件,在具备晾衣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电暖器的外形尺寸。

一种电暖器组件,包括电暖器本体、第一晾衣杆和第二晾衣杆,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可活动,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暖器组件,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构成晾晒衣物的杆件。在使用过程,若需要晾晒衣物,则将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调小,从而使得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电暖器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与所述电暖器本体之间形成三角形,伸出的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用于晾晒衣物。在不需要晾晒衣物时,将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调大,从而使得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电暖器本体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能够贴紧所述电暖器本体,进入收纳状态。由此,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在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时,是通过两者之间角度变化实现的,从而收纳状态时不必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的长度,进而在具备晾衣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电暖器的外形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上设有导向滑道,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导向滑道中,且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能够在所述导向滑道中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的固定位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均贴近所述电暖器本体,当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均转动至悬设在所述电暖器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滑道沿所述电暖器本体的横向设置,所述固定位位于所述导向滑道所在位置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固定位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晾衣杆与所述第二晾衣杆长度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上设有收纳槽,当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均位于所述收纳槽中,所述导向滑道设置在所述收纳槽的侧壁或底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包括壳体、上盖和支撑条,所述壳体用于盛放加热件,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支撑条沿所述上盖的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之间,且在所述支撑条的外侧形成了所述收纳槽,所述导向滑道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的条形导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组件还包括过渡组件,所述过渡组件包括铰接部、滚动部和连接在所述滚动部与所述铰接部之间的中间连接部,所述铰接部与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中间连接部插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且能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滑动,所述滚动部抵接在所述支撑条的内侧面,所述滚动部能够在所述支撑条的内侧面滚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内侧设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与所述条形导向孔平行设置,所述滚动部设置在所述滚动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组件包括转动件和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个滚轮和连接在两个滚轮之间的第一连接轴,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所述铰接部,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两个所述滚轮抵接在所述支撑条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凹陷,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为铰接片,形成所述铰接部,所述铰接片上设有穿孔,所述铰接片插在所述安装凹陷中,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设有铰接插件,所述铰接插件贯穿所述穿孔,所述铰接片位于所述电暖器本体的横向平面内,且所述铰接片能够在所述安装凹陷中以所述铰接插件为转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转动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所述壳体的前壁和所述壳体的后壁上均设有散热孔,所述上盖为长条板,所述上盖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支撑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长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支撑条的两端与所述长条板两端的支撑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两个,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组成的晾衣组件也为两个,所述晾衣组件与所述支撑条一一对应,其中一个支撑条位于靠近所述前壁的位置,另一个所述支撑条位于靠近所述后壁的位置,两个支撑条上的导向滑道位于所述上盖的不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支撑条上远离所述导向滑道的一端,所述上盖和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铰接孔构成所述固定位,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上盖的铰接孔和所述壳体的铰接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组件还包括旋转连接片,所述旋转连接片包括相对铰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的第二端之间可以相向滑动和相背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电暖器组件在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处于晾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电暖器组件在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暖器组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的装配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暖器组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晾衣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杆的装配在一起时的仰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与所述过渡组件装配在一起时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支撑条与所述过渡组件装配在一起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所述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晾衣杆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第一晾衣杆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施例所述上盖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上盖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晾衣杆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第二晾衣杆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暖器组件;11、电暖器本体;111、壳体;112、上盖;1121、支撑片;113、支撑条;1131、导向滑道;1132、滚动槽;114、固定位;115、散热孔;116、铰接孔;12、第一晾衣杆;121、安装凹陷;122、铰接插件;13、第二晾衣杆;131、铰接杆;14、过渡组件;141、转动件;1411、铰接部;1412、穿孔;1413、限位件;142、滚轮;143、第一连接轴;15、旋转连接片;151、第一连接片;152、第二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暖器组件10,包括电暖器本体11、第一晾衣杆12和第二晾衣杆13,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且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11可活动,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被限位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且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11可活动,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上述方案提供的电暖器组件10中,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构成晾晒衣物的杆件。在使用过程,若需要晾晒衣物,则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调小,从而使得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之间形成三角形,伸出的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用于晾晒衣物。在不需要晾晒衣物时,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调大,从而使得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一端向靠近所述电暖器本11体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能够贴紧所述电暖器本体11,进入收纳状态。由此,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在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时,是通过两者之间角度变化实现的,从而收纳状态时不必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长度,进而在具备晾衣功能的同时有效控制电暖器的外形尺寸。

具体地,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距离的调节,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滑动连接。从而调节过程中,可以滑动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可以相向滑动和相背滑动。进而实现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的切换。

或者,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设有导向滑道1131。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且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能够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从第一位置滑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固定位114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均贴近所述电暖器本体11,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均转动至悬设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即,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11滑动,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电暖器本体11转动,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之间距离的调节则主要依赖于所述第一晾衣杆12第一端的滑动。

具体地,在需要晾晒衣物时,如图1和图3所示,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之间形成三角形,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均伸出悬设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从而将需要晾晒的衣物放置在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上。在不需要晾晒衣物时,如图2和图4所示,再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滑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从而使得相互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能够逐渐贴近所述电暖器本体11,进入收纳状态。而且,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切换主要通过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的滑动过程实现,使得处于收纳状态的电暖器组件10整体外形尺寸较小,不用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长度。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滑道1131可以沿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横向设置。所述固定位114位于所述导向滑道1131所在位置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固定位114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晾衣杆12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长度之和。从而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均贴合在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11上设有收纳槽,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均位于所述收纳槽中,不会对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外形尺寸产生影响,所述导向滑道1131设置在所述收纳槽的侧壁或底壁上。

当所述导向滑道1131沿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横向设置时,所述收纳槽也可以沿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横向设置,且所述固定位114可以位于所述收纳槽的一端,所述导向滑道1131从所述收纳槽的另一端起始,向靠近所述固定位114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本体11包括壳体111、上盖112和支撑条113(在图1和图2中所述支撑条113被遮挡)。所述壳体111用于盛放加热件,所述上盖112设置在所述壳体111的上方。所述支撑条113沿所述上盖112的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条113位于所述上盖112与所述壳体111之间,且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外侧形成了所述收纳槽。如图2和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运动至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位于所述收纳槽中,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与可以与所述支撑条113贴合,不会增加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长度,且外形上不会有突出的部分。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导向滑道1131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条113上的条形导向孔。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在收纳状态和晾衣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滑动。

而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被限位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具有较细的导向部,且所述导向部的两侧均有较粗的限位部。从而使得所述导向部能够位于所述条形导向孔中,所述限位部则确保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条形孔中。而为了使得所述第一晾衣杆12能够在收纳状态时贴合所述电暖器组件10,可以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设置为具有弯折变形能力的结构。或者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进一步设置过渡组件14,通过过渡组件14将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限位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且所述过渡组件14能够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移动。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组件14包括铰接部1411、滚动部和连接在所述滚动部与所述铰接部1411之间的中间连接部。所述铰接部1411与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铰接,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导向滑道1131滑动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与所述铰接部1411发生相对转动。所述中间连接部插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且能在所述条形导向孔中滑动,所述滚动部抵接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面,所述滚动部能够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面滚动。从而所述滚动部将所述过渡组件14限位在与所述条形导向孔对应的位置,避免所述过渡组件14从所述支撑条113上脱落,保障所述第一晾衣杆12在晾衣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过程正常进行。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7至图10所示,所述过渡组件14包括转动件141和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个滚轮142和连接在两个滚轮142之间的第一连接轴143。所述转动件141的一端为所述铰接部1411,所述转动件14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43连接,两个所述滚轮142抵接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滚轮142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滚动,所述转动件141相对于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转动。

所述转动件14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43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转动件141穿过所述条形导向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143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件1413。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轴143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轴143的径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轴143,所述转动件141能够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限位件1413可拆卸连接。

在装配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可以先将所述滚轮组件放置在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然后将所述转动件141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限位件1413连接。之后再将所述转动件141与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凹陷121。如图10所示,所述转动件141的一端为铰接片,形成所述铰接部1411,所述铰接片上设有穿孔1412。所述铰接片插在所述安装凹陷121中,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设有铰接插件122,所述铰接插件122贯穿所述穿孔1412,所述铰接片位于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横向平面内,且所述铰接片能够在所述安装凹陷121中以所述铰接插件122为转轴转动。所述铰接片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晾衣杆1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铰接片始终位于所述横向平面内。这里所述的横向平面是指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所处的平面。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支撑条113的内侧设有滚动槽1132,所述滚动槽1132与所述条形导向孔平行设置,所述滚动部设置在所述滚动槽1132中,从而为所述滚动部的移动过程提供导向作用。

当所述过渡组件14包括所述滚轮组件,且所述滚轮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滚轮142时,所述滚动槽1132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滚动槽1132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导向孔的上下两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12、所述壳体111的前壁和所述壳体111的后壁上均设有散热孔115。所述壳体111中设置的加热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115扩散到室内,为用户供暖。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上盖112为长条板,所述上盖112的两端向下弯折形成支撑片11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片1121支撑在所述壳体111上,在所述长条板与所述壳体1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支撑条113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支撑条113的两端与所述长条板两端的支撑片1121连接。从而如图2所示,在收纳状态下所述电暖器组件10整体外形更加简洁。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113为两个,所述第一晾衣杆12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组成的晾衣组件也为两个,所述晾衣组件与所述支撑条113一一对应,其中一个支撑条113位于靠近所述前壁的位置,另一个所述支撑条113位于靠近所述后壁的位置,两个支撑条113上的导向滑道1131位于所述上盖112的不同端。

当两个所述晾衣组件均处于晾衣状态时,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第一晾衣杆12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两个晾衣组件逐渐向所述电暖器本体11的两端靠近,使得晾晒衣物后整体稳定性更佳。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支撑条113上远离所述导向滑道1131的一端,如图2和图13所示,所述上盖112和所述壳体111上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铰接孔116构成所述固定位114。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二端设有铰接杆131,所述铰接杆131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上盖112的铰接孔116和所述壳体111的铰接孔116中,实现所述第一晾衣杆12与所述电暖器本体11之间的铰接。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暖器组件10还包括旋转连接片15,所述旋转连接片15包括相对铰接的第一连接片151和第二连接片152。所述第一连接片151与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152与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一端连接。

当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一端在所述导向滑道1131中移动时,所述第一晾衣杆1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晾衣杆1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连接片15做相对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